游侠的信条
繁体版

第二章:楚云县

    楚云县,位于楚江省南部的丘陵腹地。楚云江从齐天山的腰部倾泻而下,将县城一劈为二。东边叫水东,西边叫水西。县城由五座小山环抱,从高空看下来,有点像五片花瓣。风水书云:“碧玉带,莲花开”都是风水宝地的标志。

    齐天山因山高势峻,历朝历代土匪辈出,据民间传说,自明朝起一共出了五大悍匪(也有一说叫大侠),分别是:朱要命、大刀小六(姓居)、许四皮、李老刁,郭世贵。因县志没有记载,不可考。但确实,无论太平年还是战乱,这一带土匪很多。为防匪,本地人不得不世代习武。解放后,土匪被彻底剿灭,遵循***增强人民体质的要求,武术却得以发扬光大,楚云因此得了一个武术之乡的称号。1982年,《少林寺》在大陆上演,楚云县一下子火了起来。有学者采集了民间的各种武功,分门别类列入五大派系:朱家拳、居家刀、许家枪、李家棍、郭家鞭,从此杂乱的武术江湖一成大统。五大悍匪摇身一变,成了五大宗师,这是楚云的名片。

    学者们似乎感觉对武侠文化的解读还不够彻底。武侠文化也是县文化馆的专业研究方向。县文化馆的马馆长学历史出身,是一个有正义感的人。有一天,接待完省文联的几个领导,也许是喝了二两的原因,突然起了灵感:司马迁的《游侠列传》记载的三位游侠:朱家、居孟、郭解,跟五大门派的三大头目竟然同姓,这难道仅仅是历史巧合吗?想到这一点,他一头扎进文史档案馆。结果发现,《史记》《汉史》记载,朱家、居孟只是老死,别的史料到此戛然而止,后裔情况完全没有线索。郭解,最后被汉武帝以大逆不道满门抄斩,几乎没有后人。要在蛛丝马迹中寻找他们的血脉渊源联系实在难,他反复研究了一年,穷尽各种考证,结论是他们之间没有联系。作为一个严谨的学者,只好作罢。

    马馆长虽然放弃研究,但对《游侠列传》所载之朱家、居孟、郭解身上的游侠精神极度推崇。尤其是这几年商业化席卷中国大地,全国人民眼里只有一个“钱”,让他很是反感,金钱至上,跟游侠精神正好背道而驰。

    游侠精神是什么?

    司马迁开篇说得很清楚:““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这段话翻译过来就是:

    现在的游侠们,他们的行为虽然不符合道德、法律的准则,但是他们说话算数,做事干脆,答应的事一定做到,为了打抱不平,哪怕牺牲自己的生命也不在乎。等该杀的杀了,该救的救了,立即隐退,绝不到处夸耀,甚至不让人知道。

    也是李白《侠客行》描述的境界: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尽管无法考证《游侠列传》跟本县的渊源,但因为马馆长的研究,导致了楚云县的《游侠列传》热。在楚云县,很多人都能通篇背诵。

    八十年代中,楚云县开始流行修族谱。执事的人都尽可能把家族的历史往这五大宗师上靠,且在宗氏排名上争论不休,进而发生了几次宗族械斗。在楚云,姓什么很重要,如果是五大姓:朱、居、许、李、郭之一,那是相当荣光。

    历史就像一架锈迹斑驳的过山车,几百年呼啸而过,忽高忽低,只要愿意上车,总是能获得一种莫名的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