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篡位
繁体版

第五十三章 明星般的待遇

    这几日最大的新闻,不是开封府推官贾琰竟然是北汉眼线,也不是吴越国主要进京。

    而是皇子赵德昭作了一首《虞美人》,一时朝野哗然。

    民间风起云动,尽皆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文官士人们之间,谈论《虞美人》。

    勾栏酒楼中,都在议论《虞美人》。

    歌妓之间,也多交流《虞美人》。

    街头巷尾,到处咿咿呀呀,传唱着《虞美人》。

    同时,相传同为皇子所作的《良宵》,也传播开来。

    许多人拿着胡琴,用竹弓木弓马尾弓驴鬃弓拉着,咿呀呜咽。

    满城都是拉二胡。

    拉着二胡,唱一首《虞美人》。

    据说这《虞美人》也是皇子亲自谱的曲,当时皇子拉二胡,违命侯李煜弹古筝,驸马王承衍吹笛,小周后跳舞。

    诗词本就容易传播,加上极为优美的传唱,尤其曲子编的好,唱段也编排的好。

    陡然间,皇子赵德昭便落了个词帝之名。

    关键皇子在音律上造诣也高,居然折腾出了个二胡,作了个二胡曲叫做《良宵》。

    南有李煜,北有赵德昭。

    这便算了,宰相薛居正亲自出面品鉴这《虞美人》。

    说这《虞美人》脱胎于李煜等人的花间词,却一改花间词之绮丽华美,洗练得极为深沉真切,或许该叫做婉约词。

    从此之后,大宋词坛,婉约词将大放异彩,无数人将争相模仿。

    将来,这婉约词也必定会名传千古,拥有一席之地。

    而这《虞美人》作为起始,必定载入史册。

    此言一出,顿时无数人更加对《虞美人》推崇备至。

    薛居正与沈义伦之间的轮换,到了薛居正为首辅的时候。

    堂堂首辅都对《虞美人》如此推崇,民间更是疯狂。

    “因感伤李煜境况,皇子作了一首《虞美人》赠与李煜,结果李煜自叹不如,从此将赵德昭引为知己。”

    “据说当时李煜得了这首《虞美人》,哭晕在书房。”

    “没错!这是驸马王承衍亲口说的,李煜大哭一场,就此释怀,从此安心在开封当违命侯。”

    一首词能折服一代国主,也算是佳话。

    虹桥边上,无数人议论纷纷。

    作为宋人,自然是脸上有光,只觉得以往江南士人太骄傲,看不起宋人。

    如今宋人也出了赵德昭这般的词帝,一代大家,令江南词帝李煜甘愿臣服。

    以往传唱李煜的词,只能偷偷唱,听说官家不喜。

    那现在皇子的词,只怕官家不会不喜。

    “据说一江春水一出,官家拍案大怒,派人欲将皇子从睢阳追回。但在宰相薛居正苦劝之下,才收回成命。”

    “哦?这是为何?”

    “那是因为官家对李煜极好,还要说什么愁苦如一江春水,那自然要心冷。即便是皇子代为道出也不行!”

    “哎,诗词歌赋嘛,总是要夸张点才行。文人有才情,难免矫情些,也可体谅。”

    “此言有理!官家或许正是这么想的,揭开了便好了,往后违命侯可是不用再愁苦如一江春水了。”

    “哈哈,正是正是……”

    “快看!皇子出来了!”

    “啊!皇子!”

    “皇子!《虞美人》真是大妙啊!”

    “百年难出《虞美人》,皇子俺乃城西王老虎,愿为皇子捧靴!”

    “皇子奴奴名叫李冰玉,求皇子题词!”

    看到孙林站到了甲板上,整个东水门都差点被声浪轰塌。

    尤其是一干潘楼小娘子花枝招展的尖声大叫,更是让场面热闹到了极致。

    孙林虽然见过大世面,可也没见过这般场景。

    怪不得北宋风物叫后世无限陶醉,原来真的烂漫开放如许。

    不得不说,小姐们还是挺好看的,莺莺燕燕,姹紫嫣红开遍。

    小姐在这个时代用来形容妓女,哎。

    他很快就镇定下来,面带笑容,对着岸上挥手。

    以前电视里经常看到明星怎么面对铺天盖地的粉丝们,自然有样学样。

    左边挥手,右边挥手,笑容跟郭碧婷看齐。

    喂,你的《虞美人》。

    不不,是你的《虞美人》。

    他阳光灿烂,昂首挺胸,卖相极好。

    顿时迎来莺莺燕燕们阵阵尖叫,无数锦帕飘舞而下,如同蝴蝶翻飞。

    “多谢各位抬爱,德昭受之有愧!”

    “一定再接再厉,再写好词!”

    “好好好,你们也要保重身体,别耽误自个营生。”

    到最后差点拍胸脯保证,一定好好练习写词,一天写十几个小时,哪怕写断手腕骨头。

    “一定一定,尽快有新词跟大家见面,第一时间亲自弹给你们听。我大宋皇子,一定实力宠粉!”

    听到皇子说起听不懂的话,众人尽皆大笑,总觉得这皇子格外亲民又风趣。

    皇子素有贤名,这次竟让契丹人臣服,真是文武双全。

    “皇子,奴奴愿嫁你为妾,做牛做马!”有一名潘楼小娇娘壮着胆子大叫,粉面红扑扑的,显然鼓足了勇气。

    顿时一阵哗然,大笑大叫。

    孙林仰头一笑,抱拳道:“多谢小娘子抬爱,只可惜某只爱家中夫人王氏一人。小娘子莫要着恼,他日赵某亲自写一幅词送与小娘子。”

    “多谢皇子,皇子真是大好人哩。”小娘子万福。

    周围一片吁叹,恨不得自己便是那夫人王氏。

    看着皇子只觉得更加仰慕,皇子也真是痴情,独爱夫人一人,不沾花惹草,跟官家相肖。

    钱俶等人的船在后面,目瞪口呆。

    没有人在意他们。

    看这样子足足有上万人围着汴河两岸,全是对皇子赵德昭的称赞与夸奖。

    “没想到,皇子在宋国竟然如此威望!”

    “是啊,原来那首《虞美人》竟然真的是皇子所作。”

    钱俶忽然肃穆,“快,快将那首《虞美人》念于我听听。”

    先前听过就忘了,只记得两句。

    再听钱惟浚读过一遍,不禁又是一阵神往。

    “之前以为是李煜所作,并没有在意,没想到是皇子所作,看来皇子果真大才啊!”

    “能够替李煜道出心声,写出那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皇子仿佛感同身受,想必心思细腻又善良。”

    连钱俶夫人孙氏也点头,“皇子必然善良,否则作不出这样的词,更遑论让李煜这等心高气傲的词帝心折。”

    看到一路过去,满城百姓对皇子无比爱戴,崇拜,钱俶若有所思。

    皇子的贤名看来是真的,那么,为何吴越国在开封的眼线,会传出这样的消息?

    几乎将皇子说的一无是处,残暴又跋扈。

    有时候人会相信自己的亲眼所见,亲身感受。

    之前跟孙林的短短接触,对孙林的感官并不差,哪怕是先入为主觉得皇子是大恶人,依然没有深入心中。

    此刻忍不住觉得,必定是哪里出了差错。

    钱俶看向了崔仁冀,“何人传出消息,是否有什么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