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秦末开始
繁体版

第023章:乱了

    “在下张良,见过沛公。”

    大殿上,张良主动过来向刘邦打招呼。

    “张良!”

    萧何,罗浩都是惊讶。

    罗浩是没想到在这里会遇到大名鼎鼎的张良,汉初三杰啊,有名的谋士,刘邦得天下的重要帮手。

    而萧何惊讶的是:“你就是博浪沙,刺杀嬴政的义士豪杰,张良,张子房?”

    “失败之事,不提也罢。”

    张良不愿意提起博浪沙的事情,虽然他因此而出名,但失败了,他认为不光彩。

    “原来是博浪沙刺秦的义士,久仰大名。”

    刘邦虽然第一次听说,但表面却热情得很,而且自来熟的样子:“子房,你也是响应楚王号召而来?”

    这种主动打招呼的人,刘邦有好感,说明对方没有瞧不起自己,当然很客气。

    张良摇头,没有遮掩:“我来此,是想找楚王借兵马复韩,但估计希望不大。”

    如今赵王,燕王,齐王,楚王,魏王(魏豹自己继承他兄长),就只有原来的韩国没有立韩王。张良是韩国贵族之后,现在一心想复韩。

    “为何?”

    刘邦说道:“楚地各路义军来此,听楚王号召,兵马了不少。只要楚王下令,肯定能借出一些兵马。”

    张良瞥了一眼项梁所在的位置,小声说道:“楚王是项梁找回来的,项梁的兵马是楚地最强的义军。没有他同意,楚王恐怕无法做出决定。”

    “不会吧?”

    刘邦诧异的看了看项梁的方向,说道:“大家都是为了对付暴秦,应该联合一起,不分彼此才是,怎能为了一己之私。”

    顿了顿,开口承诺道:“若是项梁不同意,子房要是不嫌弃我刘邦兵马弱,我愿意助你复韩。”

    张良倒是一愣,刘邦居然第一次见面,就愿意帮他。而且复韩可不是说说,需要打仗死人的。

    刘邦此人,仁义!

    在心里,刘邦给张良留下了好印象。

    “多谢沛公!”

    张良郑重礼谢:“沛公仁义,无论张良事后能否复国,都会记住你的恩情。”

    “子房不用客气。”

    刘邦笑着说道:“一见一方,我就有一种难以言说的亲切,说不定上辈子我们就认识。”

    说得跟真的似的。

    罗浩没出声,静静的打量着张良。眼前的张良,看起来三十多岁,衣着显贵,举止谈吐都带着贵族气息,与刘邦的气势完全不同。

    两人却能谈笑风生,难怪都是非常人。

    “对了,忘了介绍。”

    说了一会话后,刘邦介绍道:“这是萧何,没有他,我刘邦一个亭长,不可能成事。他是樊哙,他是罗浩,都是我的生死兄弟。”

    “主公谦逊了。”

    萧何谦虚道:“我们都是跟着主公,才有今日的成就。”

    察言观色,圆滑,会说话,莫过于萧何了。

    在张良心中:樊哙粗犷,应该是个勇猛之士。罗浩,年轻俊朗,刘邦的亲卫?

    罗浩没有多话,他的身份,和张良多说话,也不合适。

    随后在张良的介绍下,罗浩他们了解了在大殿中的其他人:项梁,项羽,范增,项伯,宋义,魏豹等人。

    “如今宋义是楚国丞相,项梁是上将军统领全军。范增是项梁的谋士,也是他建议拥立现在的楚王。”

    张良讲述道:“他是魏豹,魏王魏咎的兄弟,继承了魏王之位,来找楚王借兵复国。那人是项籍,听说此人力大无穷,乃是项梁之侄……”

    项籍,不就是项羽吗?

    罗浩看了过去,这里的项羽看起来二十多岁,高大魁梧,一看就是个勇猛之人。

    “大王,到!”

    楚怀王,芈心(熊心)来了。

    是个二十多岁,文文弱弱的人,刚被拥立不久,还不适应,看起来有些紧张。

    “拜见大王!”

    项梁,宋义两人带头参拜。

    “诸位免礼,请入座。”

    楚怀王的声音有些紧张颤抖。

    接下来,楚怀王讲了几句客套话,项梁就站出来主持场面。

    看得出来宋义等一些人有些不满意,认为项梁太嚣张,不把楚怀王放在眼里。

    事实也是如此,项梁拥立楚怀王,只是要一个傀儡,借助楚国的名义,拉拢四方,共同灭秦。

    接下来几日,项梁与其他人商量如何攻入咸阳,灭暴秦。

    整体战略就是以项家军为主力,其他各路义军配合。最后功劳最大的肯定也是项家军了。

    “两位放心,我们一同攻入咸阳灭秦之后,大王肯定会封赏。”

    对于张良和魏豹借兵的事情,项梁婉拒了。

    项梁不是项羽,有吞天下之心,不会让魏国和韩国复国为他将来添乱。

    “我率领兵马从薛军西出,进攻陈郡;沛公与诸位从泗水郡往西,进攻砀郡;最后在荥阳汇合,一同攻破函谷关,进入咸阳,灭秦!”

    项梁的整体战略简单明了,将楚军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就是项家军,一部分是刘邦这种泥腿子组成的义军。

    看得出来,他没对刘邦等人有多少期待,只是希望他们拖住一部分秦军,不给他添乱就好。

    “诸位,可有意义?”

    项梁安排完后,看向众人。

    “上将军之令,我等自当听从。”

    众人那有什么意义,项家军独大,惹不起。

    数日后,刘邦,罗浩他们带着兵马离开薛城返回泗水郡。

    魏豹,张良等人跟随着。

    尤其是魏豹,想着或许可以借刘邦之手或者其他义军帮助他复国。

    张良则是跟着刘邦,先看看刘邦的情况,然后再决定要不要接受刘邦之前的好意。万一刘邦只是说大话,他好另寻他路。

    其他一些义军,少的数百人,多的三五千,合起来有一万多兵马,杂七杂八的。

    项梁他们看不上,刘邦倒是打起了主意,准备找机会收了这些兵马。

    罗浩有些发愁,因为历史轨迹发生了许多改变。在历史上,这个时候刘邦应该依附项羽的,现在呢成了不大不小的一方诸侯。

    而且,他还担心。历史上项梁死在定陶,而现在就不一定了。要是项梁一直在,加上范增,项羽……刘邦还有多大胜算?

    还有在项梁军中“打野”的韩信,若不来投刘邦,历史又该如何?

    总而言之,历史轨迹因为罗浩而不断在改变,已经越来越无法预料。

    刘邦以后还靠不靠得住,要不要换一家?……这是罗浩犹豫的问题。

    “若是项梁没死,恐怕跟着刘邦就没希望了。”

    罗浩心里一叹。

    “这支兵马!”

    路上,张良注意到了罗浩率领的三百横刀营,感觉不同凡响。

    “他们是主公的卫兵,装备自然用的最好的。”

    萧何急忙敷衍,企图打消张良的进一步的探究。

    “亲卫?”

    “原来如此。”

    张良说道:“气势上,不输于项梁手下的精兵。”

    然后注意到了罗浩,问:“是罗浩领这支亲卫?”

    “正是。”

    萧何没有多说什么,这些日子交谈后,知道张良此人很不简单。怕言多必失,让张良知道了罗浩的才能。

    不过,另一方面,刘邦在打拉拢张良的主意:“子房,这次进攻砀郡,还需要你帮我。放心,等拿下砀郡,我就直接进攻颖川郡,帮你复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