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三国:成为谪仙
繁体版

第八章 百日

    残阳如血,转眼间暮色西垂,徒留一抹晚霞晕染在天幕下,四周的群山,呈现出青黛色的轮廓。

    荷锄而归的农民,打着鞭花的牧童,归来返去的行人,奔走于途,匆匆赶路,不远处村中那袅袅升起的炊烟,已是吹响了归家的号角。

    村中一个不起眼的小院里,却早已摇曳着一盏灯火,几个黑瘦的汉子守着院门口,路过的村民们也只远远看上一眼,拜上一拜,不敢作过多打扰。

    “哥哥,该吃饭去了。”

    一小姑娘肆无忌惮地冲进小院房门,径直冲到还在提笔写字的李七安跟前,想强行夺下他手里的毛笔,这毛笔笔尖已经磨开了花。

    脸色有些苍白的李七安,扭头冲她笑了笑。

    “再等等就好了,只差几个字就写完了,你们先吃着。”

    他身上的青色仙袍早已不知了去向,取而代之的是皱巴巴的粗布蓝衫,上面摞着层层叠叠黑黑的补丁,裤脚半卷,一只高一只低,脚上是一双絮絮柳柳的草鞋,边上凹凸不平的地砖上,还有着一些泥水的湿渍。

    “哥哥,你每次都这样说,后面就索性不吃饭了”,小姑娘满脸不开心地抱着李七安的手摇晃着。

    “道士爷爷说了,这样下去对你身体不好,我不想...”

    后面半句如鲠在喉,意味难言,眼眸里氤氲着雾气,好似马上就要淌出泪花。

    “好了,好了,我们去吃饭”,李七安放下毛笔,伸手往小女孩眼角轻拭掉几滴将落未落的水雾。

    小姑娘这才转忧为喜,高高兴兴地拉着他,一蹦一蹦地去往院子里,也不嫌弃他满手的粗糙厚茧。

    “你不是化凡了嘛,怎么还当自己是个仙躯,饭都不惜得吃了”,老道没等李七安坐下,就开口打笑道。

    “你药喝了没”,李七安也反口回道,“听说你闹着不喝药了,现在还有精力管我吃没吃饭。”

    老道回想着那一碗碗漆黑如墨、苦如醋栗的中药,心有戚戚焉。

    “我正要说你呢,那么长时间里也不换点药,开点药还那么难喝,怕是功夫不到家。”

    “呵,苦口良药利于病,这你都不知道。给你的中草药大全,你识得几株草药了?”李七安也不甘示弱地反击道,“等你识得差不多了,再给你换药”。

    “你说的可是真的”

    “比真金的还真,给你换更苦更难喝的”

    看着吃瘪的老道,小姑娘却开心地笑了起来。

    “爷爷,吃饭吧,你每次都说不过哥哥。”

    一旁的张宝也只能尴尬地陪笑着:“吃饭吧,吃饭吧,再不吃就要凉了”。

    李七安随手夹起一点野菜,边吃边问道:“二愣子今晚也不回来吃了”。

    “我三弟这几日还在帮乡亲们沤肥,在乡亲家就近吃了。”

    “那还不错,他那身力气闲着也是闲着。”

    小姑娘夹起为数不多的一点肉沫放在李七安碗里,“哥哥,你吃”。

    老道看得直吃醋,酸溜溜地说道,“二妞,爷爷对你不好嘛”。

    小姑娘哈哈一笑,声如银铃清脆,笑嘻嘻地也夹起一点肉沫给老道。

    张宝只能闷哼着,使力扒着碗里的饭吃着,双眼却偷瞥着二妞,期望着她不要厚此薄彼,可到了最后张宝还是没能吃上小姑娘夹的肉沫。

    “二妞,你去外边玩耍会儿,我有事和你哥哥说”,待众人吃完饭,老道随意拿袖子抹抹嘴上的残渣,对小姑娘说。

    “老道,去书房吧,这外面蚊虫太多了”

    “谁让你长得白白嫩嫩的,容易招来八方的蚊虫,不过最近终于算是黑了点了”

    老道嘿嘿笑着,起身示意张宝也跟着。

    三人来到书房,李七安却自顾自的拿起了毛笔继续写着,老道也自己从角落里翻出一把破旧的木椅,勉强坐了一半,张宝环环视一眼,这书房已别无他物,只好呆站在老道后面。

    “你写的这些书都是真正的救世天书!”

    老道看着李七安写的一沓沓纸张感慨道。

    “可惜了,要是再早点来就好了,原先计稼墙之入,这小麦才亩收三石,要是照你说的方法可以翻了一倍,得救多少人呐。”

    “没有你的太平道,我这也只是白写。我今天去田里看了那沤肥,还得下点功夫,不要嫌脏,那可是使粮食产量增加的宝贝。还有那复合犁虽推广开了,但是用的起的人家太少,得抓紧把牛养起来,过了今年,情况就要好些了。”

    老道想了想,捋着胡子答道,“前面大家都看到了这施了肥的,比没施肥的长势好多了,这十里八乡也口耳相传,北边的这块人家差不多都知道了,只是质量上有些参差不齐”。

    顿了下,他又说道,“二弟,你记得叫远乡近邻的都要来这里学习下。”

    “若无事要说,就赶紧离开吧,我可没时间陪你唠嗑,我还得抓紧写完这本兴修水利之法,把它推广开来。”

    “这名字不好,得叫仙人治水大法,唉,现在我越发觉得你是那仙人了。只可惜了,要是你再早出现几年就好了。”

    “我做我的七安先生就好了,老道有事说事,你这进来就左顾右言,莫不是要举事了?”

    李七安刚好写完一个民字,停下来蘸蘸墨水,随口说道。

    “我虽是这太平道的教主,但这教众过多,大势已起,我已往后努力拖了不少时间,这春种现在也结束了,有些教众已经等不及了,日子太苦了,那口气已是不得不出了。”

    老道有些唏嘘地接着说道,“这丧钟终究是要敲响了”。

    李七安听着也停下了笔,直到笔尖的墨水坠落,啪啦一声掉在粗糙的黄纸上,绽放出一朵妖异黑色的花儿,他才有些手忙脚乱地把笔放了下来,喃喃道,“该来的始终要来嘛”。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我也知道战乱一起,必将生灵涂炭,但总得有人去做这件事。明日,举事的各路将领便要来这儿敲定最后的事项了。”

    “老道,起义的和你这太平道划分开吧,才种下了点生机,不能全毁了,北边冷尽量带着教众往南边走,去会稽、豫章郡一带往南,这些利民之法得靠你这太平道在这世间传播开来。”

    老道沉默了会儿,开口道,“怎么个划开法,这起义的壮士多是太平教众”。

    “所以更要划分开了。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这口号也别用了。挑起天下大乱的罪名不该由你们背,今宦官专政,朝政日非,以致天下人心惶惶。你们就由“诛十常侍、清君侧,还天下太平”的大名揭开这纷争的乱世!”

    说罢李七安长叹了口气,“后面我会去朝中走一趟看看”。

    老道想了想,“明日议事你也去吧,他们也想见一见你这仙人。你来跟他们讲,是最好不过了”。

    李七安摇了摇头,拒绝道。

    “不了,举事在即,我说再多还不如你出面有用。如今朝廷气数未尽,战乱一起若只有你们一波人,那朝廷正好借此一致对外,只有你们以“诛十常侍、清君侧之名”起事,我再去那朝中加速这朝廷内斗,才能尽快耗其气数!”

    “你们可称百家军,唤起世家诸侯逐鹿之心,共同讨伐这十常侍,从称呼上自然与太平道划分开来。”

    沉默了一会儿,李七安接着说道。

    “善,明日你真不去?”,老道揣摩了下,觉得这点子不错。

    李七安听着院外二妞愉快玩耍的声音,“不去了,明日我要陪二妞去圆坟,转眼已是近百日了”。

    他又新翻出一张纸来,提起笔接着说道。

    “大汉积威甚重,先不要硬碰硬,保存实力,再谋图发展。起义的人大多是庄户出身,没受过训练,上过战场,我再给你写一法子,你带去与诸位将领细读之,如有注释不懂的,再来问我”。

    只见他笔走龙蛇,纸上几个大字赫然显着“论游击战与运动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