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警事
繁体版

第十一章审讯

    整个B栋楼的住户被警方的行动惊扰到了,纷纷走出家一探究竟,赫然发现警察在楼道里进进出出,警方虽然得到了指令不能打扰到居民,但人员进出还是引起了动静,况且楼下还停了许多警车。

    庭盛小区所在辖区的派出所到达后开始维持秩序,并向楼里的住户解释情况,安抚群众的情绪,保证嫌犯在押送时不会有影响。

    嫌犯在警方的押送下一个个被带上警车,迎接他们的将是法律的制裁。

    专案组的干警们终于松口气了,七个小时的奋战有了完美的战果。

    高新区的搜捕可以有序撤离了。

    专案组的成员,包括安祯和周志伟在内的人还要继续工作,嫌犯的审讯才刚刚开始。

    七名嫌犯被带到了重案中队,一一关进了审讯室内。

    此时已经是凌晨一点了,专案组移师重案中队会议室,开始进行审讯分配及制定策略。现在还只是抓到了人,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包括主谋的确定等等,为了能顺利获取口供,就要商量制定好审讯方式,审讯人员要相互配合。

    在会议开始前,安祯向专案组提供了苏雨之前拿到的外省案件资料,除了盐城案件,还有其他省份的案件也都陆续有得到反馈。

    看完资料,廖局打趣道:“打一枪就换一个省,怪不得难抓,我们江城也差点就让他们跑了,小安同志,你能从细节中找出线索来,很不错。”廖局是四川人,在江省当的兵,转业后就留在了江省,所以情绪起来了讲话就有点家乡话。

    不到十二小时就将犯罪嫌疑人捉拿到案,值得欣喜,领导都开起玩笑来了。

    “廖局,你可是还在不久前跟小安讲机关也就是指导工作,比不得基层一线,现在人家工作做得好立了大功,作为领导是不是该脸红了。”徐局直接开起领导玩笑。

    专案组的同志就默默地笑着,也不说话。

    简单地活跃了气氛,会议就开始了。

    情报中队中队长王队在确定藏匿点后就对从视频里截取的人像进行了人像搜索,此刻已经把所有犯罪嫌疑人的身份信息收集完成。

    现在由他分发嫌犯的身份资料。

    赵海智,男,三十二岁,江城市阳山县人,没有前科,经营着一家五金店,在红星市场。出入境记录十年前他前往非洲加纳,四年前才回国。他在加纳其实是从事淘金的工作,房子、车子和店铺都是在那里挣得的,具备一定的冶炼技术。

    吴艺萍,女,二十五岁,江城市立县人,是嫌犯赵海智女朋友。根据现场抓捕的民警初步询问,与赵海智交往有一年,是缘分酒店的餐厅领班。她告诉民警她对赵海智从事的犯罪活动不知情,其他嫌犯大部分也是今天第一次见。今天就是赵海智跟她说,有朋友要来家里做客让她买酒卖吃的,简单跟人打了招呼后,就进了卧室,整晚都是在房间里待着没出来。

    张浩,男,二十七岁,盐城人,两次盗窃前科,分别入狱八个月及一年,四年前刑满释放,没有正经工作。

    张谦,男,三十岁,同样是盐城人,与嫌犯张浩同是一个村,有亲戚关系。出入境记录显示五年前从津巴布韦回国,在非洲各个国家辗转五年之久。回国后从事二手车销售。

    钱世燊,男,三十五岁,哈市人,没有犯罪前科,现居住地是海岛市,开出租车营生,有在玻璃厂工作过的经历。

    方钧,男,三十八岁,哈市人,2000年初就游荡在国外,起先是在俄国进行贸易,但因走私被查处过。2010年去非洲发展,四年前在加纳查到从事非法经营生意,处以罚款,之后就回国了,现在做什么工作还在调查。

    赵大江,男,三十一岁,江城市人阳山县人,与赵海智是初高中同学,同是十年前与赵海智一起前往加纳淘金。五年前回国后,定居羊城,从事黄金冶炼及销售。

    警察对犯罪嫌疑人的审讯中有着一些心理学的技巧,帮助审讯人员获得口供。

    对于那些处于交代边缘,并且有多人参与作案团伙案件的犯罪嫌疑人之一,可以选中一人,直截了当利用他们各自间互不信任,互相猜疑,对其进行“离间”。暗示他的同伙已经交代,并且已经把事情推到他一个人头上,告诫他要争取主动、免得到最后千钧重担一人挑。然后再借力打力,用他交代中的可信部分,作为敲门砖,再攻开其他成员的嘴,造成一种群起互相攻讦的局面,再多方比较、去伪存真,搞清案件真面目,分化瓦解,各个击破。也是电视剧里常常出现的“囚徒困境”。

    如果只掌握零星的、局部的证据或罪行,可利用被审讯人“做贼心虚“的心理弱点,“张弓搭箭,引而不发”,用暗示的方法,让其误以为警方已完全掌握了他这样或那样的罪行。在审完一个案子后,可以简单发问“现在你可以把新近做的事情讲一下了”,就会让嫌犯以为新做犯罪行为也已经知晓,不得不进行交代。

    还有就是采取“抽丝剥茧”的方式,对于那些已经从心理上瓦解,开始进行交代的违法犯罪嫌疑人,尤其对于那些系列案,跨地区、跨年度案件的作案人,审讯就要耐下性子,慢慢得像缫丝工抽丝一样,一步一步由小案件至大案件、由本地案件至外地案件、由年内案件至年外案件、由立案案件至隐案积案,一点点将其理清楚。分门别类,时间、地点、作案同伙、作案过程等六要素齐全准确。需要审讯人员长时间工作,不怕苦累、乘胜追击、穷追不舍、趁热打铁,一鼓作气。

    对于那些有一定知识、智商较高、社会阅历较丰富的人,审讯人员就要先设想好他可能要抵赖的几个方面,一一假想他可能产生的对答。在正式交锋时,由外及里,由浅入深,由小事至“正事”,逐步驳斥谎言,逐渐缩小包围圈,直至他一切谎言都无济于事,成为黔驴技穷,不得不交代。

    “激将”法也常用的审讯技巧。在确认嫌犯的性格属于冲动型,豪爽型之后,往往采用此方式能顺利让嫌疑人干净利索地交代事实。

    在审讯时纯粹说理说教,不瘟不火也是不明智的。在万变不离其宗的前提下,有时可以娓娓说理让其明白其所以然;有时可以高声痛斥、戳其痛处让其明晓其卑劣的一面。一切都应时而用。让被审讯人员的情绪被我们牵着鼻子走,从而在其情感脆弱时痛下一击。

    审讯室内有着丰富经验的老预审们正在对赵海智进行审讯。一开始,赵海智还在狡辩,说自己只是在家里与朋友们打牌聊天而已,拒不承认警方在屋内找的金银首饰及作案工具,辩解自己是完全不知情的,这些东西是朋友带过来的,不关他的事。

    这些预审们什么样的犯人都遇见,只是简单的一句话:“你现在可以不说,但是不代表别人不交代,比如那个叫张浩的小伙子,他进去的次数可多次了,轻车熟路,交代得可快了,在押送的路上他一个劲地跟我们队员说要交代,争取从轻处理。”

    赵海智一听,心里就急了,他可是知道张浩这个黄毛小子是怎么德性,心里一番挣扎后顷刻间就把所有的事情给交代了。

    有了一个人交代,其他嫌犯也在硬抗了,在刑警们的审讯攻势下纷纷交代了自己的犯罪事实。

    江市“9.12”金店持枪抢劫案告破,案件在公安干警们及政府人员和社会组织死亡努力下完美侦破,此时距离案发仅过了十二小时。

    经过初步的审讯,警方也了解案件的基本情况,这个犯罪团伙的形成是由方钧促成的,方钧因承受不起经营不善而欠下不少高利贷借款,为了还钱,就有了重操旧业继续干走私的想法,但如今走私不同以前,以前的门路已经被堵死了,所以他只能通过换另外一种手段弄到钱。

    方钧早年在非洲就结识了许多在非洲做生意的中国老乡,赵海智,赵大江,张谦及钱世燊就是那段时间认识的,关系处着还不错。

    在跟这几位朋友叙旧聊天的过程中,这几位都多多少少有表示缺钱,不够用,于是方钧提出了自己的计划,抢劫金店。

    他们这群人有技术,还有销售渠道,可以马上将抢劫到的黄金出售变现,只要行动缜密就不会被警察抓到。

    方钧及张谦是团伙里的主要发起者和策划者,其他人负责协助,他们的手枪是方钧在俄国弄到的,很久以前做走私生意时夹带回国的,已经持有了近二十年的光景,他们手上的枪里也就只有这一把是真的,其余的都为模型。

    据他们交代,第一次抢劫是在海岛市,当时只有四人参与,所抢劫到的黄金饰品全部熔炼成金条,等过了一段时间后,再通过以前的销售渠道将其一点一点售卖出去。

    后来因为人手不足,张浩和钱大江就陆续进入了这个团队,他们在三年间一共抢劫了七次,共获利金钱七百余万元,所得的金钱分配都是按照抢劫时的分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