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财团
繁体版

第251章 文化传播集团

    沈青虽然是新闻专业,但是她对国学的兴趣远超本专业,如果不是父母觉得国学不好就业不同意沈青的选择,沈青一定选国学专业。哪怕如此,沈青在大学中仍旧选修了国学的课程。毕业后,沈青仍旧不想进父母引荐的新闻机构就业,而是想加入一个叫‘国学研究会’的民间组织任职。但这个民间组织的运作全靠慈善赞助,所以待遇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成员的工作基本是用爱发电的。所以最终沈青不得不成了一个一线的新闻记者。

    沈青如此‘作妖’,被族中同辈各种嘲笑。为此,沈青甚至跟家族中最有出息的堂哥闹翻了。当沈青毕业后准备参加工作时,父母请来了已经混到市局级干部的堂兄沈浩教训沈青:“要正视现实,要以家族大局为重。”沈青则怼道:“选择国学方向就业,重视的是华夏文明的大局!”

    一句话把堂兄气得拂袖而去!

    话说,沈氏家族是津门大族,上一辈三男两女姊妹有五人,所以到了沈青这一辈加上表姊妹至少有十人,而这些人几乎都在父辈的安排下端上‘铁饭碗’,唯有沈青成了异类。而沈青跟同辈榜样的堂兄闹翻,更是让其他堂姊妹表姊妹对其嗤之以鼻。最后,沈青实在顶不住压力和白眼,再加上生活窘迫,不得不向现实屈服,不情不愿地成了一名官媒大记者。

    让沈青郁闷的是,在报社里,她用笔名给国学栏目投稿,绝大部分都石沉大海,反而在她就职的经济板块发表的纪实文学、深度报道不但几乎全被采用,甚至因为她毫不留情的笔墨和一针见血的挖掘居然让她在业内变得小有名气!

    要知道,沈青的毫不留情和一阵见血,其实更多的是赌气和挖苦!

    然而,歪打正着的运气并不能抵消沈青对国学的爱好和兴趣。

    所以,当秦崎在当时的记者会上,开玩笑似地让她提出方案时,沈青几乎是一气呵成。

    沈青的中华文化复兴草案,确让秦崎叹为观止。

    沈青把文化复兴方案分为五个方向。

    第一个,成立一个诸子百家研讨会。召集全国对诸子百家有研究的学者,一起研讨远至先秦的百家争鸣,比如除了被历代赋予正统的儒家思想外,兵家,法家,墨家,佛家,道家,杂家,阴阳家等等这些都是华夏文明的精华,由于长期被儒家排斥,而大有深度可挖;及至后来各朝代的著名思想学派,比如宋朝的程朱理学,明朝的阳明心学,明清的民主启蒙思想家等。然后出版一些类似科普读物的书籍,或者再找一些当代的漫画高手出版一些漫画图书从各方面加以推广和研讨。

    第二个,成立一个诗词歌赋的研讨会,对古文学的诗词歌赋,曲文散文,骈体文,八股文甚至古代小说等进行研究。然后同样举办一些活动,出版一些书籍加以推广。

    第三个,成立一个琴棋书画曲艺戏剧的研讨会,对古代的艺术进行充分的研究。同样举办一些活动,乃至一些比赛,达到推广的目的。

    第四个,成立一个汉服文化的研讨会,对秦汉、唐宋、两晋南北朝、元明各朝的服饰进行研讨复原,甚至可以加以改进并展示。

    第五个,成立一个古器古法研讨会,对古代的各种技艺,文玩,摆饰,家具,乃至一些即将失传的古代手工艺品,等进行研讨并加以推广。

    沈青对以上五点做了更为详细的说明和举例,还尽可能多地把那些古代的精华发掘出来。其实,这五个方面,每一方面都浩瀚如海,如果没有资本力量加以支持和推广,好多老祖宗的瑰宝都会逐渐绝迹的。

    “你希望我如何做?”

    在沈青的演示下,秦崎花了一个多小时才看完她的文稿纲要,看完之后,秦崎直接问。

    沈青怔了一下,然后有些疑惑地说:“就像我文案中说的那样,成立五家大型的研讨会,或者五个基金会,我想与您的理工科教基金会相比,这五个研讨会的花费,肯定连零头的零头都用不了。科教基金会您用了100亿美元,这五个研讨会,一亿美元都用不完!”

    沈青以为,秦崎已经开始在考虑钱的问题了。其实也是,站在沈青的角度上来说,我是来请人家做捐助的,而且,无论目的再高尚,钱的问题都是头号问题。

    秦崎却摇摇头道:“钱不是问题,问题是怎么才能做到复兴这些传统瑰宝的目的。就你说的五个方向,除了汉服之外,其他四个方向,我想,中国都不缺各种各样的研讨会甚至基金会吧。照你这种弄法,无非就是在那基础上多一个研讨会和基金会而已。而且,这种基金会跟我的科教基金不同,科教基金的目的非常明确,操作流程也会在相关媒体上公示了,为学校添置的实验设备,从各行业请到的专家也都很明确。但是,这些研讨会怎么才能确保他们实现了我们当初制定的目标呢。比如,我们经过对诸子百家的研讨,希望我国在相关领域内重现我国大贤先哲们的思想,进而培养出具有我国特色的哲学家思想家军事家甚至战略家,而不是对西方哲学俯首帖耳,亦步亦趋;比如,经过对诗词歌赋的研讨和发扬,希望在全国掀起国学高潮,培养年轻人对我国诗词歌赋等的爱好,培养起他们对我们汉学的崇拜和自豪之感呢;至于琴棋书画曲艺戏剧方面,我们的压力似乎并不大,因为国内这方面做的勉强还行,这方面也好做;至于汉服,基础是有的,不过,我们如何才能把汉服发展到像和服在日笨的地位,这仍旧有很长的路要走,如果汉服也能做到,当我们逢年过节时,更多的中国人穿上隆重的汉服作为我们的华夏文明的标志,这目的也就达到了;最后,古玩古器,我们甚至可以不用做,我们各地的博物馆都已经做到位了。最重要的是对古法古工艺的发扬,虽然我们早就已经启动了申遗工程,但国家的行动只是抢救和扶持的行动,我们的目的不仅限于抢救,更多的是发扬,这一点,你又怎样才能做到位呢!”

    沈青一听,有些傻眼,秦崎的说法,似乎有些功利,她想反驳,但是仔细一想可不就是那回事嘛?你总不能只把国学当成纯粹的爱好。当今社会,没有一项活动能仅靠爱好就能做成功的。让个人以国学独善一身不是目的,让国学成为大众的爱好,让国学重塑大国性格才是复兴华夏文明的终极目的。

    “那秦总想怎么做呢?”沈青反问。

    “你现在还是《xx日报》的记者吗?”秦崎答非所问道。

    沈青有些脸红地点点头道:“我…我…辞职是大事,毕竟《xx日报》是国家级的媒体,非一般人想进就能进的,我爸费了好大劲才把我弄进去的。我要是辞职了,我爸非把我腿打断不可!”

    秦崎点点头道:“提升国家科技实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也不是一家公司就能办得到的,关键是做好自己的战略,希望起到带头作用。目前,无论是我的大秦科技,还是我成立的科教基金都是朝着这个方向走的。而中华文化的复兴,更加不是一朝一夕之功,甚至比科技发展更加复杂,所谓的文化复兴,复兴的将是整个华夏民族的文化底蕴和文化自信。所以,我们不能头脑一发热就去做,而且这是一个市场经济的时代,我认为仅靠捐助绝不是最好的也不是唯一的道路。我本意是想成立一家文化公司…”

    “公司?用利益驱动?那非走样不可…”没等秦崎说完,沈青便有点激动地打断了秦崎的话。

    秦崎摆摆手道:“有了公司,就可以名正言顺地为每个人做绩效。我们可以给公司提出明确的战略目标,然后去一步一步实现这个目标,所有偏离目标去赚钱的做法,我们可以在公司内部成立检查组及时纠偏。未来,我们的公司可以实行总监负责制!总监,自然是艺术总监或者文化总监!我们可以不以赚钱为主要目的,但可以把赚钱作为一个重要的驱动力。比如诗词歌赋和曲艺戏剧,我们可以在电视台组织一个系列性趣味性的诗词大会节目和戏曲大赛节目,为电视台提高收视率,那我们就可以通过广告收入与电视台分成而赚钱。再比如,我们也可以组织一个系列性的琴棋书画大赛,我们同样可以收取赞助费;至于汉服,那就更好办,我们可以成立一个汉服设计公司,就像国外的服装展那样每年每季甚至每个月都举办季节性的汉服秀。关键是把这种项目做成一个系列,做成一个传统,长期举办下去,而不是做一把就走!当然,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曲艺戏剧,乃至汉服的推广都好办,毕竟这都有很强的艺术性和卖点。而最重要的是诸子百家和古法古艺的传承就有点难了,而这偏偏是中华文化的核心所在。这就需要我们慢慢摸索出一个道路!”

    秦崎只是就几个问题各自了了说了几句,沈青就微睁双目,半张小口:“秦总好像早就想过怎么做了吧,这种方法似乎比我的研讨会更加具有可操作性和延续性,呵呵…是我…有些小人之心了!”

    秦崎呵呵笑了一下,他说的大多无非是上一世曾经被一些公司和单位做过的事情,尤其是2016年开始举办的红火一时的诗词大会。

    “所以沈大记者,如果你真想做,你随时都可以准备,我唯一的忠告就是希望你不要只是搞一些研讨会—只研讨而不传播。我说的只是抛砖引玉,而你要做更加深入更加全面的考虑,而且要下去调研,尤其是调查一些我们即将失传的东西,跟那些手工艺人们谈谈,问问他们的想法,然后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你甚至也可以去日笨考察,借鉴一下他们的经验。你记住,文化复兴不是孤芳自赏,而要全民参与!你要做到这一点,我自然会大力支持!”

    沈青看着秦崎,心情很复杂,自己爱好国学,就是单纯的爱好。当初自己想在‘国学研究会’就职,无非就是希望能为发扬国学出一份力而已。如今听了秦崎的想法,沈青的观念几乎被颠覆了,用经营公司的方式经营国学事业,是沈青绝没有想到的。但是想想国学的现状,再想想秦崎的说法,孰对孰错便一目了然。就以自己为例,不就是因为国学就业没有前途(钱途),就被长辈们否定,最终自己也妥协了。这就是国学的尴尬之处!这就证实秦崎的说法,没有利益驱动,投资国学无非就是多增加几家研讨会和慈善机构而已,最终起到的作用十分有限。所以,要有所作为,这种现状必须改变。但是,要自己辞职…重新投入国学领域…这有点‘冒天下之大不韪’啊…

    “秦总,我该怎么做,或者说,我现在就辞职的话,我是不是即刻就能成为大秦科技的员工,并在大秦科技领工资呢…呵呵,秦总,那个,我要辞职,必须跟父母一个交代,不然…”

    秦崎闻言,有些忍俊不禁,挥挥手没让沈青说下去:“多你一个员工对大秦科技来说,不算什么,问题是你自己要想清楚了再做决定,毕竟《xx日报》可是一个很不错的单位!”

    “所以说,我想听秦总一个准话,您会让我在未来的公司中扮演什么角色?”

    “我会成立一个不以盈利为首要目的的文化集团,然后我会把我手下一个多才多艺的助手给你当合作伙伴,你们两个负责考察并组建这家集团公司。所以,未来,你们两个就是公司的一把手和二把手!”

    “秦总,不要怪我多嘴,我能不能问问您将会为公司提供多少资金呢?公司将会以什么样的规模组建团队呢?”

    “呵呵,今后你就会知道,我的原则是不做则已,做便一步到位。所以,未来公司的规模将是顶级的,关键是看你有没有本事来驾驭!大秦科教基金会的规模是100亿美元,那这家文化集团至少也是百亿规模的,不过,资金自然不会一步到位,得看成效!”

    “那我明白了,我回去就辞职,然后随时上班!”

    “你不用急,趁春节想想清楚,想清楚了,我会给你们一年的时间去考察,并组建团队!”

    “我明白了,多谢秦总信任!”

    秦崎给沈青谈妥了大致的待遇,以及未来一年的工作内容,并让她过完春节过来上班,然后才送走了沈青。

    送走沈青之后,秦崎急忙拿起电话,想给柳飞云打电话。秦崎给沈青说的那个合作伙伴就是柳飞云,柳飞云是专业舞者,并且喜欢中国传统乐器,而且也喜欢汉服,总算跟国学沾了边,所以,秦崎准备放出柳飞云,让她也开始独当一面。

    只是,刚找出柳飞云的号码,秦崎就苦笑着摇摇头收起了电话。刚说要给人家放假,还没两天就打扰人家,终是不妥,过完年再说也不迟。

    回到楼上,秦崎先是跟乔布斯聊了一会天,乔老伯再次请求秦崎,希望过完农历春节,秦崎能给他准备一个办公室。秦崎看到劳伦斯没有太反对,也只好同意。

    随后,秦崎参观了一下钻石设计师们的工作之后,便回书房了。

    书房里,穿着一身和服的田中惠子,正跪在地上给秦崎擦地板。

    这段时间,秦崎打算让惠子做自己的兼职助手。

    “惠子,你姐姐呢?”一进书房,秦崎就问。

    田中惠子直起身,一边忙着给秦崎倒茶一边说:“姐姐在学校跟几个校长开会呢,哥哥不是说,过完年要招收一批毕业生派遣出国吗?”

    秦崎闻言这才想起来,惠子和秦岚都被自己抓了壮丁,秦岚则是负责跟马宜佳接洽人员派遣的事情呢。

    “惠子,来,坐过来!”秦崎端着茶,指着身边的沙发道。

    然而,田中惠子忙玩手中的活儿之后,就势很自然地跪坐在秦崎的脚边,秦崎眉头一皱,这才想起,好像印象中穿着和服的日笨女人都是跪坐的姿势,好像古典的日笨礼仪一样。

    秦崎只好随她了:“惠子,当初哥哥让你选修一门工商管理或者国际金融,这也差不多过去一年了,哥哥也忘了问你,你到底修了没有!”

    然而,惠子一听,当即脸色就是一滞:“对不起,哥哥,我…我不太喜欢!”

    秦崎有些没听懂:“所以…你就没选?”

    惠子摇摇头道:“选了,我选的是国际金融,但是我不太喜欢这门课!对不起!”

    秦崎这下笑了:“呵呵,惠子,中国有句话叫做,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你喜欢汉语文学,却不能整天把自己埋在里面,如果时间长了,说不定会产生逆反心理。所以,你就把国际金融当作调节剂,哥哥又不要你拿双学位,你只要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就好了!”

    惠子紧绷着嘴唇点点头,俄而问道:“哥哥将来要让我做什么啊?可不可以现在告诉我,我也可以早点准备!”

    秦崎呵呵一笑道:“我们家的生意,大多都跟金融有关,所以将来我会需要一些非常可靠的人帮我管理一些项目。不过现在还早,你只管学习就是!”

    惠子眉头一下子皱了起来,想了一会才道:“我知道要做金融的业务,是需要很高的天分的…可我…”

    秦崎伸手捏了一下惠子的鼻头,哈哈笑道:“放心吧,如果真要你做,哥哥肯定会要你做既简单又重要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