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后的小人物
繁体版

第六章 放学了

    收拾完书包,何继雨出出了教室,看着周围,或是三五成群,或是独自一人。背上背着书包,但具体里面装的什么就不知道了的同学们,都往学校外面走去。也有不少的人,或是拿着扫把在扫地,或是端着水盆让旁边擦玻璃的同学清洗抹布的。那些都是今天轮值,放学后要留下来,打扫卫生的。得等到最后的一个负责检查的同学,检查完,没有问题了。才能回家。(小时候最烦这个了。那时候检查的人其实挺负责的。谁负责的地方没有打扫干净。是要让你重新打扫的。不然就不让你走。)

    还有一些同学,放了学以后,并没有出校门。而是跑到了操场旁边的乒乓球台。这些人基本上都是那种没放学的时候就跟别人约好了的。

    大致的意思就是:小子,有种的,你就放学别走。上次输给你了,我不服气。今天放学后,我们再战一场。然后,等人到了的就开始,没到的都是把书包放在乒乓球台上,再自己一屁股坐上去。表示这个台子已经有人了。有些来的晚一点的同学,看见没台子了。除了已经开打的。就会把目光扫向周围那些还没开始的。并在心里暗暗估计:有没有相熟的,或者是好说话的,看能不能拼一个台子。然后轮流玩儿。或者是看有没有好欺负一点儿的,直接把台子抢过来。

    当然,看见有那种,用现在的话来说叫做“校霸”一类的人占着的台子。是没人会去打主意的。因为惹到了他们,是真的会挨打的。(我相信各位同龄的80后90后,绝对是身有体会的。没错,就是这个身。谁小时候没打过架?或者被打过?只要是男孩子。在那个时候。基本都有过。)

    当然,来占台子的,也不一定就全是来切磋的。也有那些真心喜欢这种游戏的。因为在当时,放学以后,在有时间玩儿的人里面。能和小伙伴一起玩儿的就那么几种:打乒乓球,弹弹珠,打声阔(额,这个东西,各个地方的叫法不一样,就是网上什么80,90回忆经典里面,四四方方的一个用纸折出来的东西,经常能看见。有的叫纸卡,反正具体的叫法有很多。我也不是很清楚了),扇洋画儿(这个带儿化音,就是原来那种几毛钱一版,自己剪下来,一个小方片。上面有图画的那种。两个人各出多少,用手当扇子扇,谁扇翻面了,谁就捡起来的那个。我相信很多人都玩儿过那个。经常是书包里装一个小塑料袋。里面装的就是用皮筋捆起来的洋画儿),这些是属于中端的,当然也有高端的。比如回家打小霸王,或者是去黑网吧里打单机游戏,或者是玩儿传奇。(那个时候,上网还是很贵的。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好像是一块钱一个小时。当然,正规的网吧,充个会员是八毛。不过经常有警察去查身份证。一般没有身份证的基本都是往黑网吧去。除了贵一点,其他电脑的配置,或者是网速基本都是差不多的)

    当然,还有很多的女同学。跳皮筋,踢毽子,跳方格,抓子(玉米粒,或者是其他的一点小颗粒做的,一小串一小串的那种。把手上的往天上抛,抛出去之后,要在它落地前捡起地上的一个或者多个小串,并且还要准确的接住自己抛上天后掉落的那一串。)等等。(女生玩儿的好像也挺多,但不怎么了解,就写这几个常玩儿的。)

    何继雨看了一下,庆幸今天打扫卫生的没有他。转身出了校门,就立马往家里赶了。一个原因是自己刚重生,还有一大堆的事。另一个原因则是,即使没事。何继雨也很少和同学们放学后在一起玩儿。因为家庭条件不一样。刚才说了中端和高端的,而何继雨的家庭条件则是属于低端的一种了。回到家里一堆事情的那种。没时间给你在外面玩儿。

    家里爷爷在离家大概4公里远的一个私人预制管厂里上班。每天的工作就是用斗车拉沙石,水泥倒在搅拌机里和混凝土,一个月能有个一百多块钱。奶奶在家种地,这个无法细算。爸妈离婚后,妈妈远嫁了。爸爸原来在二炮当过兵,回家后干起了挖古井(水井)的活,挖一个井大概半个月左右,能有四五百块钱。按理来说,何继雨这样的家庭条件应该说是很不错了。但收入多,用的也多啊。爸爸上面还有个哥哥,下面两个妹妹。

    大爷(大伯,我们这边习惯叫大爷)在HA镇那边的CX监狱服刑。在何继雨还没出生的时候就进去了,原因是在修高速公路的石场里与人斗殴,失手打死了对方的头头,当时判的是十五年,期间各种减刑,最后只用蹲12年,还有两年就要放回来了。每个月要固定给监狱里面的大爷汇款。何继雨第一次见到自己的这个大爷的时候。是两年前,好像是99年还是两千年来着,具体的时间记不清了,在川西监狱的探监室里,被奶奶带着,在隔着一堵厚厚的玻璃的房间里面,一两米宽就有个凸起的隔断,很像现在银行柜台那种样式。面前一台座机电话。要说什么就对着电话说。而且时间还很短。(是的,那个时候,真的很短。不是你们感觉的那种自己觉得短。而是只有那么十五分钟,想要延迟一点儿。可以,要给钱的。听说,听说的!有的还没到十五分钟就有狱警过来赶人了。具体是不是真的,我也不知道。)没重生之前,那时候还小,第一次见到这个陌神的大爷的时候,隔着一堵厚厚的玻璃。奶奶让自己拿着电话筒。隔着电话,第一次喊了一句怯生生的:大爷。记得当时可把我的大爷给乐坏了。答应了一声:哎。然后就在那里傻笑个不停。

    大孃(大姑,我们这边习惯叫大孃。别的地方可能还有其他的叫法,像我媳妇儿老家是乐至的,她们那边就叫:大宝)早年就嫁了一个我们CD市里的人,也就是我大姑耶(大姑父)。本来以为可以转户口的。结果因为家里成分不好。没转成。至于是哪里的成分不好,这个扯得就远了。这里暂时说一个大概。带了一个大的妹妹,一个小的弟弟。

    小孃(同上,免得有人觉得我水字数)就好得多了。小姑耶(同上)退伍后在sl机场里上班外国航线的。家里收入还可以。在结婚很多年后,才带了一个妹妹。(不用怀疑,是亲生的。原因后面会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