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之东晋五胡十六国
繁体版

第13章 贾南风干政

    司马懿在李胜面前装出重病的样子,以此来使曹爽对他放松警惕。

    与此同时,司马懿与儿子司马师(字子元)、司马昭(字子上)以及太尉蒋济(字子通)等人暗中准备发动政变。

    正始十年正月,曹芳前往高平陵拜谒魏明帝陵,曹爽兄弟及其亲信皆随行。

    就在这时,司马懿以郭太后的名义,下令关闭洛阳诸城门。

    同时司马懿率军占据武库;并派军出城据守洛水浮桥;命司徒高柔(字文惠)持节权大将军职事,占据曹爽营地;命太仆王观(字伟台)权中领军职事,占据曹羲营地。

    司马懿随后又向曹芳上书请求罢免曹爽等人的官职,结果奏章落到了曹爽手中。

    曹爽将曹芳车驾留在了伊水南岸,并砍伐树木筑起防御工事,征发屯田兵数千人作为护卫。

    司马懿便派遣侍中许允(字士宗)、尚书陈泰(字玄伯)前去劝说曹爽尽早投降认罪,随后又派曹爽所信任的殿中校尉尹大目前去告诉曹爽,他指洛水为誓,只是免去曹爽的官职,不会诛杀曹爽。

    大司农桓范(字元则)与鲁芝逃出洛阳,斩关赴高平陵,与曹爽会合。

    桓范劝说曹爽将曹芳挟持到许昌,然后调集天下兵马讨伐司马懿。

    鲁芝也劝说曹爽挟天子以令诸侯,然而曹爽却没有同意。

    曹爽兵力不足,又有司马懿的承诺,觉得投降后还可以做富家翁,于是便向司马懿投降了。

    曹爽投降后,司马懿不仅赦免了鲁芝,还委鲁芝以重任。

    此后,鲁芝历任使持节、护匈奴中郎将、振威将军、并州刺史、大鸿胪、扬武将军、荆州刺史、大尚书、监青州诸军、振武将军、青州刺史、平东将军、镇东将军、光禄大夫,封阴平侯。

    晋帝司马衷觉得傅祗言之有理,于是便下诏赦免了杨骏的属官。

    数日后,洛阳宫显阳殿内。

    贾南风微笑着向晋帝司马衷问道:“陛下可觉得政务繁忙?”

    晋帝司马衷当即抱怨道:“实在是太忙了,忙得我都没有时间休息。”

    贾南风随即说道:“妾愿为陛下分忧,帮陛下处理政事。”

    “太好了,皇后肯帮忙实在是太好了,从现在开始就由皇后帮我处理政事。”晋帝司马衷闻言欣喜地说道。

    贾南风闻言窃喜,应道:“妾定殚精竭虑帮陛下处理好政务,让陛下能够安心玩乐。”

    “好好好,还是皇后体谅朕。”晋帝司马衷开心地说道。

    司州汲郡共县。

    百姓得知杨骏被戟砍、刺而死,纷纷议论当初孙登截被大呼“斫斫刺刺”之言应验了。

    三月十九,贾南风决定对诛杀杨骏的功臣以及重臣进行封赏,以此来笼络人心。

    于是,贾南风便以晋帝司马衷的名义,征大司马、汝南王司马亮为太宰、录尚书事,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增掾属十人,给千兵百骑,与太保卫瓘对掌朝政;

    以秦王司马柬为大将军;以东平王司马楙(mào)(字孔伟)为抚军大将军;以镇南将军、楚王司马玮为卫将军,领北军中候;以下邳王司马晃为尚书令;

    以东安公司马繇为尚书左仆射,进封东安王;封董猛为武安侯,三兄皆为亭侯;以殿中中郎孟观为黄门侍郎,封上谷郡公。。。

    数日后,司马亮自许昌返回京师洛阳。

    洛阳太宰府内。

    司马亮思考到:如今贾南风掌权,我得讨好贾南风,如此才能受到重用。我刚回到朝中,还得收买人心才行。

    于是,司马亮论诛杀杨骏之功,封贾南风族兄车骑司马贾模(字思范)为平阳乡侯,食邑千户;封贾南风从舅郭彰(字叔武)为冠军县侯;又封督将一千余人为侯。

    对此,朝野上下一片愤怨。

    御史中丞傅咸给司马亮写信说道:“咸以为商朝的太甲、周朝的成王因年幼即位,所以才会有伊尹、周公辅政的事情。前代圣贤尚且免不了被怀疑,何况今臣并非圣人,君王也非孺子,怎么可以仿效伊尹、周公的旧事呢?

    君主居丧,听命于太宰,杨骏无礼,却想成为伊尹、周公,自以为可以辅佐朝政,安定天下,所以才致死。他的罪行已不可胜数,这是殿下亲眼目睹。

    杨骏遭讨伐,是天子圣明,孟观、李肇只是得密旨行事罢了。至于论功,应当归功于圣上。孟观等人本已是食数千户的大县侯,圣上因杨骏之死而大为高兴,所以论功行赏宁可优厚,以此来表达他喜悦的心情。

    然而作为臣下应当根据实情量裁,可是现在却由此鼓动怂恿东安公封王,孟观、李肇封郡公,其余封侯、伯、子、男,虚妄加封之后,又三等破格升迁。这样显赫、盛大的封赏,简直就是震动天地,自古以来都从未有过。

    没有功劳却可以得到厚赏,那么人们便都希望国家有祸事,这就是灾祸的根源没有穷尽的原因。东安公封王开了不好的头,人们认为殿下回朝,应当会以道义匡正,如此的话,众人又有什么可发怒的理由呢?

    众人之所以发怒,原因在于不公正,而现在加倍论功行赏更甚于东安公,人们都在背后议论,皆大失所望。咸愚钝,不只是失望而已,还私下感到忧虑。”

    司马亮不仅没有听取傅咸的劝说,甚至又擢升姻亲夏侯骏(字长容)为少府。

    于是傅咸又向司马亮劝谏道:“杨骏有震主之威,又委任亲戚,这便是造成天下人意见大的原因。现在殿下为重臣,应当纠正杨骏的错误,沉静缄默,保养精神,有了大的事情就去处理,如果不是什么大事,就不要去管。

    咸多次经过贵府,看到官吏的车马把道路都堵塞了,趋炎附势的风气应当予以制止。另外,夏侯长容奉命出使为先帝请命,然而祈祷却没有感动上苍。先帝驾崩,夏侯长容应该引咎自责,可是现在却自求请命之功,殿下竟然还提拔他为少府。

    人们议论说,夏侯长容就因为是殿下的姻亲,所以殿下才会这样做。‘一犬吠形,群犬吠声’,一人传虚,百人传实。这样的传闻流传于四方,并不是什么好事。”

    司马亮依然没有听取傅咸的劝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