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的唐朝那些事
繁体版

悯农!

    钱多多听后一惊,张裕有才他是见到过得,但是要说七步成诗,他对张裕还是多少有点不自信的,毕竟之前也并没有准备过。

    钱多多上前拉了拉张裕的衣角:“大哥,要不你再考虑考虑,诸葛先生已经说了,可以给你多几个时辰构思的。”

    张裕自信的对着钱多多说:“放心,我有把握!”

    “行,我相信你,大哥,一会要是有卡顿的时候,就迈步慢一点!”说着还冲着张裕飞了个眼。

    钱多多说完看着自信的张裕,退后了两步,把舞台交给了张裕。

    张裕思考了片刻后,对坐在上首的诸葛明拱了拱手,说道:“诸葛先生,我准备好了!”

    张裕双手背在后面,抬脚向前走了一步,两步,三步!

    钱多多看向张裕刚开场就直接浪费了三步,心中不禁为张裕担心起来。

    要是真的没做出来惹这位先生生气,估计自己的爷爷肯定有会发脾气,听说这位先生是爷爷连续邀请了多次,才同意过来给自己和张裕当先生的,而且这位先生的哥哥貌似是御史台的一位御史!

    这也是为什么钱老爷会花费这么多心思来找诸葛明来当二人的授业恩师的原因。

    诸葛明其实也很疑惑,七步成诗,每一步都是至关重要,没想到张裕刚开始直接就走了三步,莫非他打算放弃了?刚才只是嘴硬么?。

    正当诸葛明思索着,张裕开口了!

    张裕走出第四步:“锄禾日当午!”

    第五步:“汗滴禾下土!”

    第六步:“谁知盘中餐!”

    第七步:“粒粒皆辛苦!”

    当张裕念完最后一句话以后,诸葛明腾地一下,从位置上坐了起来!

    他目瞪口呆的看着下面的张裕,愣在那里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接着也不顾礼节,直接欢天喜地地跳起来,眼里光芒四溅,像一团迸溅的火花。

    嘴里重复着刚才张裕创作出来的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千古绝句!这是千古绝句啊!”

    “大才!大才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我诸葛明何德何能有生之年可以收到如此天才的弟子,哈哈哈哈哈哈!”

    钱多多呆呆的看着疯疯癫癫的诸葛明,以他目前的知识储备并不能理解其中的道理,但是看着诸葛明听后的态度,钱多多知道张裕这首诗是真的很好。

    张裕看着高兴的哈哈大笑的诸葛明心想,我这还不是全诗呢,要是我把全诗说出来,你更受不了了吧!

    此时的诸葛明也压下了心中的激动,看向张裕。

    张裕看着诸葛明看向自己那炙热的目光,浑身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不禁开口道:“诸葛先生,小子这首诗是否通过?”

    其实张裕看诸葛明的态度就已经知道。自己这首诗通过了考验,但是还是要诸葛明亲口承认的好。

    “通过了,如果连这首诗都通过不了,那老夫之前所看的诗,都是狗屁了啊!”

    “小子,你可愿拜老夫为师啊!”

    这拜师和教他们读书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

    以道教为例:师父称为拜本师,也称恩师,也叫师父,就是事师如父。这也就是“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由来。道教认为,出家是第二次投胎,这时拜的师父,如同再生父亲,所以我们称为“师父”。一般情况下拜师的时候,师父会选择一个好日子,做一个道场,举行正式的收徒仪式,然后师父赐徒弟道名,成为某派第多少代弟子。全真道冠巾科仪序中,提到“倘有出家时本师未请冠巾,而本师远游他方,或已羽化,可专拜学师,傍设本师牌位,遵科冠巾,亦无不可,切不可更改本师与己后取之法名。”可见本师的重要性

    “拜先生”,就是拜老师。这是道教上千年的传统。道教向来注重自我,口口相传。拜先生学道,既需时日,更重道缘。一个学道的人,刚进道门拜的师父就是本师。如果再需向别人学道,还可拜师,称为拜先生(又称学师)。本师只能一个,先生可以多个。无论是本师,还是先生,都要称呼师父。因此,一个道士,可能有好几个师父。相传黄帝就拜了七十二位先生。有九天玄女、西王母、广成子、赤松子、天真皇人、中黄子、岐伯等,大成至圣孔子曾师郯子、师襄、老聃。

    拜师父如同睁眼投胎,一生只拜一位,先生(老师)可以拜多位。自己的师父(度师)即是自己的亲师父,一生只能是一位。如果日后看到哪位有名的高道后,又跑去拜人家当师父,则会被认为属于不孝,每逢参学参访,冠巾受戒(正一则为传度授箓)之前也是须要征求自己师父同意的。而作为师父在收徒之前,若知道此人已有师父,那就断不可再收此人为徒弟了,只能收为学生。

    这就是老师和先生的区别,张裕知道如果自己真的拜了诸葛明为老师,那么自己以后就是诸葛明一迈的人了。

    诸葛明见张裕犹豫着,也没有着急催促,而是在静静地等着张裕做决定。

    钱多多一看被诸葛明收为弟子,这是多么好的事儿,大哥怎么还犹豫呢。

    诸葛明虽然没有说收自己为徒,但是所谓见面分一半,自己厚着脸皮拜师,看在张裕的份上也应该能收了自己吧。

    想到此处钱多多不在犹豫,赶紧上前,拉着张裕倒头便拜,师傅在上受请受徒儿一拜。

    张裕也顺势拜了下去。

    诸葛明见张裕跪下磕头,满意的点了点头。

    至于钱多多,诸葛明觉得这小子还挺有眼力见的,收了也就收了吧。

    “好!好!好!没想到我诸葛明晚年还能收到二位佳徒!”

    “张裕你为大师兄,钱多多你为二师兄!”

    “今天就先如此!明日午时你们二人来我府上正式拜师,我诸葛明第一次收徒,岂能草草了事”

    “是,师傅!”

    诸葛明说罢就要出门,好像突然想起什么,对张裕说到:“裕儿,你这是的名字是?”

    “悯农!”

    “好!好一个悯农,明日记得把整首诗都带过来!”说着便离开了。

    等诸葛明离开,张裕也和钱多多告辞,回家准备明天拜师需要的东西。

    而钱多多也赶紧找到了钱老爷,告诉钱老爷今天所发生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