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庶子开始问鼎天下
繁体版

第三十三章 上古佚闻

    黑龙大王万分惊惧。

    控水比不过姬云他认了。

    毕竟人族修士中有属性这一说法,这美人儿恰好是水属性的也不是没有可能,再加上人族创造出来的种种术法神通,打不过她也在情理之中。

    但是他可是水蛇啊!

    在水中的速度能和最擅长飞行的禽类妖族媲美,什么时候人族也真的能在水中速度超过妖族了?

    这世界,还让不让妖好了?

    妖族什么时候才能重新站起来?

    黑龙大王的泪化成了岷江之水。

    他现在只希望在进入表哥的地盘前不被姬云追上。

    腹部伤口处元力不断的和妖力对抗,撕裂着他的血肉,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黑龙大王的速度。

    “吾乃浪里小白龙也!”

    跟在黑龙大王后面,二者的距离一直都保持在固定的数值上,这让姬云皱了皱眉。

    岷江篇对他最大的提升还是让姬云同样可以借助地势之力,压过黑龙大王,但是对他的水中速度提升并不大。

    察觉到这一点后,姬云索性又用出了儒家手段。

    此言一出,姬云外形没有变化,但是江水对他的阻力却再一次减弱,速度又提升了数分。

    姬云和黑龙大王的距离开始不断缩小。

    每当进入攻击范围后,姬云又会操控江水,攻击黑龙大王的腹部伤口,借此加剧他的妖力消耗。

    这番动静,自然也是引起了两岸人族的注意。

    不过当他们察觉到是有人再和黑龙大王缠斗时,只是远远的在一旁观望,不敢轻易上前。

    岷江在妖族不少,黑龙大王的地盘里同样也有四阶、五阶的妖族,只是他们以往都是黑龙大王的手下,或者蛰伏起来。

    现在看到有人族追着黑龙大王砍,非但没有上前相助,反而是都在暗中替姬云加油,巴不得他将黑龙大王给宰了。

    如此一来,他们或许就有机会占据黑龙大王的水府,成为这一片水域的新王。

    这便是妖族和人族最大的不同。

    人族内部尽管内斗无数,各国间战乱不休,可不管是各国之间,还是在外行走的游侠修士。

    他们若是看到有妖族欺辱人族,第一时间都会一致对外。

    人族能从弱小一步步崛起,这是非常关键的因素。

    相反,妖族的整体实力虽强,但无法凝聚到一起。

    “好一个绝世美人。”

    “文海境大学士,此人想必是出自五大诸侯,或是四大书院。”

    “得妻如此,夫复何求啊。”

    岸边,不少人族修士都注视着江中动静,有人在猜测姬云到底是来自何处,也有人被他的美貌所吸引,幻想着以后两人的孩子叫什么名字。

    当然,他们也在注意江中其余妖族的动静。

    一旦这些妖族要是趁机出手,观战的人族也不会置之不理。

    文海境的战斗他们无法插手,但是在这之下的,完全没问题。

    “该死该死,她果然也会儒家手段!”

    眼见着姬云给自己增加buff,速度已经有超过他的趋势,黑龙大王再也没了将她娶回去的念头。

    他现在只想逃。

    诸子百家里,儒家、法家、名家这三家手段都和规则有关。

    不同的是。

    儒家学士擅长的是无中生有,他说什么就是什么。

    而法则和儒家相反,擅长的是约束,他说没有什么,就没有什么。

    名家则是擅长颠倒,他说水是火,那水便是火。

    有趣的是,百家虽然同源,但是修行儒家的弟子无法再去修行法家和名家的手段。

    这牵扯到一段上古秘辛。

    大道初临之际,儒家最为强盛,诞生了诸多天问境的大能,他们又开创了儒家各个分支,被尊称为圣人。

    其中有一人尊号为荀圣,他是儒家辞赋之祖,当今学士能够以诗文修炼,便是因为荀圣,可想而知他在儒家的地位。

    是仅次于开创儒家一道的孔圣的。

    荀圣有一弟子,天资灼灼,名为李悝(kui)斯。

    他是荀圣最看重的弟子,寄予了厚望,荀圣是打算让他继承自己这一脉,或是为儒家再开一脉。

    但是后来李悝斯却没像荀圣预想的那样,他直接开创了法家。

    弟子开创全新的流派,这原本是一件非常值得骄傲的事情,但是法家的思想却和儒家相悖,二者完全是相反的修行的路线,这让儒家一脉对李悝斯十分不满,认为他是离经叛道。

    初时,有荀圣在,他确实十分看重李悝斯,甚至为他提出了礼法并施的主张来克制两家弟子的矛盾,但到后来,李悝斯在各国宣扬他的法家思想,让不少儒家的学士都转儒修法,其中又有一名叫韩鞅的。

    这一下,彻底打破了儒家一脉的底线。

    不为别的,因为韩鞅正是李悝斯的师弟。

    荀圣在李悝斯脱离法家后,游行天下数年,终于又寻到了一个弟子,他将心血重新浇筑到韩鞅身上,希望他能继承自己这一脉。

    韩鞅学有所成后,便去寻找李悝斯与他论道,想为恩师讨个说法。

    但彼此的李悝斯有法家之祖的功德加持,实力强于韩鞅,这一场论道,韩鞅自然是输了。

    自那之后,他便留在了法家。

    自己最看重的两个徒弟全都成了法家弟子,荀圣因此郁郁寡欢,自此闭门隐世,不再过问儒家之事。

    自此之后,儒法两家便彻底对立,两家弟子自此便不能在同时修行两家的手段。

    至于名家和儒家之间,并无恩怨。

    双方不得修行彼此手段的原因起源于两家老祖。

    惠圣与庄圣。

    这二人是至交好友,在成为各家老祖之前,曾经一同修行,形影不离。

    昔年在濠水处,二圣曾有过一段辩论。

    双方就‘子非鱼’为题,辩论良久,始终都未能说服对方,再次之后,惠圣有所感悟,创立名家,而庄圣也因此突破,成为儒家第四祖。

    说起来,他们彼此二人颇有互相成就的样子。

    从濠梁辩论后,庄圣一脉的弟子和名家弟子便有了一个传统。

    那就是十年一次,双方汇聚于当年二圣辩论的地方论道,只为完成当年二圣没有输赢的那场辩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