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明末搞体育
繁体版

第七章 冒牌君王不早朝

    王承恩的忠心朱安清楚。

    曹化淳的忠心以崇祯的角度看,问题也不大。

    但忠诚归忠诚,那和贪是两码事。

    谁说贪官就不能是忠臣?

    他刚才说出那番话,一是告诫,二是表明自己对足球的态度,其次是给二人一个态度。

    朕是相信你们滴。

    你们只要好好干,朕不会揪着以前的事不放。

    再则,忠臣和好用也沾不上边,有的越是忠臣越喜欢和皇帝对着干。

    为什么啊?

    因为他觉得自个儿是忠臣,自然无所畏惧。

    反正劳资是为陛下,为国家好,没错。

    朱安借用浅薄的历史知识,能够想到的名人能用的还真不多。

    杨嗣昌暂时不行,他虽然被崇祯圈定为心腹,也没什么党派牵扯,但以朱安的角度看,这家伙毕竟是文臣,保不成会在关键时刻和自己对着干。

    至于张至发,陈宇亮,孔贞运的内阁,说实话朱安是一点印象都没有。

    且在崇祯的记忆里面,张至发还有点能耐,陈宇亮则是跟正苗红的二代,孔贞运忠心归忠心,却不是办事的料。

    另一边,杨嗣昌觉得违背承诺,斩杀张献忠这件事过于重大,他一个得宠的兵部尚书还真不好拿捏。

    大明朝不是还有内阁吗?

    让他们帮忙一起劝吧。

    至于皇上沉迷蹴鞠这件事,杨嗣昌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毕竟又不是从民间选妃,闹得满城风雨。

    另外令杨嗣昌纳闷的是,皇上之前还有很强的招降意愿,甚至不惜呵斥自己,而今怎么有忽然恨起张李二人来了。

    杨嗣昌匆匆赶往文渊阁,从始至终没有人过问的当属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了,他纳闷为什么皇上连瞧都不瞧他一眼。

    现在人来都来了,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只能领着各百户小旗就这么守着。

    当张至发和孔贞运等人听说皇上非斩张献忠不可时,表情各异。

    无他,因为在他们眼中,张献忠就是一农民贼,不值一提,杀了就杀了。

    杨嗣昌陈诉要害,众人眼见被说服,却也没人提及劝阻暴怒中的皇上,“杨尚书,熊总督的奏折我也看过,上面说张献忠投降的条件之一就是不接受整编,且以久战为由,要借用谷城调整,此人心性如何,只怕昭然若揭。”

    杨嗣昌道:“元辅说得是,只是以献贼在反贼中的威望,若朝廷顺利招抚,且委以高官赏赐,其余反贼见朝廷不计前嫌,抵抗也会弱上一些。”

    刘宇亮却笑道:“文弱的话不对,若人们见反贼都被招降了,是不是会想着反正朝廷会招降,不如反他娘的。”

    刘宇亮矮小精悍,钟于武事,偶尔说话也会粗鄙不堪,众人也习惯了。

    杨嗣昌苦笑道:“蓬玹也知,如今献贼已经接受熊总督招降,我现在担心的是天下人如何看待朝廷信用,否则献贼杀了也就杀了,又能如何。”

    “人无信不立,朝廷更勿论,待明日朝会,我等自会劝诫皇上,让皇上收回旨意!”孔贞运发话道。

    虽然这件事在他们看来无伤大雅,但能减少战事总归是好事,若是皇上执意要斩杀张献忠的消息传出,只怕那贼拼了命的都会反。

    “那就拜托诸位了。”杨嗣昌拱拱手,离开了文渊阁。

    次日,朱安依然没有早朝。

    这下,可把百官急坏了。

    如果平日里由于崇祯的喜怒无常,大伙儿难得安宁一天,心中高兴的话,那么此刻却不同了。

    皇上沉迷蹴鞠已有三日,这不是好兆头啊。

    “皇上有旨!”

    高台上,大太监王德化朗声喊道。

    台下叽叽喳喳的百官顿时安静,跪坐一团。

    “朕近日身体偶感不适,需要多运动运动,诸位爱卿勿挂念,朕修养期间,朝中琐事皆由张阁老负责,孔贞元、刘宇亮、傅冠、薛国观、杨嗣昌、张之极、朱纯臣、徐允祯……等协同处理,非紧急军政大事,不可打扰朕。”

    “钦此!”

    王德化念罢,又朝着下面百官嚷嚷道:“皇爷近些日子愁坏了身子,要歇息一二,你们可不要不识好歹,惊扰了皇爷。”

    说完也不管众人,领着小太监离开了。

    台下,最懵逼的当属张至发。

    他是内阁首辅,但就是个空架子,无论是孔贞运、刘宇亮还是傅冠、薛国观等宰辅,甚至连下面的官员也没几个服他的。

    一则因为脾气刚正,说直白点就是倔,认死理,二来张至发走得是外臣的路线当的首辅,和其他人不是一路子。

    而现在,皇上专门下旨。

    这是让他揽大权了?

    一时间,恭喜声不断,可张至发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另外出人意料的还有杨嗣昌,圣旨上的人全是内阁大学士和顶级勋贵,唯独只有他一位是兵部尚书,这岂不是说……?

    有句话说得好,明朝就是被崇祯自个儿瞎折腾完的。

    现在他直接当甩手掌柜,说不定明朝还能多活几年,毕竟在他的屠刀下,即便是有能力的官员也会被吓得没能力。

    一连半月,朱安不问政事。

    王承恩和朱安提得最多的就是百官弹劾张至发的奏折,说什么的都有,例如:骄纵淫肆、操权弄势、结党为祸等等。

    甚至有官员说张至发和自家媳妇有染,说得绘声绘色。

    总之,就是要让朱安罢免他。

    朱安也不知真假,就问了曹化淳。

    曹化淳善于交际,和百官关系都不错,听到朱安询问,曹化淳很老实的告诉朱安朝廷发生的事情。

    百官的弹劾的内容有真有假。

    真的是张至发操权弄势,毕竟皇帝委托他大权,而他又没有可以用的人,只能广收小弟了。

    为了打击异己,这段时间的确将朝廷弄得乌烟瘴气。

    朱安有心想要将他直接撤换,但也明白不能听一人所言,又喊来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命他秘密调查张至发。

    也不知张至发从哪里得到消息,知道锦衣卫调查他后,收敛了许多。

    “还道你是个能用的,比杨嗣昌差远了!”朱安摇头道,他休息的这段时间,和杨嗣昌接触的最多。

    还别说,这家伙能说会道,唬得朱安一愣一愣,尤其是他的平蛮政策,在朱安看来的确可行。

    但前提是要有足够的粮食和可用的军队。

    “这么厉害的家伙,历史上怎么名声不显啊!”朱安纳闷道,随即亲自对杨嗣昌进行了指点。

    隐晦的提及‘孙传庭’、‘卢象升’、‘曹变蛟’等等,朱安的意思很明显,这几位是朕看重的人,你要多关照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