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明末搞体育
繁体版

第十八章 李若链何许人

    朱安回到皇宫后,就有一群不速之客前来拜访。

    正是以成国公朱纯臣和英国公张之极、定国公徐允祯为首的勋贵集团,这伙人过来不为别的,就是为了新军的差使。

    以前军事大权都被分割完了,他们也没啥事,这也就算了,现在皇上编练新军还打算将他们扔在一旁,这就不太像话了。

    “臣朱纯臣参加陛下!”首先行礼的是成国公朱纯臣。

    朱安对勋贵的历史更糊涂,整个勋贵集团他只记得最后是朱纯臣打开城门迎闯王,另外还有勋贵殉国了,但记不起来是谁。

    一行人叩拜下去。

    “平身吧,不知大家是为何事来找朕。”朱安笑眯眯的询问道。

    这帮家伙,没有利益的时候,半个月也不见放个屁,现在听说练新军,马上就跑出来了。

    皇帝开口询问,不能不答。

    再者下面的爵爷们都认为自个和皇帝是一家人,也不客气,只听朱纯臣道:“陛下,朝会上说的编练新军,为何不与我五军都督府商议,这有违祖制!”

    朱纯臣说的是义正言辞,配合他刚毅的面庞,很难想象这家伙竟然会打开门迎闯王,看样子人真的不可貌相。

    这可把朱安气乐了,这家伙什么时候胆子变这么大了?

    “不是朕不想和你们说,而是其中涉及到的东西太多了。”朱安虚伪的应付道。

    定国公徐允祯道:“涉及什么?陛下还有什么不可以对咱们说的。”

    又道:“陛下也知道,现在五军都督府就是个摆设,大伙儿也盼着给朝廷做些贡献,不想叫人看轻了。”

    这帮家伙,真想拿刀架在他们脖子上,看看是否还这么硬。

    朱安摇摇头,叹息一声:“不瞒各位,编练新军内帑实在是拿不出一分钱,只所以让兵部负责,是因为他们能解决饷银问题,若将新军交给你们,你们能拿出钱吗?”

    这句话,直接将军。

    要说想为国家做贡献,朱安相信在场的勋贵百分百都有这个心思,只是在做贡献之余,看看还能不能捞点油水。

    但一听朱安这话,瞬间抓瞎。

    朱安继续道:“诸位都知道朝廷的困难,若每家能凑上些银两,在另设一新军也不是不可以。”

    可以个屁!

    劳资有这个钱不知道多招点人自己练,反正河南陕西那边的团练极为普遍,谁来管了?

    现在交钱,还只能得个练兵权,却没有统兵和出兵权,有个屁用。

    勋贵们无精打采的离开了,如今的五军都督府早已失去了对全国各地兵马的控制力,以往还能练个兵,指挥指挥。

    现在倒好,只能靠几位国公侯爷的职位调动京城的部分部队,其余的基本上被兵部或皇上直接掌控。

    看着离开的一群人,朱安长叹一声。

    他相信里面肯定有不少殉难的忠臣,可忠臣也不会平白无故的给他掏钱啊。

    还是钱。

    钱真的有这么重要吗?

    朱安长叹一声,王承恩忧心道:“爷,切莫恼了,成国公他们也是存了报效朝廷的心思。”

    “是啊!就是舍不得钱。”朱安讥讽道,随即又觉得自己想得太激进,谁家的钱是大风刮来的,要是让这帮人知道闯王进京后会大肆搜刮银两,估计现在比谁都捐得积极。

    他只是站在后世的高度来评判,自然觉得自己聪明,实际上呢?

    见王承恩不敢回应,朱安不禁看着这位忠仆,又瞧了瞧纹丝不动,站得笔挺的王擒虎,而后朝王承恩道:“王伴伴,你说朕能相信你吗?”

    王承恩闻言大惊失色,忙匍匐跪倒在地,颤抖道:“爷,奴对爷忠心耿耿,绝无二心。”

    朱安笑道:“你的忠心朕知道,既然你说对朕忠心,那你告诉朕,这些年你贪了多少两银子,你放心,朕不会怪罪你,但你要如实回答,若有假话,朕定不饶你。”

    王承恩没想到皇上会问这个,一时间竟不知道如何作答。

    “不想说还是不敢说?”朱安冷声道。

    看样子,这家伙贪得不少啊。

    王承恩不断叩头,而后抽泣道:“爷,这些年具体拿了多少孝敬,奴真不知,算上字画玉器,大概有五六万两左右吧。”

    五六万两?

    以王承恩的地位,其实贪得算少的,不过也能理解,毕竟王承恩是新上台的太监红人,以前的如曹化淳、王德化、高起潜等大太监估计才贪得多。

    “嗯!你拿三万两出来吧,以前的事朕不追究了,另外以后有人孝敬照收不误,只是钱要给朕。”朱安平淡的命令道。

    王承恩早有所料,忙道:“谢爷饶奴一命,奴的钱留着也没啥用,要不全部给爷吧?”

    “全给朕你怎么打赏下人?好了,不要在多说什么,朕不是那种人。”朱安脸不红心不跳的说道。

    他本来想说不要再收孝敬了,可想想这是什么年代?

    王承恩要是不收孝敬,估计在整个皇宫都待不下去,因为有时候别人孝敬他不是有事相托,纯粹是花钱买平安,毕竟不花钱,谁知道这群大太监会不会整死自己。

    “王伴伴,你记住这宫里所有人,朕最相信你,切莫让朕失望,知道吗?”朱安又给了一击甜枣,鼓励道。

    王承恩也感受到了圣上浓浓的‘爱意’,这般推心置腹的谈话,试问有谁能享受到。

    很快,王承恩就感受到皇上的信任了。

    只听朱安对王擒虎说道:“擒虎,朕问你,若朕将这个锦衣卫指挥使的位置交给你来做,你能不能做得好?”

    此时王擒虎还未就任新军督练一职,仍旧留在朱安身边。

    王承恩听见此话,大感震惊。

    这……爷是拿骆养性开刀了?

    王擒虎的性格直爽豪迈,拱手道:“回陛下,臣恐怕无法胜任。”

    “为何?”朱安不解。

    按他的理解,王擒虎虽性格粗狂,但心思细腻,加上身手了得,区区锦衣卫指挥使,难道胜任不了?

    “臣本是骑兵出生,侦查倒是熟悉,可这情报律法却是一窍不通,恐怕会误了陛下的事。”王擒虎老老实实回答到。

    朱安点点头,不再多说。

    既然王擒虎自己说干不了,那肯定就干不了,系统出品的精英绝对不会骗自己。

    说罢,朱安又转头问王承恩:“王伴伴,若朕要重整锦衣卫,你觉得何人可用?”

    这何人肯定不包括骆养性。

    王承恩脑袋一转,躬身回道:“奴倒有一人,爷应该有印象,就是锦衣卫指挥同知李若链。”

    提到李若链,朱安在崇祯的记忆里找到这个人。

    办事得利,刚正不阿,风评极佳。

    问题是在办理袁崇焕一案时被降二级罢官,如今却再度做到了指挥同知的位置,深得骆养性信任。

    王承恩之所以推荐李若链,实在是在锦衣卫里面他的名字太响亮了。

    说句不客气的话,甚至盖过了骆养性,但这个响亮不是褒义词,而是贬义词。

    不懂变通,蛮横无礼,行事霸道等等,也得亏锦衣卫失了势,不然指不定祸害多少正人君子。

    作为和锦衣卫同属帝王亲军的内侍,王承恩知道的信息更多,首先他的干爹曹化淳和骆养性关系极好,他也因此多次接触李若链。

    他觉得李若链虽然是骆养性的亲近人,但就行事作风来看,两者不像是一路人。

    骆养性更趋向于中庸,万事以和为贵,除非是触及他的利益,他才会变得不折手段。

    朱安从崇祯的记忆里也搜寻到了李若链的信息。

    在崇祯眼中,李若链的形象并不好,更主要的是他和骆养性走得非常近。

    这样的人值得信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