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明末搞体育
繁体版

第四十章 特约砖家李在钦

    朱安赏赐曹化淳和方正化并非无的放矢,无论是足协还是路桥公司和水泥公司,为了防止腐败,朱安都安插了大量的‘律兵’,全称纪律监督兵。

    没办法,在信息交流不发达的古代,要想杜绝腐败几乎不可能,尤其是朱安任用的人员本质上仍旧是‘守旧派’。

    从律兵反馈的信息来看,曹化淳和方正化的工作的确称得上兢兢业业,并没有贪污之举。

    朱安自然也不是又想马儿跑,又不给马吃草的周扒皮,赏赐他们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得到赏赐,曹化淳和方正化的积极性不用说,那是愈发高涨起来。

    次日,朱安就从系统里面收到支线任务(二)完成的提示,这说明联赛首场较量正式圆满举办。

    为了避免混乱,朱安没有去现场,但从曹化淳的汇报中,朱安得知‘观众’的热情那是相当高。

    为什么这么高呢?

    因为在赛前的时候,路桥公司就放出话来,只要球队取得胜利,现场观战的‘球迷’每人可以领取一斤猪肉。

    水泥公司公司也不甘示弱,获胜后同样赏赐一斤猪肉,所以场上场外的气氛都格外热烈。

    这主意不用说,都是曹化淳想出来的,这老家伙为了讨朱安欢心,也是煞费苦心啊。

    难怪历朝历代的皇帝都格外喜欢重用太监,没办法,他们实在是太好用了,将上头的心思揣测的明明白白。

    当然,完成一场联赛获得三万石粮食固然可喜可贺,但更令朱安好奇的是支线任务(二)的奖励——特约专家一名。

    “希望是制造方面的人才。”朱安默默的祈祷道,并将特约专家召唤出来,他的特殊任务栏中因此又多了一位人物。

    安排小内侍将这位特约专家领到皇宫,朱安忍不住啧啧称奇。

    这专家果然不同,浓眉大眼,神态肃穆威严,一副铁骨铮铮的高大形象瞬间收获了朱安的好感。

    “臣李在钦参见陛下!”特约专家穿着一袭朴素的青袍,不卑不亢的躬身拜道。

    朱安也习惯了特殊人物的态度,再挥退暖阁所有人后,好奇道:“上面说你是特约专家,能告诉朕怎么个特约法嘛?”

    李在钦道:“陛下,特约的意思是说臣会以专业的角度对农业、军事、政治、军事等诸多方面进行深入的解析。”

    我靠!

    还来个万事通,朱安兴奋的连忙从座椅上弹起,追问道:“你说的可是真的?”

    李在钦神态自若,平静道:“是真的。”

    都说二十一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最重要。

    那十七世纪的人才就不能用重要来形容了,那可算得上是宝藏啊!

    “好,既然你这么说,那朕就考考你。”朱安来回踱步,有了计较,便问道:“那朕问你,建奴要如何灭!”

    李在钦回道:“灭建奴不难,臣有三步之策。”

    好家伙,连对策都是信手拈来,朱安觉得自己捡到宝了,兴奋道:“哪三步,快说。”

    “第一步,断其粮,如今大明干旱肆虐,粮食欠收,建奴同样如此,只要我们能在这段时间能控制建奴的粮食收成,必削弱其两分。”

    “第二步,灭其郎,如今建奴可战之士不过十余万,且是满蒙汉等各族混杂而成,若是我们能最大限定的消灭其有生力量,缺少兵源补充的建奴必定不是我们的对手。”

    “第三步,毁其商,辽东贫瘠,建奴所需物资基本全靠关内输送,若是能有效阻隔奸商卖国,建奴将不战而胜。”

    朱安闻言,连连称赞,这三点不正和后世网络上的观点一致吗?

    可细细想想,他又觉得哪里不对。

    目前摆在大明朝面前最大的问题似乎是该怎么面对清军即将破关而入的进攻吧。

    李在钦道:“陛下多虑了,我大明拥军百万,建奴万不敢在此时来攻。”

    “朕是说万一呢?”朱安对这位特约专家莫名的自信表示不能理解,但还是耐着性子解释道。

    “万一建奴来攻,臣也有办法应对。”

    “建奴入关,无非有两条路,一则绕道蒙古,二则突破宁锦防线,宁锦防线固若金汤,建奴若能破关也不必等到现在,所以这条路必定行不通。”

    “既然如此,那建奴只能绕道蒙古,臣以为只需许诺蒙古诸部厚利,不求出兵夹击,只求通风报信即可,有蒙古做眼睛,我们只需再各关口布置重兵,建奴必定无法入关。”

    李在钦言之凿凿,朱安点点头,陷入愁绪。

    特约专家果然不同凡响,思路敏捷,基本上朱安提出问题,他就能立马给出应对方案,这可比官场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官员都强。

    只是,他的方案为什么朱安总感觉不靠谱呢。

    抛开建奴的问题,朱安继续问道:“不提建奴了,朕在问你,我大明要想制胜,该如何做?”

    李在钦昂然道:“陛下,大明拥兵百万,富有四海,要想取胜实在太过容易,但臣觉得陛下只要做好一件事,便会立于不败之地。”

    “噢!哪件事。”

    当李在钦夸赞大明时,朱安已经将他定位成一位嘴炮了,任谁都看得出大明风雨飘摇,唯独他说大明强盛,这不是睁眼说瞎话嘛。

    虽然大明目前对清军的确拥有战略上的优势,但那是战略上,真正干起来,那肯定是一触即溃。

    不过,他还是很好奇李在钦的看法,毕竟是系统制造,就算是嘴炮砖家,那也是砖家好吧。

    “舆论!”李在钦道:“简单点说,陛下得抓紧收拢人心,要知道古往今来得民心者得天下,只要陛下掌握民心,建奴如何能入关呢?”

    朱安沉思道:“可如今流贼四起,百姓食不果腹,衣不遮体,怎么会倒向朕这边呢?”

    李在钦却自信笑道:“陛下,您不做怎么知道百姓心不在您这边呢?”

    作为一名现代人,朱安深知舆论的重要性,想想看即便是互联网信息社会都有大量不分青红皂白被各种虚假信息蒙骗的人,更何况是古代?

    就像李在钦所说,只要掌握大明信息的发行权,就能彻底掌握大明的舆论权,这就和东林党掌握士林话语权一个吊样。

    前面朱安忙于完成系统任务和锻炼,还真把这么重要的事情给忘记了。

    “陛下,臣觉得陛下应该成立一家专业报社,而不是像邸报那样远离百姓!”李在钦建议道。

    人才!

    管他是嘴炮还是专家,至少人家的观点十分新颖,无愧于专家。

    “好,朕给你十万两白银,把朕将报社办起来,能不能做到。”朱安激动的命令道。

    李在钦躬身应道:“陛下,办报纸什么的臣最拿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