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鼎四方
繁体版

第一百七十三章 重归一统

    淮军很可怕,他们会拿着长刀来收割人命。可是黑甲军的羽箭同样可怕,一样会像割草一样收割人命。这些百姓为了求活能够被迫帮着侵略者来填掉自己的护城河,现在有了危险,同样不会有任何犹豫。所有人把土袋往地上一扔,然后就开始四散逃跑。

    到底也是自己的同胞,都是为了死中求活的可怜人。为了不被杀死而做错事,虽然错了,却没有错到必须要斩尽杀绝的地步。尉迟泰是一个铁血的将军,但是并没有铁石心肠到眼看着自己的同胞白白死去的地步。所以在那些百姓四散而逃的时候,他就下令停止放假。

    就在此时淮军派出骑兵将这些逃散的百姓驱赶到一处,然后甚至连刀都不用,直接让战马奔跑起来把这些人活活踩踏成肉泥。

    齐英才看着远处的骑兵完成了他交代的任务,就跟剩下的百姓说道:“既然你们已经被我们俘虏,就该着你们倒霉。我也不想多说什么没用的,毕竟说了也真没用。

    我只是跟你们指出一条活路,能活下来多少人就看你们的造化了。”

    虽然齐英才是淮军的将领,也是眼前这些百姓的仇人。可是听闻能够有一条活路,这些人还是忍不住抬起头看着齐英才,这让他满意的点点头。

    “眼下是攻城的关键时刻,这条护城河是一定要被填平的,你们不要在这个方面心存幻想。如果不肯去的人,或者像刚才那样半路逃掉,一定会被杀,这一点你们也不用想。

    甚至你们都不要妄想在放下土袋的时候,趁着局势混乱就逃到对岸去。他们怕你们当中混有我们淮国的奸细,是万万不敢在此时开城门让你们进去的。他们只会在你们渡河的时候把你们杀掉,所以你也也不用在这方面想。

    你们活下来的路只有一条,就是尽快填平护城河。对岸的确有君子国的军队朝着这一边射击,但是从城楼上射不到这里。能够射到这边来的箭,就是吊桥那一个方向。

    这伙黑甲军不敢在别的地方出没,因为在别的地方出来会被我们用箭射到。他们只能躲藏在吊桥后边,靠吊桥的桥板来躲避我方的弓箭。你们去放置土袋的时候,可以离着吊桥远一些。然后往那里跑的时候,注意不要扎堆,一定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到了河边,就把土袋立刻抛下。然后直接回头往这里跑,不要给黑甲军留下瞄准的机会。他们无法瞄准,就只能靠抛射来射杀你们。这种没有准头的攻击,十箭里面都不一定会射中一个人。所以你们逃生的机会会很大,别放弃这个机会。

    你们为我淮国做事,我们也不会太过于小气。每一个逃回来的人,这一次可以休息半刻钟,然后分到一块干饼子。”

    虽然饿了几天,但是饥饿还不是他们最担心的问题。死是最可怕的事情,这些百姓最希望的还是活下来。只要自己能活,君子城能否保住,他们是管不了那么多了。谁让他们是最底层的百姓,他们会恐惧会害怕,所以难免会招来别人的利用。

    看着这些百姓重新背负土袋朝着护城河奔跑,齐英才为自己的动员能力而感到高兴。在他身边站着的郑基满脸愁容,却也没有多说什么。

    本来上一次郑基受了那么重的伤,是可以好好修养一番的。可是这家伙闲不住,在被军医诊治以后,只是休息了几天就再次上了战场。只是因为淮恒侯爱惜人才,所以不准他披甲作战,只允许他在一旁旁观充当参谋。

    齐英才这人十分擅长察言观色,他看到郑基脸色有异,就立刻跟他问道:“郑基,你觉得不妥?”

    “从战斗的效果来看,这么做十分英明。可是如果从民心来讲,这样却是大失民心之举。用不了多久淮军驱使帝国百姓攻城的名声就会传遍整个中州,到时候淮恒侯的霸主之名恐怕就会变成昨日黄花。

    这种手段未成名的将军可以用,上不了台面的小诸侯国可以用。但是淮恒侯的选锋军用这种手段,恐怕是得不偿失啊。”

    作为实施这个手段的人,齐英才听了这话按说应该恼怒异常。可是实际上他却只是尴尬的笑了笑:“你年纪轻轻,可是见识已经是常人所不及了。不过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有时候手段如何都不会影响最后的结果。

    淮恒侯天纵英才,成名已经有二十年了。可是这天下还是四分五裂的天下,不将这分裂的天下重归一统,这天下的百姓都会受苦。

    眼下大夏朝已经没有了大夏王的福泽,再也没有了一统天下的雄心。大夏朝只剩下一个大夏城,可以说只是勉强苟延残喘。整个中州最有可能再造一个新的皇朝的就是淮恒侯,可惜英雄却总是要历经各种挫折。

    淮恒侯刚刚即位的时候,开疆拓土未尝一败。可是在崇文城下却碰上了海女,导致数万大军被海水淹没。这一战非但没有拿下车师国,反而连累的围攻大夏城的军队也无功而返。

    后来积聚力量对北野徐徐图之,本来想拿下东胡以后。借助东胡的骑兵,再来对剩下的诸侯国来一个犁庭扫穴,可惜又因为君子国的背叛而功败垂成。君子国是这一次诸侯国当中第一个背叛盟誓的国家,当然要给它一个教训。否则天下间的诸侯国都会轻视淮国,就再也没有哪个诸侯会把淮恒侯这个霸主当做一回事。

    可是因为北征东胡的失败,淮军损失太过惨重。又因为要应付西戎的袭扰,又有太多的兵力被牵制在北方。用两万余奇兵进行奇袭,是眼下能够想到的最好办法。

    这两万人当中有五千是骑兵,他们擅长奔袭,却不擅长攻城。剩下的步兵虽然都是精锐,却也不能白白浪费在攻城上。本来兵力就捉襟见肘,攻下君子城以后还要布防,还要打垮君子国的勤王军,再对剩下的城池进行攻击。在边境上的淮军把神武军打垮以前,所有的行动都得靠咱们这一万五千步军。

    谁成想在第一次试探性进攻的时候,就损失了接近一千人。当然这也不能怪你,本来这种试探性进攻就会白白死去很多人。收获倒是也不能说没有,起码看到两样教训。

    第一,我们的兵力有限,不能在攻城的时候白白损耗。如果是为了拿下城池开战的攻击也就罢了,可是在正式攻城以前的损耗都是不可接受的。

    第二,我们淮国都是北方人,擅长游泳者少之又少。上一次攻城,最后因为黑甲军的驱赶而落水淹死的人比攻城的时候战死的人还要多。护城河的存在是我们的心腹大患,必须尽快想办法解决掉。

    上面种种因素累加起来,就导致我们眼前的困境。为了淮恒侯的千秋霸业,我们只能尽快拿下君子城,还要尽量让攻城的损失最小。淮恒侯是我们的国君,君辱臣死,为了他,我们挨上一些骂名又能如何?

    眼下能够达成目标的办法就是利用这些百姓,你说如果你是将军,你难道还能想到更好的办法吗?”

    攻城失利,本来郑基是都统,就应该付上一定的责任。虽然他未必认同齐英才的看法,可是对方把这事提出来以后,他只能半跪领罪。

    “末将该死,未能领会国君和诸位将军的难处。请将军代我向国君请罪,并且为末将求战。我愿意再为先锋,一旦护城河被填平,就立刻带队攻城。”

    齐英才是一个老好人,当然不会对自己手下的人太过严苛。他看到郑基服软,就把他扶了起来:“攻城一战,虽然损失很大,可是国君跟诸位同僚也看到了你的悍勇。眼下你受伤未愈,怎可轻易出战。你好好养伤,自然有再次出战的机会。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你也要给别的将领一个出头的机会,你懂吗?”

    郑基点点头:“多谢将军提点。”

    “好,你晓得其中的厉害就好。跟我继续观战,看看能够找出黑甲军的破绽。”

    其实黑甲军的破绽不用找,早就能够看出来了。无非就是人数太少,又龟缩于吊桥之处。在齐英才改变了战术以后,黑甲军能够取得的战果就小了。虽然他们出手不再留情,可是被射死的百姓虽然不少,却依然无法阻止护城河越来越窄。

    这还是白天的时候,到了夜里,就更不用说了。淮军在四周竖起火把,好监督是否有人趁乱逃走。却在靠近城池的地方熄灭灯火,让城头上的人跟护城河对岸的黑甲军都看不清这边的情况。

    然后那些百姓就被迫趁着夜色背负土袋朝着河边迈步,然后朝着河里扔下土袋。对岸的黑甲军听到有动静,就朝着这边射箭,可是根本搞不清楚这边有多少人。

    今晚月亮被乌云完全遮盖,一点月光和星光都没有。虽然只是隔着一条护城河,可是这边没有火把,对岸就看不到这边的情况。对岸如果亮起火把,又会成为这边弓箭手的活靶子。所以再被射死几个人以后,黑甲军干脆也把点着的火把熄灭了,只保留这吊桥那边的火把。

    然后听到这边有动静的时候就射箭,完全是在搞瞎猫碰上死耗子那一套。有的时候听着动静大,就射出很多箭,却只能射中一两个人。有的时候明明动静不大,就只是射出几箭进行威慑,却不知道这里竟然是百十个人一起行动。

    因为趁着夜晚背负土袋填河死掉的人,远比白天的时候要少。所以那些百姓很快也发现了这一点,就决定要好好利用起来。他们尽管已经累得上气不接下气,依然拼命的干活。他们倒是没有失心疯,有心做出什么对君子国不理的会事情。

    实际上他们心里想得并不多,只不过是想在白天之前把活干完而已。这样到了白天护城河已经填平,打仗就是那些吃粮饷的士卒的事情,跟他们这些百姓就没有多大关系了。

    尽管君襄公一贯仁慈,但是这仁慈是相对他能见得到的人而言的。对君子国的百姓,他是高不可攀的。他不懂百姓的疾苦,百姓也不知道他的好恶。对百姓而言,他不过只是一个符号。如果有一天这个符号变了,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该种地的人还得种地,该出摊的人还得出摊。穷苦百姓不会有太高的觉悟,指望他们觉悟高,那只能说抱着这个想法的人太蠢。

    护城河本来就不是十分宽阔的天然大河,只不过是从周围的君子河里引来河水形成的一道屏障罢了。眼下城外都是淮军的天下,他们早就把河水截断,所以护城河的水已经变成无源之水。然后这边有君子国的百姓填河,那头在远离吊桥的一边,淮军又派人挖出一条小渠,将护城河里的水偷偷放掉。等到君子城的人在城楼上发现有人趁着天黑挖沟的时候,护城河的水已经开始外泄。虽然沟渠不宽,但是已经足够慢慢将护城河的水放尽了。

    一夜的时间,不算很长,但是也绝对不算短。护城河趁着夜色被填掉了一半,剩下的一半也只剩下河底,却没有河水。所以被填平的速度只会越来越快,淮军过河已经不是什么难事了。

    到了此时,尉迟泰要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该不该现在就撤回去。毕竟虽然黑甲军是难得的精锐部队,却始终只有三百人而已。前一次的攻防战,黑甲军虽然气势如虹,却也不是完全没有战损。除了死掉的人以外,很多重伤的人其实也无法继续战斗。

    如今补充过一些新人的黑甲军,其实实力已经没有一开始的时候那么强悍。就算有那个实力,毕竟也只有三百人。他们可以趁着选锋军不备,偷袭对方一个营。却不能跟整个选锋军对抗,那是以卵击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