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鼎四方
繁体版

第二百四十八章 还得收心

    姜铁心可是真的很心疼那些钱,忍不住叹息连连:“哎呀,这些钱财白白给了那些人,虽然一两银子不算多,可是拿去买米的话,也是一大笔开销啊。以后不要这么做了,不然的话我的钱财可就全让你给花完了。”

    “奴婢知错了,请侯爷责罚。”

    池丽格乐可怜兮兮的跪在地上,姜铁心倒是有些不忍。他让池丽格乐起来,然后跟她说道:“下不为例。虽然咱们不能做为富不仁的人,可是也不能做冤大头。该花钱的钱花起来可以大方,不该花的钱一文钱都得仔细掂量。现在你接着说说,咱们还有多少粮食。”

    看到姜铁心没有责罚自己的意思,池丽格乐就起身接着说道:“这一次国君赏赐了一些银子,可是这些银子是赏赐给三千乞活军将士的。如果把这些银子压着不放,恐怕会有损军心。侯爷自己也得到了一些金子的赏赐,不过那些金子数目又不多,奴婢也就没打算拿来用。

    真正能够用来买粮食的钱,还得从侯爷之前的买卖里出。那些买卖都能换钱,不过因为战乱的影响,这些东西的小路多少都受到一些影响。每个月最多能够得到一千两银子,换成小麦的话差不多有两千担。只是用来养活乞活军的将士,自然是够的。可是拿来养活整个乞活军的军属和俘虏,就有些难以为继了。之前我们还能够以战时征用的名义,直接从官家的府库里面弄到一些粮食。可是现在已经打完仗,就不好那么做了。

    现在府库里面的粮食只够五天食用,剩下的粮食就得花钱去买了。可是咱们挣来的钱财,如果用来买小麦,恐怕是不够的。”

    姜铁心听出池丽格乐话里的意思,就直接说道:“但凡待在乞活军里的人,都是过惯了苦日子的人。既然拿来买小麦不够用,那就不要买小麦了。

    三千乞活军将士是有功之臣,就让他们吃糜子,多少也能填饱肚子。每人每天给一个鸡蛋,算是对他们的优容。每隔五日,准他们吃一顿荤腥,免得这些人饿红了眼。

    五千淮军俘虏虽然跟着淮恒侯犯过罪,但是既然我们俘虏了他们,就得对他们负责。这些人都是干活的重劳力,不能够太过苛责。让马儿跑还得让马儿吃草呢,他们到底是人,干活就得吃东西。他们每天也可以吃糜子,但是每天只能吃一顿干的糜子饭,这一顿就是正午时候那一顿。晚上干完活以后只能喝南瓜汤,多少也能混个肚圆。这些人每隔五天给一个鸡蛋,算是给他们补充营养。

    后勤营的老弱妇孺,三天吃一段糜子饭,其余时候都是喝南瓜汤。十二岁以下的孩子每隔五天给一个鸡蛋,他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不加点营养可不行。

    伍长和什长跟普通士卒一个待遇,伯长每顿多一个馒头。伯长以上的将官,每隔五天给二两猪肉,每隔十天给半斤浊酒。

    我也知道这样的待遇有些差,可是不这样就没法养活所有人。你们跟下面的士卒好好说一说,等着屯田种出粮食,就能够过上好日子了。”

    虽然一开始就已经做好心理准备,但是听完姜铁心的话,池丽格乐还是有些吃惊:“伯爷,原本我是觉得把饭食的水平从小麦磨成的面粉降成高粱和小米也就够了。直接降成糜子,是不是档次有些太低了。这些东西莫说是军中的士卒,恐怕就是那些没有离去的佃户吃的都比咱们好。

    虽然将士们曾经过的都是苦日子,可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啊。”

    “你这丫头还学会咬文嚼字了,不过道理确实这个道理。但是没办法,我们真的没钱。现在大军需要屯田,可是屯田就得需要农具和耕牛。这些东西我们都没有,只能花钱去买,要不然指着这些将士刀耕火种,什么时候才能种出自己自足的粮食。就是省出来的这些钱财,也买不了多少农具。没有合适的农具,能够开垦的农田就有限。

    要不这样吧,咱们把能够开垦出来的农田都拿来种小麦,然后多余的土地就种一些长得快的蔬菜和瓜果。南瓜这东西长得就很快,君子国的气候比较暖和,除了冬季以外其余的时候都可以种植瓜果。就是君子城的贫民百姓吃不起粮食的,不是多半也靠南瓜饭来填肚子嘛。

    刚才咱们的标准可能是太低了,这样吧就给他们提升一下。把南瓜汤换成南瓜饭,这样也就头两个月难一些。第三个月南瓜就能成熟,到时候咱们不用花钱买这个,钱财就能省出来了。”

    姜铁心已经做出让步,池丽格乐知道自己再多说什么也没用用,干脆也就不说了。不过她还是提出另外一个问题:“只是吃南瓜饭,想必里面也是南瓜躲过米饭。这种东西短时间吃一吃还是没问题的,可是时间长了总归是没用的。

    这些瓜果只能让人饿不死,却会让人渐渐地没了力气。那些能够吃上糜子的男人,还可以坚持下去。这些老弱妇孺吃上两个月的南瓜饭,多半要饿得没了力气。虽然男人是干活的主力,可是老弱妇孺也是能够干活的。没了她们的参与,那些男人要干的活就更多了。到时候铁打的汉子,也是撑不下来的。到时候如果再给他们补充一些荤腥,反倒不如直接让老弱妇孺多吃一些。”

    “不行,这样做不妥。乞活军不能搞大锅饭这种平均主义,必须在里面分出上下尊卑。刚才我在里面说的也就是一个例子,具体情况你们还可以继续商讨。

    就像后勤营那些当上一定官职的女人,自然不可能吃的比俘虏还差。具体怎么安排,你自己拿主意或者跟老榆树商讨一下都行。不过你说的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这些老弱妇孺也得干活,不能饿得没了力气。

    老榆树,你走南闯北见识广,还知道什么长得快又能够填饱肚子的东西?”

    老榆树摸着自己胡子想了想,然后给出一个答案:“这种东西,倒是也有,不过有些毒性。人吃多了,轻者如同醉酒,重者会变成傻子甚至直接死掉。”

    “有微毒?”姜铁心考虑了一下,然后还是给出自己的答案,“有的时候,咱们不得不做出一些妥协。就算是有毒,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只要吃得少一些,应该也没事。而且咱们乞活军的军营里现在还有不少大夫,趁着这些人还没有被接下来的艰苦日子给吓跑。把这种东西拿出来让他们集思广益一下,说不定能想出办法来让毒性降低。”

    老榆树笑道:“要论聪明,全天下的人加在一起恐怕也不能比得过侯爷。我就直接告诉侯爷,让侯爷自己来判断好了。这种东西叫做木薯,原本是产自南荒的一种食物。这种东西喜欢炎热,所以才在南荒的土地上生长。在那里木薯一年四季都能生长,种上一次以后,只要不是一次把所有木薯全部挖出来,就可以一直收获。

    南荒没有诸侯国,都是一些没有文字不识教化的野人。这些野人笨拙一些的只会在丛林中采集野果,偶尔有一些稍微聪明一点的才会猎捕野兽。聪明一点的也不过是从中州逃到南荒的罪囚那里学会一些耕种的本事,但是南荒的条件实在是太过于恶劣。所以他们学到手里的东西也没法延续下去,千百年下来也不过只是能够刀耕火种罢了。

    这么简陋的种植之法,是没办法种植小麦和水稻这些精细粮食的。高粱和糜子还有小米这些粗粮又是耐寒不耐热,没办法在那里种植。当地的野人刀耕火种就种植这种木薯,好在这东西不用看管也不用施肥。只要将块根埋在地里,过上两个月就能吃了。种上一个,甚至慢慢的它自己就能扩展范围。要不是有这东西,南荒的野人只靠打猎和采集恐怕不会人口渐渐繁衍开来。

    老夫听闻这些野人现在已经从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野蛮社会,变成以父为尊了。甚至听闻还有一个野王征服了周围数个部落,已经在丛林当中建成了一个拥有万人聚居的城池。

    南荒之所以能够从完全的野地变成现在的样子,都是靠着木薯的功劳。可是这东西吃多了会让人发疯甚至死掉,这些野人也不敢多吃。只是在打猎和采集野果不足快要饿死的时候,才会挖出来木薯来临时填饱肚子。

    还是这个野王发现只要木薯不是生吃,而是烤熟了吃就能将毒性降低,才让他手下的部落变成以木薯为主。结果人口繁衍越来越多之余,还将周围的数个部落吞并,这才能够有能力在丛林中建城。”

    听罢老榆树的描述,姜铁心笑道:“天下如此之大,果然是英雄辈出。南荒全是野人,尚且能够出来这么一个野王,真是不容易。这种木薯,在君子城可有?”

    “有自然是有的,南荒虽然野蛮,到底也是有人存在的。即使是不通教化的野人,好歹也会说话,不能完全等同于野兽。这些野人在丛林当中猎获的珍禽异兽会拿出山外向周边的中州国家售卖,得来的钱财可以买回去武器。虽然丛林当中不适合用长兵器,可是匕首和铁质箭头却很受欢迎。还有盐巴也是丛林当中没有的东西,从中州运送盐巴到那里,再将那里的珍禽异兽和毛皮运回中州的诸侯国,是一本万利的买卖。

    就这样靠近南荒的朝云国首先得到了木薯这种东西,然后又渐渐的传到君子国。木薯在君子国已经有百年历史,只不过因为君子国不像南荒一样终年炎热,所以只能春末种植,然后一直收获到秋季。此时就得将木薯窖藏于地下,等到来年再次播种。

    百年前的时候尚未有野王这个人,所以木薯在南荒尚且有人食用,在君子国就只能当做喂猪的东西。甚至猪都不能吃多了,否则也是会掉膘的。只是最穷的穷人才会用木薯喂猪,在临出栏育肥的时候都会停止给猪吃木薯免得人吃了猪肉会中毒。

    不过这种东西产量远超谷物和瓜果,好地能种,孬地甚至山上也能种。如果拿来果腹,确实是救命的好东西。只是可惜有毒,拿来给将士们吃终归还是有些不妥。不如给俘虏吃,只要吃得少一些,能填饱肚子又吃不死人还是不错的。”

    “不行,这木薯要么不吃,要么连我都得吃。这些淮军虽然是俘虏,可是他们到底也是要收归入乞活军的。我们不能只收人,还得收心。所以他们的待遇必须得比那三营乞活军低,却又要高于后勤营。如果只是让他们吃喂猪的木薯,他们不单单会心怀怨恨,甚至可能会趁我们不注意的时候哗变。

    至于这木薯的解毒之法,我心中已经有些主意了。至于能否成功,还需要实验一番。老榆树,事不宜迟,你现在就给我弄点木薯来。只要实验成功,我们就立刻在山上和上下不适合耕种的土地上种上木薯。这东西产量大收获也快,正好拿来当做屯田之用。到时候吃不完,说不定还能拿去君子城卖钱。这次战乱君子城和周边的城镇以及村落内的军民无一没有受灾,现在还能有些存粮。可是一旦吃完了,就可能有饥荒发生。到时候这些木薯,就是活人无数的好东西。”

    姜铁心之所以能够想出办法,无非是在前世听说过木薯这种东西。不过他可没有吃过,甚至没有直接见过。而且这里的木薯跟前世的木薯听起来很像,到底是不是一样的,还不一定呢。所以只能试验以后,才能知晓。

    老榆树不信姜铁心这么快就能想出办法,就问道:“侯爷有什么办法,能说吗?”

    “跟别人需要保密,在你们面前但说无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