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盘龙开始穿越的雇佣兵
繁体版

第二十五章 授官

    大清早的,杨斟来了李府。

    在丫鬟的带领下,他到了李府正厅,案几上的茶水刚喝了两口。

    十三便已经走了进来,拱了拱手,打趣道:“容怀,提刑司如今如此清闲吗?这大清早的,便来我府上讨茶水?”

    杨斟一笑,起身拱手道:“我为十三贺喜啊!”

    十三也是笑了,待杨斟坐下后,才在他的邻座坐下,道:“何喜之有?”

    杨斟一笑,便拿出一封公文来,道:“朝廷的封赏到了,赏钱一百万,而且还有一份你的官职告身!”

    十三拿起公文匆匆一略,便放了下去,对夹在其中的告身更是不屑一顾。

    笑道:“钱一百万,听着倒是唬人,也不过一千贯罢了。官员告身,我更是无感,你带回去吧。

    你可以向上司禀明,就说,我这乡野小民,狂悖无礼,不堪造化,嫌弃官职太小,不愿赴任。

    容怀兄,说句实话。我这安宁日子还没过够,可不会做这劳什子的不入流小官!”

    杨斟却没有拿起公文和告身,反而笑视十三,调侃道:“十三,我可是听过关于你的传言,‘官小不做,官远不做’。

    可若是官不小,而且还不用离开杨州,你还不做吗?

    难不成,你真的不惧后院起火,这可是你答应你家素娘的。”

    十三一愣。

    不用想便知道,杨斟必然是听杨文倩说的,而杨文倩也必然是听素娘说的。

    什么传言,这是家里出了“内奸”。

    心里立时便生出一丝不愉。

    心说:“好你个素娘,这是不惧怕为夫的‘家法’了,这饭间的玩笑话,为敢向外说!”

    但说出的话,泼出去的水。

    十三好像被架住了,只得拿起告身看了一眼。

    不解道:“朝奉郎,殿中左司谏,遣知淮南东路提点刑狱司武佐知事?这是个什么官?”

    杨斟笑了下,解释道:“本朝官制,官、职、差、遣,相对烦杂,说起来也不是一两句话能讲清的。

    简单来说,朝奉郎、殿中左司谏,是你的俸禄发放标准,朝奉郎是勋,正七品,殿中左司谏是官,正七品。

    只有遣知淮南东路提点刑狱司武佐知事,是你的职务,这可是正六品的官职。

    加上遣知二字,则是因为你的资历不够,这个职位算是临时遣派,算不得正职。”

    十三听的一呆,一副无语的姿态。

    道:“合着是让我拿七品的钱,干六品的事?这朝廷也太会算计了!”

    杨斟被逗的哈哈一笑,接话后却是一脸的正式。

    道:“可以这么说,但是却满足了你官不小,不离开扬州的要求!十三,考虑一下?在我的提刑司做事,只需对我负责,自然不需看他人脸色。”

    十三不禁翻了个白眼,道:“那不是还要看你的脸色?我如今,明明可以谁的脸色都不看!何苦来哉?”

    面对油盐不进的十三,杨斟也是无奈。

    不由道:“十三兄,我同样羡慕江湖的自由,可官场同样是江湖,十三兄可以在江湖肆意驰骋,难道到了官场就没有这豪气了?

    匹夫之剑,好勇斗狠。侠士之剑,志在止戈。唯有朝廷之剑,方能安民啊。”

    杨斟声声恳切,言语之诚,让十三不禁感动。

    凭心而言,杨斟是真心为他考虑。

    但这话语的激将意味,也是甚浓。

    十三不由的笑了,道:“容怀,老实交代,你究竟拿了素娘什么好处?和她一样,一心送我到官场?”

    玩笑话虽说着,心里却有了决定。

    不为杨斟也要顾素娘,不为素娘也要顾自身的脸面。

    这食言而肥的事,他还真做不出。

    随道:“你们赢了,这官我做!”

    杨斟当即大喜,道:“如此才好,有了十三你的帮助,我提刑司必然如虎添翼,而你我关系也是更近了一步。十三兄,往后我们便是同僚了,多多关照啊。”

    十三谦逊的一摆手,道:“容怀,你把我看的太高了。”

    可十三这差事是应下了,但却还有疑惑。

    又道:“容怀,我一未经科举,二不是功勋之后,怎么会授如此高的官职?不是说,最多八九品吗?”

    杨斟一笑,道:“十三,你怕是不知此次官盐被劫案,对朝廷的影响有多大?

    数月时间,汴梁城百姓无盐可食,虽朝廷也从其他道府调盐入京,可朝廷每年食盐所出皆有定数,一时间也是杯水车薪,勉励维持罢了!

    而此间,汴梁城更是出现了数起民乱。有甚者,更是冲击衙门、皇宫。一时间,汴梁城乱成一团!

    便当此时,你深入虎穴,几乎只身便找回了,这救百万黎民的三万六千五百石官盐。

    且挫败摩罗教造反的阴谋,将摩罗教高层一扫而空,何尝不是又救了这两淮数百万百姓。

    若没有你,汴梁城不稳,两淮不稳,若是摩罗教阴谋得逞,更是天下不稳。

    这其中的关系,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可以说,十三你这次的出手,是救世之功,朝廷上下无不惊叹。

    功劳之大,更是直达天听!

    官家看了我的请功奏折,当即便下旨,要重赏,要通传天下,要为你扬名。

    只是你的出身确实太低了,这才有了你这七品俸禄六品的官!”

    十三听完杨斟的赘述,不禁的砸吧砸吧嘴。

    玩笑道:“听你这么说,我怎么感觉这官还是小了?救世之功,就一个领着七品俸禄的六品官就打发了?

    这官家也未免太小气了,这算的什么重赏?起码,给个爵位吧!也好哄我家那‘官迷’老婆素娘高兴高兴!”

    “十三,慎言!”

    杨斟吓了一跳,连忙道:“这诽谤官家的话,可不能乱说的。小心隔墙有耳!

    太平兴国年间,便发生过奴仆举报主君对官家怨言之事,第二天,那官员便被罢免官职,全家下狱。

    前车之鉴,后车之师。

    日后,你为了官,这家宅的安定,一定要重之又重,千万不要步了那官员的后尘啊!”

    十三登时便有些后悔了,道:“这官做起来真麻烦,容怀兄,你说我现在辞官不算食言而肥吧?”

    杨斟当即便是一阵无语,怎么说了半天又绕回来了?

    很是抓狂道:“十三,你都没上任过,辞的哪门子官?”

    十三不禁大笑起来,道:“玩笑,玩笑,容怀兄你也太不识逗了!”

    杨斟长出一口气,脸上闪过一丝崩溃之色,好像看到了未来之事。

    道:“十三,究竟谁是上官?我怎么感觉,让你进了提刑司,可能会是我要看你的脸色行事?”

    十三再次笑了,还带笑了杨斟。

    让这正厅之中,一时充满笑声,它见证着十三逐渐融入这世界的生活。

    夜晚时分,十三虽留宿素娘子房,却对其“内奸”行为极其不满,素娘被家法伺候。

    其情可叹,其声更带着哀鸣。

    可是翌日,素娘子却依旧神采奕奕,更添娇媚,真叫人疑惑不解。

    望君入官场,从此走正途。

    素娘一直以来的望夫成龙之心,竟这么神奇的实现了。

    夫为妻纲,素娘心中的这份喜悦,自然是无法隐藏,食过早饭后,便去了一墙之隔的盛府。

    与密友盛华兰分享去了。

    当夜。

    盛府主君盛纮便带着几乎全家老小到李府恭贺。

    未久,杨斟也再次登门,这是他和十三约好的。

    以这世界的习惯,初入官场,十三总要摆酒请好友庆贺一番的。

    十三很是自然的接待了盛家人和杨家人。

    前堂坐官男,后厅聚妇孺。一时间,倒让李府人生鼎沸。

    看着一脸欢庆,接人待物乐此不倦的素娘。

    十三泛起了笑,倒是对这凭空而来的官身不再那么抗拒了,心情甚是不错。

    心说,“不就做官吗?就当哄老婆了!遣知淮南东路提点刑狱司武佐知事,可这官称也太长了!”

    本就长袖善舞的盛纮,自然是不会放过这加深两家交情的机会。

    酒席之上。

    只见盛纮端着酒杯,恭贺道:“十三,你这刚入官场,便入六品职司,就是头榜的进士,也是要羡慕的。官家执政以来,你这份造化,可谓是开了先河!”

    话是好话,可是心底间酸气却是不住的上涌,怎么压也压不住。

    他书香门第,进士出身,又为官多年,家有勋贵老母提点,背后有元老岳家扶持,如今也不过正六品通判。

    却比不上十三,一步到位,以功大赏。

    但到底是官场老油条了,心里虽然不爽,脸上却依旧极为热情。

    “哪里,哪里。都是运气。”

    十三摆手道,一副风淡云轻的模样。

    他很清楚,进士出身的盛纮,其实对他这个遣派官并不看的上,哪怕十三的职位和他也相差不远。

    他能如此做派,其实是看的是杨斟和盛长柏的面子。

    而盛长柏却是真心为十三高兴,同样举杯向十三恭贺道:“兄长,祝你鹏程万里,大展宏图。”

    十三与他碰了一杯,心中很是唏嘘,道:“柏哥儿,我其实无心官场,怕是要让你失望了。

    我素无大志,此次愿意接受官职,纯粹是为了哄后宅娘子一个欢心,可没有你那样的远大抱负。”

    盛长柏却是摇头,很是笃定道:“兄长,我相信你会做个好官的,你那一身的豪迈气,不容你庸庸碌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