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厂女程序员回宋朝躺平度日
繁体版

第12章 实习讲师(二)

    姜家女孩儿们这一喊,王小楠感觉好一个神清气爽,仿佛一下子年轻了十岁,简单梳了个高马尾,套上衬衫运动鞋,钻到五妹伞下,跟着上学去了。“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炸药包?”小楠边走边哼哼,五妹说:“小楠姐,你咋这么高兴?”“姐爱学习呗!”

    一度欢脱,来到一个山洞口,但见一块石匾上题曰——问堂。洞外烟雨蒙蒙,洞内宽敞舒适,中央一块平坦的巨石上铺着草席、蒲团、小桌,树立一块黑漆木板,不远处又有一处沙池,铺整的平坦如纸。石壁上隔几步便有一处油槽,点着火信,虽然有些火光摇曳,倒也将洞内照得亮亮堂堂。散落四周若干蒲团,供学生们落座。

    小楠她们几个到时已有十几个少年,七八个大人到了,各自找了合适听讲的位置等待。五妹和晓九看到沈括两人,便点头示意,算是打过招呼。沈括发现五妹旁边是那天入签处看到的女子。眼光停顿了一下,这女子看我的眼神怎生如此明亮啊?许琦山搔着脑袋,低着头,嘿嘿直乐:“括哥,你看我今天拾掇的如何?看这儿,鬓角这儿我特意理过。”“我看也无甚变化吧。”沈括不咸不淡地回了一句。“你这人,算了,不与你说。”沈括道:“五妹刚才也往这儿瞧过。”“当真?”“哦,许是我看花了眼,呵呵。”许某人一个暴栗赏给表弟。

    陆陆续续进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总共约莫来了四五十人。

    这时,姜玲抱着一摞纸跟在师傅旁边,向中央讲台走去,堂内的嘈杂声瞬时止住了。看来这位就是今天要讲学的先生了。

    不徐不急不躁的女声从讲台上传出,每个坐在其中的人都听得清楚,应该是利用了这处山洞特有的地貌。回音恰到好处地叠加在初始的声音上,起到了扩音的效果。“今天来的学生,如果我没有看错的话,刚好是一个双数,我们就来做一个游戏,二人一组,分成22个小组,各小组间展开一场谈判,一方是买方,一方是卖方。小玲啊,你协助大家分一分。

    姜玲给大家分发了一些打乱顺序的号码牌,又让来的人依次唱和自己的号码,寻找到相邻的号码,便组成小组与对战组。这样一来,原本相携而来的熟人组合被打乱,像小楠她们便分散到三个不同的组别中去了。与小楠一组的是一个十来岁的孩子,在原来的年代应该正是上小学四五年级,而谈判的对象中,竟然就有那位沈家公子。这让小楠暗自兴奋,趁着还没正式开始谈判,轻移莲步到沈括身边。“这位公子,请问一下。你父亲大人名讳可是单字一个‘周’?”沈括礼貌回道:“正是父亲名讳。姑娘可是与家父相识?”“哦,并非,只是您家父在钱塘名声远颂。”“我代父谢姑娘,父亲他老人家也一向感怀家乡父老。”

    对上号了!娘家人姓许,老爸是沈周,哈哈哈,确认发现活的历史名人一枚。

    姜玲来到王小楠面前,微笑着递过来一张小纸条,纸条上面写着一个“卖”字,下面标注了底价三十三两银,有小声嘱咐只能同组的人知道。这下子,我要从大名人那儿赚上一笔了,再怎么也不能走底价吧,要不白忙活了一场。小楠拉着同一组的小朋友跑到一边对暗号加打气。“姐姐我,就说货物如何如何物超所值,如何如何与对方搭配。你就,嗯,实在不行你就卖惨啊。”

    “姐姐,惨还能卖?”小孩儿一副机灵样,就是有点小憨。

    “那当然能啦,这个非你们小孩子不可呢。比如呢,你就拉着姐姐的袖子说,肚子好饿,好几天没吃上饭了,快点卖完好去买东西吃,把对方架上道德高台……”小楠兀自在那里巴拉巴拉。姜玲又来到她们面前,邀请到台前演示,竟然是要打头阵。

    小楠看着对面,不禁跃跃欲试,早想领略一下大名人的风采。尽管还年少。据记载,历史上的沈括除了写有那知名的科学集锦外,还曾出使辽国。当时辽国觊觎宋朝的疆土,是这位理工男引经据典舌战群臣,逼退了对方的企图,想必那辩才是极厉害的。

    他出招了!

    沈括:“我从这市集上一路看来,你这物件倒不算稀奇,不过也还过得去,你要价几何呀?”

    什么?这家伙面嫩心黑呀!!还一路看来,这是暗示卖家,人家已经做过比价,不是小白;“不算稀奇”——就是说货物没有什么竞争力了,暗贬咱手上货呢。还一上来就问价,我不管出多少,肯定要被往下压价啊!小楠心中盘算对策,绝对不能现在就出价,得跟他扯些别的:“公子一路过来,定是劳累,小明,给公子搬座椅来!”少年公子假装应承做了个虚坐的动作。

    “公子,敢问一下你用这物什是派什么用场啊?我在这一行当也做了几年,看能否给您个参详。”

    “送与友人”

    “如若是送人,这物件也不好就这么光溜溜的送去,请看我这有配套的包装。颜色样式和这物件最是登对了。”小楠还在回想着现代营销的招数,一个脆生生的童声响起。

    “我们买的是你这物件儿,跟包装有什么关系?反正,高出四十两,我们可不多花冤枉钱。四十两,正是买方组合拿到的理想价,被与沈括一组的小姑娘和盘托出。

    “成啊,卖了卖了。本来就要三十三两就成的,那就成交,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咱们这边的小掌柜小明同学也是个痛快人。

    两只绕弯子的狐狸还想着怎么打太极。这边儿,两个小朋友已经迅速达成交易,台下轰的一声笑开了。两个小同学脸蛋儿红扑扑的,也跟着笑。王小楠与沈括无奈地对视一眼,扶额的扶额,擦汗的擦汗。

    哈哈哈哈……台下的欢乐继续,连那位教习先生也笑盈盈的看着几人。何惜教习从学生中间走回讲台,笑着对几人说,既然达成了交易,我给你们一个奖励。说着发给四人一人三枚铜钱。这下子,台下气氛活跃,尤其是年纪小些的学生们更是个个跳脚,纷纷要上台演示。于是,类似的谈判又开展了五轮。时近中午,教习只好请后面没排到的组课下试练。刚刚演示的各组,有些买卖成了,有些则因为一些原因未能达成。

    最后,何惜走上讲台,她拿起一块白石灰,在黑板上画了几下。画出四列七行的一个一张简单表格,又在第一行写上【组】、【卖方底价】、【买方意愿】、【成交价】,又分别写上了刚刚演示的几组各自的价格数字,未成交的则在【成交价】一列上画上叉。

    台下议论纷纷。一些年长学员指着表格说,这横纵交错的,好似田地阡陌,在地头上写上了字,就代表这是哪家的田。这一纵列中的数字便是这块田地的出产。又有孩子说,这就像象棋的棋盘,原来把棋子儿摆进了格子里,也能玩儿。配合着教习先生的讲解,加上表格形式本就一目了然。学员们对这种新形式完全没有什么接受困难症。反倒是小楠这个始作俑者,着实感叹了一下古人的智慧与开放的心态。

    这个表格的第一行,复现的就是小楠她们两组的买卖数据了。虽然小楠觉得表现欠佳,但教习何惜并没有任何的指责挑剔,反而说道:“如若买卖双方对货物皆知其行情,加之已有若干竞品,形制亦大同小异,则价格一事便无需过度遮掩,快速成交反而有利。如这首轮买卖中,卖家底价三十三两卖四十。赚得两成,则卖家无厚利,买家也不亏,则成双赢之局,善!”

    午间,教习何惜热情地拉着小楠与姜氏姐妹一起去吃饭。新摘的黄瓜蘸着小虾酱让小楠欲罢不能。奇怪的是,尽管谈性甚高,却也没有耽误某人干饭,问及午后是否有其他课程,方才知晓这姑娘岛上每日只上半天学,下午大人孩子都有各自的活计,又问为什么学员年纪参差不齐。姜玲则代师答道:“从来如此,只因一千个人来上课,既是上的同一堂课也不是上的同一堂课,大人有大人的理解,孩童有孩童的认识,个人所获不同而又相互切磋融合。一段时日后,学生应付不同局面就变得愈加得心应手。”

    五妹接道:“正是,正是,我们又不考状元,可不像某一群人似的,整天里摇头晃脑的。”说着,闭着眼睛晃着头,学起书生背书的模样来。何惜老师笑着虚打一下,五妹又一副吃痛的样子,笑笑闹闹,无论是谁,在整个交谈过程中都未提一字一句,催小楠尽快上岗的话。

    人家不提不代表小楠自己也不想。今天的一课给她震动不小,说实在的,自己也经历了16年的学习生涯。可没少上课,大小考试考了不少,背书计算更是家常便饭。为什么在这千年前的古代一点优越感都没有呢?难道历史车轮不是滚滚向前,各方面跑步前进嘛?困惑着,困惑着,脚带着人来到码头上。两天没看着咱的小六子了?人工智能都是万事通,我问问它。

    这家伙不会自己上哪儿玩儿去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