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厂女程序员回宋朝躺平度日
繁体版

第18章 海岛上的男人们(二)

    王小楠回到自己的房间,送走帮忙的五妹后,开始和小六子会话。其实她对讲学的想法也算是从实物出发,计划着做些钟表来充当教具。钟表上既有数字,还能帮人把时间掐的更精准,不是一举两得吗?一股脑儿的将从卫兴那里搜刮来的原材料倒给AI。请小六子帮忙做一个机械座钟,要带一个大表盘,功能上只需要基本计时就行,这是要当做讲解道具用的。又做了许多模拟表盘,方便学生们拿在手里摆弄,摆弄来摆弄去,很快就啥都知道了。

    一拍脑袋,想起来咱们还有个高级匠人呢。于是又自认善良的补充了一个要求,这座钟还要做得方便拆装些。智能体小六子一如既往地高效完成拼装任务,只不过它这个拼装过程不是组件级的拼接,至于它如何实现实现分子结构的分散与组合,而最终定型的整个过程,完全就是个黑匣子。

    从来没当过老师,小楠也算是做足了功课。你说,怎么才能让古人接受新鲜的计数法,必定得比之前的好用、容易用才行吧?那就有必要知道一下,宋时都是怎么计数和算数的呢?上学时可没教过这些。还有那古代的时辰与现代计时的区别,也需要对照研究一番。知识盲点很多,现学现卖,不懂就查,反正小六子给力,比啥搜索引擎都强。于是这王小楠把能想到的问题往深处刨,但越是刨,发现底下还有。不仅如此,旁边牵连到的知识又是一丛丛一簇簇的,就如同大树的根系,自己变身知识小鼹鼠刨了快两个时辰。那个脑子啊,明显出现了内存不足,输入转硬盘的通路也一度拥堵到爆废。不过话说回来,应对最近的两堂课倒也绰绰有余了,便暂时放下心,一会儿去找何教习说说去,看她怎么安排。

    再说说妙音这边。

    三姑娘岛上开了一家印字坊,按说海岛与陆地隔海相望,往返有成本,劣势很明显。但是事实上,却有世家大族专门给岛上生意,哪怕多付银两。这又是什么缘故呢?

    原来这些大族总有些家学传承,只在人家内部的圈子里发行,这便有了印书的需求。于是找到杭州城内各印坊去刊印,这都是正常的买卖生意。只是,市面上时隔不久便出现许多盗版书籍。非本家的清水人家呀、穷书生啊,这些人都是争相购买,市场需求旺盛。你越是说某书册是某某家家家传绝学竟成了邀买的噱头。大家族当然也不是吃素的,找上印坊,结果印字坊老板和约好了似的,都是可劲儿的叫屈,每每推出个小工出来顶罪,说是小工重利偷了雕板私自印的。从今以后定会加强监管,无奈,过后依然照旧,套路反而更为隐秘。

    三姑娘岛,与杭州城虽两岸相隔,却有所去不甚远,这就造成了海岛成了一处半封闭的环境。而岛上的印坊,从未传出盗版书册的事情。如此这点竟成了一块金字招牌,如沈家、许家、王家等当地大家族都是海岛印书坊的忠实客户。

    沈家的药书是今年2月间下的单,到现在这五月间快完工的时候,谁知雕板的师傅们晚上睡觉不关窗,双双病倒了。可怜见的,天上掉下个李妙音,刻字功夫了得,把印书坊的管事乐得心里开花。只是还没乐上两天,线长找上管事刘二娘:“妙音这姑娘是咋回事儿?一板里总要刻坏几个字,一天不到,废了三块儿板儿了,这哪行?”

    “老蔡,你先别急,拿来我看,这字儿刻的多好啊。我说你呀,是不是累着人家了,这可不行啊,咱们这儿雕版师傅可金贵着呢,实在不行,工期往后延两天,给主顾印好了才是正理。”

    “你这可是冤枉人,我天天好吃好喝好言好语陪着这位,可这姑娘性子也忒冷了些,话少的很,时不时的望天儿,心不在焉的。”

    “见字如见人,我看这姑娘错不了,如此,我找机会同她聊聊吧。行了,别气了,我知道你也是紧着活儿。”

    ……

    “李妙音是在这里吗?”一身短打的王小楠一脚迈进印书坊高高的门槛儿,来找人。线长见进来了人,迎上来问:“找谁?”

    “这位大哥,我找李妙音,你认识不?前两天刚来的。”

    “妙音啊,认识啊,是我们新来的雕版师傅嘛。你是和她一起的那位?”

    “是了,正是我,我叫王小楠。很高兴认识你。她在哪里坐?现在方便过去找她不?”

    “你们是一块儿的,可真不像啊!你这性子倒是……啊,妙音啊,在里间呢。来,不急着,你先这儿坐会儿吧,咱们聊一下儿。线长将妙音这两天的状态与王小楠一一说了。王小楠也将自己是如何遇到妙音的经过向线长模糊地透露了一些。线长叹了一声:“我说呢,那问题还是在这儿啊。”比划了一下自己的胸口,又说:“这心病可难治了。”过了一会儿又蹦出一句:“多大的事儿都能过去,哈哈哈。”一甩肩上的毛巾,指着屋里:“你去找她吧。”

    “猜猜我是谁?”王小楠从背后偷袭,蒙住了妙音的眼睛,却碰到脸颊上的潮湿。松开手,妙音捧着一张糖梨木板遮出颜面,哭了起来。过了好一会儿,抽噎声稍缓。

    “哎呀呀,这是谁惹了咱家妙音大美女,看我不打他的。木板拿开,来张嘴,嘿。”

    “小楠姐,你给我吃的甚么?”

    “棒棒糖,甜吧?”

    “奴,又不是小奶娃了。”

    “你手里拿的这是什么?”

    “这是印书用的雕板,刻好之后刷上油墨。再给纸张拓印上字儿;全部书页儿印好,装订成册就成了书。印书不易,书自然也贵重。可我,我就是刻不好,总是刻坏,坏了一个字,整个板子都废了。”说着,又是风雨欲来之势。

    王晓楠连忙转移话题,心中暗忖:雕版印刷呀,有幸长了见识了。“妙音啊,你其实不用这么费劲儿,做成活字就成了。对了,搞个活字印刷。”谁知“活字”两字出口,对方如遭雷击,定在当场,哀痛之情又与刚才不同。妙音原本压抑在内心深处不愿触及的部分,被王小楠不经意的话挑动。

    门外,几个男工女工躲着不出声,为首的刘娘子做了个嘘声的手势。老蔡几个蹑手蹑脚猫在角落,耳朵贴着墙。

    “小楠姐,这活字,我原以为是我夫君首创的。当初夫君在钱塘陈记印书坊做写字先生。那陈记真是个吃人不吐骨头的地方。夫君日夜抄书,再送去雕版师傅那儿去刻,活计总也忙不完。后来,夫君想了个法子,着魔似的专研。就是在胶泥上刻字,单字一码,烧制后,把字码按原书上的顺序排好,固定在字盘内,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留之复用。夫君便称此为活字。”

    “你家夫君,可是名唤毕昇?”

    “确是亡夫”

    ……

    王小楠消化了一会儿这个信息,毕竟连小沈都出来了,再遇上哪位名人也不至于接受无能。“那后来呢?”

    “后来……”李妙音将自己如何得知夫君亡故在工上,便跑去寻人。东家一家怎样百般推诿,又遇到来访的于姓大官,自己被人骗夺了身体,直到逃到海边,打算一死了之的事儿都说了一遍。

    隔墙有耳,只见七尺大汉,老蔡此时涕泪横流,嘴里叼着块儿毛巾,这才没发出声。刘二娘瞥了一眼,轻声道:“你们这些男儿呀,最是感情丰富,你没听清前面的话?就是那活字印刷之法,琢磨一下,看看可行不可行。”听了领导训话,本也想轻声回话,谁成想刚一张嘴,因自己之前哭的太厉害,结果发岔了音儿。一个尖声突兀的从嗓子眼儿出来,惊动了屋里的王李二人。

    场面一度尴尬。

    妙音躲在小楠身后,眼睛都不敢抬起来了。二娘大大方方走过来:“妙音,别怕,如今你是我三姑娘岛上的人,更是我印字坊的大师傅。哪个老王八蛋敢欺负你,姑奶奶我不让他好过。没事了啊,都过去了,你出来看一眼你老蔡大哥,为你的事儿哭的气都上不来了,再不让他出声儿啊,都要出人命了。”这一说不打紧,老蔡配合的嗯了一声,这嗯声里带着颤巍巍的哭腔,和他原本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妙音只看了一眼,扑哧儿一声,笑了。

    之后,二娘请客,把工坊一众加上王小楠都叫上,去吃大餐自不必细说。席间谈到活字印刷术,小楠便说此术可行,只是还有一些改进点。二娘邀请小楠抽时间来坊里细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