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厂女程序员回宋朝躺平度日
繁体版

第22章 筹建钟楼

    几日来高强度的复习对王小楠来说并不算很大的挑战。起初,她把这种复习当做缅怀学生时代的纪念仪式。所以,在AI协助下的会话式学习中,逐渐发觉这折磨了中学时代的几何,不只是几个形状与角度相关的考试题,而是由公理与命题连续形成的一套逻辑网络。她因为愈感渺小,而心中忐忑。不确定是否能给他人以笃定的答案,但觉得如果只作为一个引路人,请古代的听者们一起来质疑与证明,或许才是一条更宽阔的大道。

    于是,与前几次不同,这几何学的课堂,一改此前上面讲授下面听取的模式。这不是昨晚小六子给的天气预报上说了,第二天绝对是个风和日丽的好天气!所以干脆的,以天为穹顶地作席,就在教习楼下的小广场上坐一圈吧。王小楠弄了不少蒲团垫,中间推平一层细沙,这个就由着众人随意画图写字或擦去重来。昨天小六子打印了27份古汉语版的《几何原本》13卷,放置于一旁。这打印出来的成书效果,和古书一模一样,卷边和做旧的效果那是相当的写实,哪个图书收藏家来了也分辨不出什么。

    要问为什么这么大费周章呢?

    其实是小楠不想泯灭原著作者的功绩,这是欧几里得于纪元前300年编撰完成的。本来嘛,地球是圆的,再过五百年,大航海时代就要来了。咱不扯那个慌,再者说当着真人也不说假话。不过,话说回来,怎么解释这些译本的来历这种末节上,就只好做点故事加工了。从欧罗巴大陆如何漂洋过海呀,被自己的同胞保留并翻译了,现在留存下来的就这几册了。

    来来来,大家人手一册。……啥?太贵重,不能收受!没事儿,别客气。敝帚自珍有何用,知识就是要拿来分享的。……不要?你不要给别人了啊!……哎,这就对了。今天定是讲不完这所有内容,回去研读后,大家可要时常探讨啊!

    这分发书册的过程,王小楠没料到会被大家做得颇为郑重。众人此前不知有这授书的环节,得知后,由那白发老者牵头,先是净手,又正了衣衫。深躬三礼,首敬这著书立说的先贤,再敬译书作者,最后敬小楠慷慨传道授书,这才一一接过这《几何原本》。连许琦山也一改往常,焕然一付端方持重的模样。王小楠回想有些高中毕业季里,群体撕书的情节,不禁汗颜。但是这也难以怪罪学生们,如果套用商业逻辑来解释现象,大概是因为在21世纪,知识的稀缺性已被大大稀释了吧;或可追溯到学习动机上的缘由,到底是为兴趣、还是为功名、为生计,亦或貌似只这一条路可走?学生时代的大多数人总是彷徨迷茫而又被动。

    王小楠向沙池里扔出一枚黑色棋子:“众位请看,这黑子是‘点’,不管将其置于微观如发丝剖面,亦或苍茫宇宙间,皆可见之,因其无大小,仅只表示一位置,非等同于现世实物”。又拿着枝条在沙池中划了一条线:“这是一条线段,这线段也是抽象之概念,它便只有长度,无宽度……而面,只有长度与宽度,没有厚度。几何学的元素如上,请知!”

    接着,她将勾股定理以及它的证明过程写在黑板上,这好比一剂引子药,说道:“各位手中所得原本,乃是一位欧罗巴学者眼中的世界结构。这学问的核心,在于23个定义,10条公理。我亦不晓得这是否真学问,就如同证明这勾股定理般,我们尽可用逻辑论证来怀疑他的所谓公理和命题。也可以试着应用它,验证其对错。或许因时因地,这欧氏几何也有适宜与不适宜之环境场景。道可道,非常道。”

    至于几位匠人的难题,小楠分析,钟表不能准确报时的原因在于匠人们对形体结构的理解没有足够的理论支持,这就属于几何与力学在现实中的应用范畴了。要解决难题,不能仅仅依赖经验和手巧。匠人们也需要升升级,变成懂得理论联系实际的工程师。其实有以往丰富的实践经验打底儿,匠人们的形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个顶个的优秀,几个固定公式给他们一说,从简单模型开始向实际场景一套用,卫兴与其中另一位年轻匠人脱颖而出,可谓一点就透,举一反三。聊了几个此前不解的点,谢过小楠,几人呼喝一声回了工坊。

    扈渺渺刚想说一声儿等等她,几人已经走出了一段路了。停顿了一会儿:“小楠教习,我想,我有个问题想问。”

    “啊,问吧,想问就问。”

    渺渺:“嗯,我看大师傅们好像摸着点儿门路了。等第一口钟做出来,食堂孙大姐就开心了。如此,大师傅们饭时便不会挨骂。岛上食堂有四,另三食堂中还有孙二娘、三娘和四娘。嗯…大娘便是里面最和气好说话的厨娘。卫哥他们终于可以天天跑去大娘食堂吃饭了。但如此,窑厂的老李师傅脸便更长,食堂的碗是李师傅所出。”

    王小楠:“渺渺,你等会儿,我听得有点晕啊!”

    渺渺:“嗯,我总觉,饭与饭碗不能兼得。哪一个先得的不是踩在后来者的脸上取了座钟呢?”

    王小楠:“哦,好有道理的样子。你的意思,是不是说,大家都想要,先给谁都不好?那么,你有什么办法解决吗?姑娘啊,咱们这次直接说要做甚么便好!”

    渺渺:“建钟楼!”

    “渺渺,你终于说出来了。我最是喜欢像你,这般优秀又这般谦虚的样子了!不过,这钟楼要建,还需要装上避雷针才好。走,咱们进屋取纸笔,来画画。”

    “嗯”

    沈括:“避雷针?啊,等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