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厂女程序员回宋朝躺平度日
繁体版

第53章 是国人还是老外

    入秋后的第一个沐休日,琼楼前的大街上车水马龙、人流如织。开业不到两个月,这道口已俨然成了钱塘名片、打卡圣地。无论是来看新奇后顺带零买的顾客,还是嗅觉灵敏的大商小贩儿,进进出出,好不热闹!

    原来的老邻居,两家棺材铺子,一家以被收购,此时做了平民两元店。而另一家死活不肯挪窝,声称是祖父那代的传承,不可轻动。

    自打下了一场雨,文人骚客看到了梦幻般随雨水沾染渐显的青绿山水画,的旁边,是一家黑漆漆棺材铺。这叔能忍,婶儿也不能忍啊。一群雅士是每天分八波找这店老板,摆事实、讲道理。结果,都不好使!店主以钉子般的意志力,坚守在山水间屹立不倒。局面就僵持在那里。后来王小楠提出以双倍价格给人家,这才请动那尊大佛。

    结果,世上无不透风的墙,头一家棺材店的唐老板不知从哪里听到了风声,不干了。一样的铺面,咋地?我老实好说话就活该受欺负吗?这人啊,一旦心里不平衡,就会变得很难缠。小楠被他多次拦在了办公室和路上,想想本已过了房契,又来要钱便生气。而被纠缠多了,王小楠又是个实心眼儿的,想想貌似也确有不平,刚准备掏钱给人家,那陈王氏臣扭扭哒哒的进门来了,与那唐老板东拉西扯的,也不知怎么的,还与人成了拐了八道湾子的亲戚。而后来,那人再没找过麻烦。

    王小楠到底也没明白,也没明白那亲戚关系是怎么论的,好像编中国结似的绕来绕去,最后收尾时那么一拉拽,结构还很整装结实。只不过里面的道儿道儿不是她那个脑袋能想明白的。不过经此事却更确定了,这陈王氏真是个不打折扣的能人。

    守着新空出来的铺面,正思忖着该做何用处。铺子不小,前店少说二百多平方,还是典型的前店后厂。三姑娘岛新送来的货也让人卸到这后院。自里面抽出一本日历,凑近一闻,一股油墨香扑鼻。红色油面纸做封皮封底,看着喜人。内容页里每张上印着时节图画。年月日用数字和汉字书写,还配上了拼音。大家都以为这是出自她手,外事女官,更是把她当成劳模夸:“看看,管着那么大一间铺面,还有空做这些!”其实呢,她不过是动动嘴皮子,活儿都是小六子办的。

    王小楠坐在一张为及搬走的座椅里,手里拿着日历。好像时间又回到在三姑娘岛上课间休息那会儿。这年头,文盲才是主流,而不是大学生。别说看书了,就是这方小小日历,有几个普通人能认识里面的四五六的?鲁迅先生当年语不惊人死不休,曾说过:“汉字不死,中国必亡。”反常识吧?骄傲了几千年的文化,被从小崇拜的文化名人如此批评。其实先生的意思大概是说,繁体汉字过于繁琐,难以普及,并且在读写效率上落后于符号文字。所以,新中国成立后,政府主持文字改革。当时规划有两个方向走,一是汉字拉丁化,一是简体字。这多亏了,没搞汉字拉丁化,否则我王小楠穿到古代来,一个方块字都不认识,岂不成了文盲了?现在好歹大多数的繁体字都能蒙对。随着这段时间的补习,应对日常读写也已不成问题。还有个新情况,便是些有生意往来的掌柜们见了琼楼正在使用的借贷记账法,时常缠着账房姑娘们问东问西,都有些影响到店里正常工作了。干脆,反正也没想好用这家铺面干啥,就先当个短期培训中心好了。为了把日历卖给老农,为了和生意伙伴们统一对账,把培训事业抓起来吧。嘿嘿,普通百姓嘛,买日历送培训;但掌柜们,他们可不缺money,不能白给他们培。咱们是付了成本的!嘿嘿,看我有没有做奸商的潜质。

    做教习时,月入一贯,已属高薪。直到自己做起买卖,才知那实属小钱。低买高卖、覆手为雨,走得就不是线性累积的路数。现如今岛上仍为她保留了教习岗,虽久未讲学,却仍按月给她发着岗位工资。只是这象征意义大过了实际价值。琼楼开业的头一个月还属于预热期,到了第二个月头上,大订单如雪片刮来,财富从天而降。她曾跑去牙行打听房产。这江南一带,巨商云集,寸土寸金。不过她再听说哪座精致院落要价千贯时,也并不觉遥不可及了。放在从前,那是想都不敢想的。

    正做梦数钱,打对面琼楼中传来玻璃破碎声,伴随着人声嘈杂。店员阿香跑过来“王姑娘,不好了,配镜部那有人闹事。”

    “别急,带我去看!你与我说说是些什么人。”

    这二楼的书斋门口,单起了一座玻璃柜台。里面陈设着矫正视力所用的镜片。一块画着大小不一,开口朝向随机“E”字的白板竖立一旁。两个身着制服的店员保持微笑,立于柜台之后。当天来了一老一少咨询配镜,一切按流程进行,一开始并无异常。那随同而来的小童拿起祖父试戴过的两只镜片对着远处观瞧,小脸上满挂满惊奇:怎么远处景物被拉近了!正看的起劲儿,一只粗壮大手伸过来,镜片转眼被那大手拿走。一壮汉有样学样地举着两只透镜,对着远景一看:“他娘舅家初生的小马驹儿;先祖座下的白毛狼君;萨满阿妈施了啥熊法术嘞?”

    这壮汉是哪位?前面也有出场,正是入江南那一节中,拉着马头琴嘲笑一干南人只会哼唧软糯腔调的那蒙古汉子。暑热已去,独他露了半条膀子。小童抬头一看,这身高九尺,胡须鬓角粗重之人。下意识地往老者身后一躲,不敢言声了。

    大汉身旁还有一人,身量比前者略矮小,两条油辫儿垂落肩膀。这小脏辫儿从蒙古汉子手里接过镜片,往远处略看片刻,眼中厉芒一闪即逝。又连忙学着中原礼节,微笑着向老者施礼:“老丈,适才有所得罪。只因看到这物什神奇,还请您与小公子见谅!”老者见对方有礼,刚要回话。

    “呦呦呦,你这长白山的猕猴,这套虚礼学得倒有模有样嘛!哼,没半点儿马背部落的风头。”蒙古汉子喝道。

    听了这话,小辫子也不生气:“这叫入乡随俗!”

    “鬼扯”蒙古汉子瞄一眼店员,大声说道:“你,给我打包二十块那镜片,快点儿。”

    “余下的我都要了。”小辫子接口道,口气稍缓和,但同时将手伸向那试镜老丈的脸上去,说:“这副我也要了。”

    店员有些傻眼,没见过如此买眼镜的,连试也不试,直接包圆儿。反应了片刻,还是那年长些的先回道:“两位客官,本店配镜,目前只零售。若是您需要配镜,可让我们为您先行测试视力。之后,再选择合适的……”

    “废话真多,让你打包就打包!”大汉一声如晴天霹雳。

    一旁前来购物的人群中有人看不过眼,遂怼道:“哪里跑来两个蛮人,也来配镜?斗大的字也不知道认不认得。”

    “我中原地界还轮不到你们撒野!”另一人说。

    “蛮人?撒野?你再说一个试试,唧唧歪歪,烦死个人。”大汉一把揪住率先说话那书生脖颈,单手一较力滴溜起来,往那柜台方向一甩。一时间,玻璃碎裂声,人呼喊声,大声咒骂声,孩童哭声混在一处。王小楠于对面商铺听到的便是这声音。来至店内,见两个打扮奇异之人纠缠在一处。一个小辫子大声地叫着听不懂的语言。小楠随即开启智能翻译,耳中传来同声传译:“大哥,冷静点,毕竟是南人地界。别忘了你阿爸与我阿玛临行前的交代。”“分析二人身份”她再发指令。眼前浮现提示框,自那两人面孔衣饰显著处延伸出引线,提示框中展示分析结果。小楠看罢,也有些惊讶,还是上前一步唱道:“他赛拜努。远方来的客人,欢迎你们来到我琼楼!想必之前有招待不周之处,还请两位谅解。”

    这一声唱后,那勿自扭着的两人停止了动作,蒙古汉子两步跳到王小楠面前,小楠也不躲。汉子说道:“赛拜努,赛拜努。你这小娘子跟那些南人女子还真不一样。嘿!你谁呀?”

    “谢客人的赞!本人是琼楼的掌柜,姓王。”

    “啊,我知道你。既然知道我们草原上的问候,那一起吃个饭呗。”说着伸手要来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