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着唐诗骑运河:10岁娃的家课
繁体版

第3章 扬州:玉人何处教吹箫

    到达始发站:2020年7月7日

    背景新闻:今日高考(比往年推迟了1个月)

    行程概述:

    始发站选扬州,是因为“古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太形象了。好似在春风明媚的日子里、旁观李白送别孟浩然,感觉都能看见李白羡慕得流口水。确实,扬州是因运河而兴起的都市。今天家长开车把娘俩送到了出发站。

    出发第一天,孩子信守承诺、动力十足的写了第一篇日记。我看了,很是想夸夸自家的娃。突然发现,出发前我缺了一项准备工作:没有去了解小学4年级的作文水平,也没问老师从哪方面指导写旅途日记。嗯,经历过了、记录过了,就很好。

    娃的日记:

    七月七日,星期二,晴天

    经过4个小时的车程,我终于到了扬州——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

    今天我们来到的是“东关历史旅游区”。“这儿的红灯咋这么长?还不绿!”过马路时,我抱怨道。这时,我的视线自然而然落在了马路中央的文昌阁上。

    漆黑的瓦,绯红的木,还有点儿陈旧,似乎是个古代建筑。“这不是有着400多年历史的、扬州府学建筑群中、仅存的文昌阁嘛!”知识渊博(其实只会查百度)的老妈叫到。呀,怪不得还留着呢。

    “来来来,看看这座寺!”我对老妈说。仙鹤寺真是个古色古香的寺庙呢!看样子也有些历史了……再看介绍,我不禁“噗”地一声笑了出来:这居然是个伊斯兰教的礼拜寺!真是看不出来!

    (家长备注:看上图,典型的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你同意它冠以清真寺的名头嘛?如果挂上佛家禅院或书院的招牌,一点没毛病啊。另外,“仙鹤”属于汉文化传统的美好寓意,阿拉伯靠中东那边压根儿就没仙鹤啊。总之,我风中凌乱了)

    走过仙鹤寺,走进这条灰扑扑的小弄堂上,我的眼里几乎全是毫无生机的灰色。突然,我给一个铜色的香炉吸引了注意力,炉下还摆了满满一排的小菩萨,特别显眼。

    “你瞧,这是纪念岳飞的旌忠庙,里面有很多供品。”老妈又发话了。不过,我还是觉得这黄灿灿的庙是用来点缀弄堂的。

    (家长备注:旌忠庙门口有个小店铺,招牌是“专供高考、中考、小升初、聪明状态、金榜题目的香烛”。今年因疫情高考推迟了一个月,不知道有多少家长/孩子来这里叩拜过。)

    六点多,我们回到了宾馆,下午的游览让我们累坏了。“叮——咚——,叮——咚——……”穆斯林祈祷的钟声为我们今天的观赏画上了句号。

    扬州印象悖论:

    孩子日记中的三个小景点,都位于关东历史旅游区。

    其实我们骑车踏过的扬州城,包含了三个平行空间:现代化标准模板的新城、穿越时光顽强存活的关东历史区(老破小/城中村)、还有就是瘦西湖。

    从关东历史区的现状推测,这部分古建筑,应该在很长时期内都没有获得太多的资源投入。比如扬州府学,一个州府的最高教育机构原本是一个庞大的建筑群,现在其他部分都被蚕食了,只留下文昌阁,孤零零的站在高楼林立的十字路口中间。

    旌忠寺从南宋咸淳年间开始,就一直是岳飞的祭祀庙宇,延续至今。周边围绕着旌忠祠堂、旌忠街、旌忠村,村里的门牌显示原住民几乎都一个姓。

    基本能断定,属于成体系的文化聚集圈和居住群落。尽管现在成了老破小的城中村,但旌忠寺的香火依然旺盛,哪怕祭祀主题(考试)比宋代拜岳飞扩展了。

    扬州城的3个平行空间中,现代都市和城中村都不太符合“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的念想。

    唯有瘦西湖,很丰富的美,尤其是穿过新城、走过城中村,到了瘦西湖就像是梦境。或许唯有这个平行空间,属于唐诗中的扬州吧。

    扬州唐诗选读:

    ——作者: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P.S.才知道,起点不能上传照片,晕,只好以备注的方式说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