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着唐诗骑运河:10岁娃的家课
繁体版

第23章 专辑:缅怀历史VS活在当下

    前10天从镇江骑行到枣庄,骑行距离524公里,跨越了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到访的景点不算多,却都融合了历史和当下。

    三天前到访的乾隆行宫,就坐落在京杭运河旁不到1公里的地方。行宫虽小,也是皇家宫殿建筑,与故宫同属一个风格系列的。地图上、旅行网站上标记的都是乾隆行宫,而骑到大门口,第一眼只看见“龙王庙”,差点以为走错了。

    (上图:正中是“龙王庙行宫”的河底石石刻,左下角有人放了张硬纸板,写着“看相算命批字”。很喜欢这照片,下文几要素都全了)

    让我感叹的并不是这座行宫(尽管这地方属于世界文化遗产),而是这座宫殿的用途发生了变化。最豪华的二层楼的主殿,一楼正堂供奉着龙王,旁边搭配着供奉大禹,后堂供奉的是观音娘娘,楼上摆放着乾隆的龙座(特意注明乾隆是来治水患的)。这混搭风啊……几位大神都没说什么,就看成是中华文明的务实性和包容性吧。

    (一楼正殿供奉的龙王,正中是龙王像,对联也是。上联:密云常护三千界;下联:甘雨均沾亿万春)

    行宫能造在这个地点,除了运河便利之外,与行宫隔壁500米的皂河镇应该也有关系的吧,想当年这镇子应该也是繁华的。这位置紧挨着骆马湖,周围地势平坦。对当地人而言,乾隆不来入住之后皇帝就隔得远了,起码比管河流湖泊的龙王爷要远多了。喔,对了,大禹也一并请来协助管理。就安排跟皇帝一起“入住”行宫好了。对皇帝足迹的纪念重要,活在当下也很重要。

    说起缅怀历史,昨天到访的台儿庄不得不提。特意费劲骑过去,就是为了看看血战台儿庄的遗址。嘿嘿,只是当时查百度地图,只找到台儿庄古城景点。

    (上图:台儿庄古城城门)

    (上图:九川汇水)

    去了才明白,原来“血战”的意思除了人员伤亡巨大之外,还把乾隆题名的“天下第一庄”全打成废墟了。现在看到的古城,是2008年为了纪念台儿庄大战70周年重建的,复原了以前的重要建筑。城中很小的一块地方,还保留了当时的四栋房子作为战役遗址。

    如果不是特别看说明,我还真以为是来古城游玩的,广告词都是“江北水乡”,也确实是与江南不一样的优美。

    (上图:江北水乡,台儿庄古城内)

    只是走到保留的战役遗址时,沉重感扑面而来。虽说不可能看到真正的战场,但即便是重建古城时清理废墟的照片,孩子也有点吓了一跳。估计没对公众展览的照片,还有更加令人不适的。这样的展览内容并不多,相比之下,遗址门口的题词和雕塑头像更醒目。

    突然发现重建台儿庄古城的决策很英明。很多人好容易有点假期想出门放松一下,古城游览更容易吸引人流。只要人来了,看过古城原来的样子(哪怕是重建的)后,多半还会走进战役遗址,再想想之前被战争彻底摧毁的雄伟古城,真的很容易缅怀历史。假设一下,如果是保留战场废墟的原貌呢?看到的人一多半直接就吐了,大概很难有心力去缅怀啥了(不必批判,正常人的正常反应)。

    还有一个比较好的保留了历史原貌的景点,是在这次骑行的首发站扬州看到的的:旌忠庙。这个庙始建于南宋,后来历朝都有重建,现在看到小庙的是清朝建的。想想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再想想康熙特意跟韦小宝解释为啥朝廷不能下令扩建岳飞庙(清朝是后金,而岳飞是抗金英雄)。民间能不断重建这座小庙,尤其是在清朝重建,可见纪念岳飞的心得有多坚定。

    而且这座庙门口的街道叫旌忠街,围绕这座庙的村子叫旌忠村。也就是说,这座庙以及周围的配套都保留下来了。能够历朝历代不断重建这座小小的岳飞庙,或许这街道这村子的居民功不可没。但问题是,这村子现在变成了YZ市的城中村,空气中飘着说不清是什么东西腐烂的臭味,小路边偶尔流过污水,更多是挥之不去的蚊子。我是有多努力才没被臭气熏跑,才能感受“旌忠”的含义、努力缅怀历史啊!

    记得某位历史学泰斗曾经说过:“对本国以往历史应抱有敬意和温情”。在活在当下的档口,如何让人缅怀历史呢?那位泰斗好像没有说,但这次到访的三个景点,都有各自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