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带系统撩始皇搞基建
繁体版

第二百七十四章:不自量力

    赵君公布了自己选人的标准后,众人又开始窃窃私语一阵。

    她这就纯粹就是根据现代招聘变化出来的标准。

    “大人,冒昧问一下,是所有学说都能参与吗,包括儒家医家。”

    焕华站出来提问道。

    有这么好的机会他也想替医家争取啊。

    “当然,诸子百家都在其列。”

    赵君肯定的点头。

    底下又开始小声讨论起来,许多人更是互相在偷偷打量。

    这其中尤以法家和阴阳家的眼神最为明显。

    无他,在做的众人中这两家的学者是最多的。

    而刚刚赵君说了,每家只会选择两人,故这两家学者所要面临的挑战是最多的。

    “如果大家没什么想问的话那我们便开始了。”

    她看了一眼旁边的青柳。

    早已经准备好的青柳走出门,让人把准备好的纸笔端了上来。

    扶苏在室内指挥着给每个人单独安排了座位。

    很快众人便在各自的位置上坐好,并且面前都摆好了纸笔。

    赵君坐在最上方。

    这样的场景让他想起了现代的考试。

    她此刻就是那个最不受待见的监考老师。

    底下坐着的学者们却是很激动。

    盖因他们面前摆放的都是最上好的白纸,每人都有好几张。

    他们这些学者对纸张最是崇拜的,而且这白纸的价格一直是居高不下的。

    没想到现在竟然能给他们每人都拿几张。

    由此便可见,这白纸对于秦国官员来说已经是很普遍了。

    众人的心情都很激动,每个人拿到纸都没有着急写,而是来回抚摸着,甚至还有贴上去闻味道的,实在是珍惜不已。

    赵君坐在上面心中很是得意。

    这些学者还是没有见识啊,要是带他们去工坊走一圈,恐怕个个都走不动道了。

    她心中格外自豪。

    众人惊喜了片刻,还是提笔开始作答起来。

    一时间室内极其安静,只剩下书写纸张的声音。

    等到所有人都完成自己的书写后,每个人的纸张都被标上了署名,放在了赵君的案头。

    “诸位先生辛苦了,不若先去院子里休息休息,也好让大人多些时间斟酌。”

    收到赵君命令的青柳很快把众人支了出去。

    屋内,赵君带着两人一个个开始批阅起来,而屋外,讨论声也没有停止。

    “子康兄,刚刚大人应该不会骗我吧,我觉得自己写的还是很好的。”

    焕华和时思先生坐在一起说着话。

    “应当不会的,另外来此的百家中唯有焕华是医家传人,反倒是入选的可能性最高。”

    老先生饮了一口水笑着回道。

    “嗯,我也是这么觉得的,不过我看来的儒家学者好似也有几位,不过学问肯定是比不过子康兄的。”

    时思瞥了一眼几位年轻的儒家学者淡笑不语。

    儒家学者虽多,但是对秦国向来成见颇深,真正有学问的几个先生都未前来。

    另外几个法家学者也在互相打探对方的情况。

    屋内,赵君仔细看着众人的卷子。

    每一张她都看的很仔细有的还和旁边的两人讨论。

    半晌过后其中一份卷子格外吸引赵君的注意。

    那是一位来自农家的学者,他所描述的正是农家学说的涵义。

    不过比较吸引赵君的是,他举了一个和玉米有关的例子,更是从这方面阐述了粮食改良增产的想法。

    赵君觉得眼前一亮,看了看写在纸张角落的名字。

    元农,她暗暗记下了这个名字。

    一个时辰过去了,他们总算是把所有人的卷子看完了。

    赵君也选择出了自己比较看好的人。

    三人互相商量过后都觉得没有意见。

    于是名单便就定下来了。在门外等了好一会的众人见门打开,全部都聚了过来。

    “首先非常感谢诸位先生的到来,不论有没有入选所有先生都能得到两张白纸外加五十钱的劳务费。”

    赵君先把奖励说在前头。

    这点东西对她来说不算事,确实也是不好让这么多人在冬日里白跑一趟。

    她的话确实成功安抚了部分学者的心。

    总归是没有白跑一趟。

    “接下来便开始宣布入选名单。”

    赵君瞥了一眼旁边的扶苏。

    扶苏手中拿着誊写好的纸张,开始一个个的报起了名字。

    “时思。”

    “路玉。”

    路焕华心里一跳,他也入选了。

    “元农。”

    随着扶苏口中的名字被一个个报出。

    有的人心中的石头落地了,而有的人则越提越高。

    “最后一人,季柔则。”

    随着最后一个名字喊出,一切尘埃落定。

    他们这次总共到来的大约有七八十人,但是最终入选的不过才三十二个。

    其中就不包括那位略显傲慢的法家学者。

    他左右看了看,发现明明这次法家学者来的人最多,但是却只有一位中选了。

    甚至没有赵君刚开始说的两个名额。

    这是怎么回事?男人内心愤懑。

    他给旁边落选的法家几人使了个眼色。

    同样也看见了他们眼中的不解。

    几人缓缓移动到了一起,男人站在人群中率先发问道。

    “赵大人,请问为什么我们法家学者只入选了一个人,不是说每家都有两个名额吗?”

    “难道向来以法治国的秦国不准备重用法家了。”

    男人用词虽然礼貌,但是话中的意思却格外猖狂。

    周围人都默默注视着他。

    站在上面的赵君眼神平静的望着他淡淡道。

    “首先我刚刚说的是每家至多两人,可不是最少。”

    “而且我看了每位法家学者的答案,只有入选的季柔则勉强能够入选,其他人还远没有达到我的要求。”

    “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我们大秦以法治国,李斯丞相便是法家佼佼者,所以法家学者是最不缺的,这名单中当然得有李斯丞相的位置。”

    “如果你们有谁觉得自己比李斯丞相还要有才华,对于法家学说最精通,那么也可以站出来,让大家品评品评。”

    “有谁能够站出来的。”

    赵君的话掷地有声,眼神锐利的看向几人。

    顿时下面的法家学者便低下了脑袋。

    那位带头的男人也很快羞红了脸。

    那可是鼎鼎有名的法家学者秦国丞相。

    还有谁的法学造诣比他高呢?

    至少这里的人都不敢出声。

    “看来是没有。”

    赵君的目光在几人的头顶巡视,只盯的他们如芒刺背。

    这时他们才反应过来,上面站着的不是一个普通的姑娘。

    而是手握重权的秦国内史。

    再这样的目光下,大家都噤了声。

    “好,那诸位应该对名单没有意见了。”

    “入选的先生们先好好休息一天,我们明日在进行面试。”

    她很快又换上了一副笑眯眯的模样,和刚才的严肃判若两人。

    不过正因如此,才更加让人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