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次仁的律师日志
繁体版

天价缓刑案(三):想骗过敌人,要先骗自己人?

    【第一章】

    吴次仁向杨道云汇报他在陈如维办公室的遭遇以及分析意见时,对方没有露出太多意外的神色,只是静静坐着,左手是不离手的雪茄。

    杨道云心里当然清楚,当事律师完全可以轻而易举地翻案,拿着巨额律师费走人,但吴次仁此刻选择出现在眼前这方沙发上,显然意味着他已经做出了选择。

    等吴次仁说完,杨道云掐灭雪茄,抬头重新审视起眼前这个看起来有些滑头的中年律师:“吴律师,谢谢。”

    吴次仁没有任何被表扬的欣喜,沉稳回答:“杨总客气了,我们来讨论下应对之策。”

    有些黑眼圈的林汐拿出了一份厚厚的文件递给杨道云。

    杨道云在翻看文件的时候,林汐说明了起来:“目前来看,本案最简单的部分就是翻案。但是陈如维已经展示了相当水平的实力,所以主要风险来源于陈总很可能会不停提起其他诉讼,甚至动用法律以外的力量。”

    “杨总,目前我们的策略有三个——第一、主动出击,搜集对方诬告陷害的证据,进行民事上的起诉、反诉或者向有关部门反应,进行刑事立案。第二、激起舆论的关注、就此类滥用司法资源、滥用个人权力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第三、见招拆招,如果杨总确认对方手上没有实质性的证据,我们就和陈如维进行持续的拉锯,结合第一条策略,不断搜集新的证据。”

    吴次仁瞟了眼林汐,补充道:“第二条舆论监督的思路不在法律服务建议书里,也不在我们律师的建议里。”

    杨道云眉头紧锁,缓缓道:“想要制住陈如维这个老狐狸,需要的绝对不仅仅是法律,这一点吴律师你肯定知道。”

    “至于舆论——”杨道云抿了抿嘴,“你以为大公司的公关没有自己的渠道嘛。我这边花一百万扩散,他那边就有本事花一千万把事情压下去。”

    “见招拆招的话,拼的就是身家。”杨道云话没说完。

    三人都知道,杨道云的身家,足够和江海市99%的人来一场旷日持久的对抗,但陈如维一定是那1%。

    陈如维在近期一份榜单上的身家已经超过300亿。

    这还只是明面上的。

    气氛有点凝滞,三人或多或少都对现在的被动局面有所感知。

    但是三人都没有考虑过接受陈如维的要约。

    吴次仁还是率先开口了:“作为您的律师,我有义务提醒您,追求和解或者调解的可能性,我说的不是这个刑事案件,而是您和陈总个人。”

    杨道云摆了摆手:“吴律师,我尊重你的专业,但是这种话就不要说了。在巨大利益面前,妥协确实不算什么。但问题在于,今天退一步,明天退十步,拿不到和对方持平的牌,退一步和退到一无所有没有什么区别。”

    吴次仁明白杨道云的意思——陈如维说是只拿走一半,但是如果陈如维随时有把杨道云送进去的能力,除非杨道云对他言听计从,否则恐怕迟早在其他问题上再次被拿捏。

    陈如维能把刺塬公司做成一家在美股上市的公司,确实是一座大山,尤其是从不局限于法律去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

    “美股上市,美股上市……”吴次仁摸了摸下巴,嘴里不断重复着这四个字,声音逐渐变大,低沉了几天的情绪好像突然注入了新的活力。

    他打断了还在沉思的林汐:“小林,你听我的,法律服务建议书可以删掉了,我们就按照常规思路,去把手上这个刑事案件给打掉。”

    “你好像上个月刚拿到证吧,这次考验你一下,你负责庭上发言,我补充。”

    【第二章】

    林汐接下来的日子都沉浸在对于首次庭上发言的恐惧中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案上书。

    虽然吴次仁已经帮她把所有的脉络都梳理清楚,她本身也算是跟着参与过不少案件,但是作为律师的第一次庭上发言,紧张才是理所当然。

    以至于林汐都快忘记,这个刑事案件打赢并不难,后续该如何处理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

    紧张过度的林汐每天把自己埋在卷宗里。甚至都没发现吴次仁的办公桌已经空了近两周

    12月14日,开庭日,更让林汐崩溃的事情发生了。

    吴大律师竟然发来微信,说自己有要事在身,让她一个人出庭。

    这……这是为当事人负责的态度吗!作为资深律师自己不去,竟然让我这个新律师独自去出庭!

    林汐气到甚至顾不上紧张了,大跨步走进法院。

    浑然忘记自己之所以踏足律师行业,正是向往着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像古美门那样,在法庭上口若悬河,舌战群儒。

    【第三章】

    林汐在法庭上的表现得很完美,扎实的法律功底和对庭审程序事先的了解让她在庭上颇像那么一回事,只有额头微沁的汗渍才能窥见她其实有多紧张。

    发回补充侦查或者撤案,几乎是板上钉钉了。

    不出意外,旁听席上坐着陈如维,气场还是那么强大,但是神情有点捉摸不定,尤其是当他时不时望向杨道云时,表情更是复杂。

    杨道云倒是精气神显得很好。

    临走的时候,陈如维仔细看了看林汐,又瞟向远处,似乎在寻找谁。

    不过此刻的林汐无暇顾及这些,完全沉浸在终于独立完成开庭的喜悦中。

    不过有一件事还是出乎了她的预料——控方几乎没有做什么像样的抵抗,整个诉讼过程顺利到,好像仅仅只是为了走个过场。

    “好你个吴次仁,到底背着我干什么了。”

    【第四章】

    本段落每一个时间都特指美东时间,以下不再赘述。

    11月27日,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接连收到数封匿名举报信,内容直指刺塬公司的重大风险事项,未按照规定进行披露。信中详细列明了目前业务构成中,将近35%业务收入来源,与其早年通过换股交易获得的知识产权息息相关,而这一部分知识产权的实际归属可能即将或已经陷入重大纠纷中,如果在这一纠纷中败诉,对合并财务报表的利润的影响,可能超过其年度总利润的50%。

    12月3日晚,SEC结束内部调查,正式向刺塬公司发送问询函,要求补充说明其著作权和其他无形资产来源的合法性和稳定性,以及对其持续性经验的影响。

    12月4日9:00,美股开盘,刺塬公司的股价应声暴跌,从86.375美元一度跌至67.373美元,最终当日收跌71.691美元,跌幅达17%。

    12月4日晚,一个厚重的信封被放在著名空头机构浑水的前台,长达数百页的材料详细控诉了刺塬公司实控人陈如维的七宗罪,其中甚至不乏刑事犯罪,作为刺塬公司天然的品牌代言人出现这样的丑闻,其对股价的影响可能远远超出财务报表上的数字。

    12月5日,《华尔街日报》头版:CYCYinBIGTROUBLE(刺塬有大麻烦了)。文中细说,刺塬公司的商业帝国完全建立在互联网之上,知识产权问题是其重要而不可或缺的一块拼图。但是刺塬公司初创阶段进行的一笔换股交易协议可能存在可撤销之风险,因其交易双方目前已陷入重大分歧。虽然刺塬公司的律师表示这一合同早就过了诉讼时效,但是似乎有其他证据表明,有新的足以使得合同撤销的事实发生在近期,此时诉讼时效是否足以覆盖风险有待探讨。

    12月5日至8日,刺塬股价继续下行,至9日收盘已下探至45美元关口,距离腰斩一步之遥。

    12月9日,刺塬公司董事会及股东代表向刺塬公司董事长陈如维先生发表询问函,要求其说明该风险的重大性以及处理方案。

    12月15日13:00,陈如维和杨道云共同出席媒体发布会,双方在现场大谈创业时期的兄弟情,并对外发表严正声明——管理团队内部绝对团结,历史遗留问题纯属无稽之谈。

    那厢话音未落,股价已迅速给出回应,一根大阳线直接回升至66美元。

    这场不大不小的风波就此落下帷幕。

    【第五章】

    两个月后,受杨道云的邀请,吴次仁来到其住宅内打羽毛球,这一次他又没带上林汐。

    杨道云挥拍打出一记长球,突然开口:“吴律师,你这次真的功不可没,我个人表示诚挚的感谢。”

    几个来回后,吴次仁突然吊短:“杨总客气了,这事我们没有做什么太大的贡献,还是您自己的人脉广,我们律师只是做了我们自己法律范围的事情而已。”

    杨道云对着眼前刁钻的网前小球毫无办法,只能望球兴叹:“吴律师你这人确实有意思,谨慎,但是好像又没那么小心翼翼。”

    吴次仁弯腰捡起羽毛球,但并不急于重新发球:“杨总,你觉得,一个优秀的律师,是应该在法律的路上做到极致,还是应该有高于法律的视野。”

    杨道云不假思索:“当然是像你这样有高于法律视野的律师。”

    吴次仁摇摇头道:“不,我觉得,一个优秀的律师要追求的当然是法律范围内的极致。而拥有更高视野和思路的人,可能是一个真正能帮助你解决问题的人,但是我很难说他是一个优秀的律师。”

    “杨总您和陈总公开和解的那天,我在旧金山的船上边喝酒边反省。虽然胜利了,但是在下其实多少有些惭愧。我很欣赏,或者说佩服小林这种对法律有信仰的人,他们才是真正在为法治这一概念本身在努力和贡献的法律人,而我这样的律师,只是区区清道夫而已,杨总不必挂怀,雕虫小技,愧不敢当。”

    吴次仁在心里默默念了最后一句:“这世界现在这样,可能还是因为吴次仁太多,林汐太少。”

    【本案完。下集预告:绑架式并购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