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并统一异世界的日常
繁体版

第七十二章:不问世事,安心种田(八)

    对于人口买卖这件事情,官府向来是保持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既不发布公报说明禁止买卖,也没有大肆宣扬可以贩卖。

    对于自己手底下的地下黑市交易,高层统治者也乐于看到这样的事情,毕竟他们出了收明面上面的各种税以外,这些在暗处的黑色产业也都会每年上缴大量的保护费,请求官府继续保护着他们。

    林云手底下也不是没有这种的产业,之前林云去找鲁豫的时候,那些个青楼女子还朝他抛媚眼呢,林云现在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

    自己迈步子迈的有些太大了,城还没整明白,就开始往州里头跑,导致自己手底下的农业以及商业都是一团乱麻。

    林云有信心能整治好城里的风气,但是腰杆子抬不起来,城里的钱粮根本不够林云搞大动作的,未来城池的建设绝对是个大消耗。

    钱财的方面倒是可以让酒坊那边加大一下产量,反正林云买的也不是什么陈年老酒,基本上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就可以向外销售,这可是一个赚钱的好路子,现在销售路线打通还不算大,销量这能局限于州城里面,等着州城里面的名气起来以后,在慢慢的向下辐射到各个府城以及各个城池里面。

    曲辕犁也是个用来赚钱东西,就凭它这个强大的耕地能力以及省力气者些个优点,就肯定会有人出钱购买。

    现在还是人员紧缺,等着后期人员变多,产量慢慢上来以后,虽然价格可能会有所下降,但是完全可以用数量来填。

    自己手底下的农业和商业都还没整明白呢,对于外城的地方林云暂时还没办法把手伸到这里,这些事情还是得委托给自己手底下的氏族去干,他们对于这些事情绝对比林云这个门外汉是深有研究。

    这群在再不行的话,就只能把诸葛亮这为重量级人物给请出来坐镇了,毕竟诸葛亮搞后勤的能力是出了名的,举个例子:诸葛亮治蜀的四大措施:

    第一,务农殖谷,闭关息民。

    第二,盐铁官营,大兴蜀锦。

    第三,科教严明,任贤纳言。

    第四,结盟东吴,北抗曹魏。

    之前被搞成一团乱的益州让人家整的:亮之治蜀,田畴辟,仓廪实,器械利,蓄积饶,朝会不华,路无醉人。

    顺便可以看看他的对手的评价:

    老魏家的贾诩评价说:“诸葛亮善治国。”

    以及自己宿敌司马懿也说:“真乃天下奇才也!”

    就连晋朝的司马炎也说:“善哉,如我得此人以自辅,岂有今日之劳乎!”

    这也能证明诸葛丞相的能力真不是吹得,治理城市不能全靠着林云自己,城里的氏族也得动用起来,不能让他们老是啥也不干,氏族的人都有着可以不从事一切工作,全靠着每年城主府给他们的高额费用来活着的特权。

    每年光是给他们的这些费用就已经是个大支出了,不给还不行,不给钱的话,他们就要开始闹事,烦的要命,头几名的还算好一些,自家家大业大的,手底下有些产业,能靠自己的产业自给自足,不必依赖于城主府,给的那些钱可以要,也可以不要。

    而有些个就是啥也不是,自家里面没有什么工作,就只是靠着每个月城主给的钱,有钱的出钱,有粮食的出粮食,啥也没有的,就出人就可以了,平日里这些人啥也不干,游手好闲就数他们是第一名,干干活还能让他们段锻炼,这是对他们有好处的。

    。。

    工匠的问题暂时性可以靠着从关胜以及林冲那里的匠人先解决一下燃眉之急,俗话说得好:“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工匠不算难找,但是你想找一个有资历的工匠那才难办,现在大部分的工匠全部都是一些年轻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才当这个职业,每个人都是啥都不知道,都是从头开始学习技术,技术问题是个一直要攻克的难关。

    实在不行,就让鲁大哥以及秦越多多劳累一下,试着多教导些徒弟出来,这些原本就是晋阳城里的其他老工匠也可以帮忙多教导些人出来。

    工厂的事情也要早些个提上日程,首先晋阳城也需要重新修缮一番,砖厂也是需要早些个制作出来。

    晋阳城里的房屋质量参差不齐,地位高的人用青石砖做墙、名贵木头搭建大梁。地位低的就只能用土搭建房子,用茅草盖房顶。

    晋阳城作为林云的起步城池,每一项都要做的最好,房屋也不例外,虽然不可能让每个人都住上青石砖做的房子,最起码也要脱离土坯房。

    林云有时候都在担心:这房子下个大雨,刮个大风就绝对会倒下,质量真的是难评。

    等着再过几个月,林云就要再次动身前往州城去,自己的后备基地绝对不能出事,以后的砖厂大力生产,就能让每个人脱离房屋容易倒塌的危险。

    晋阳城本来也就是一座小城,防御能力并不强,加上年久失修,城墙上又经过林云打了一次后,只是简单的用石头以及泥土修缮了一下,要是能有加固的土砖城墙作为保护,林云心里会踏实得多,隔壁的民城也是需要多多修缮一下。

    本来民城的建造也是十分的匆忙,说是一个城,也就是少量的房屋外面在围上了一层矮石头城墙做保护而已,里面的房屋、外面的城墙都需要重新整理一遍。

    纺织厂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产业,纺织厂生产出来的布料不仅可以用来做衣服御寒或者是防暑,也可以作为物品作为售卖品向外销售赚钱。

    布匹也可以看作一个流通的货币,身上的钱财或许不太够用,如果你的衣服是用名贵的缎绸制作而成的,你可以选择找人借一个锋利的东西,把自己身上的衣服划下一些来,当做货币使用。

    不过尽量划的好看一点,名贵的丝绸一般都是在手感以及花纹上能够吸引人,如果把美丽的花纹给划破或者是把丝绸弄得十分粗糙的话,它的价值会大打折扣,可能会变的不太值钱。

    畜牧业的牧场也可以早些安排上,历史上的帝国人和极西之地的夷人,极北之地的胡人,极南之地的蛮人都经常干架,双方常年干仗是经常有的事情,尤其是帝国刚刚建国那几年。

    胡氏帝国死后分裂出来的大大小小的各路诸侯,开国皇李天赐好不容易把这些人都解决以后,胡氏帝国的复国主义,以及这些诸侯军阀的复国主义在当时特别横行,在处理这些人的事情上李天赐也是费了不少的力气。

    这时候三极之地的这些人也都开始各种各样的作妖,首先以胡人为首,夷人以及蛮人组成了联军,从三个方向像帝国发起了多次进攻,后来也是进攻失败,等着李天赐解决完家里的事情后,终于是有时间腾出手来解决一下外面的事情。

    对于李天赐来讲,打这些人并不需要多大的力气,你分三路军队来打我,那行,我也不欺负你,我也出三路兵马来反击你。

    出了北方的胡人有些难啃以外,剩余的几个人十分的好说:西边的夷人陆战打不过帝国人,没办法,就开始打城防战,但他们不知道,其实帝国人打城防战是一把好手。

    南边的蛮人就不用多说了,武器装备简直落后帝国人好几个世纪,他的不少武器甚至还需要找帝国购买,打起仗来就是一遍倒的碾压,也就是因为帝国人不了解极南之地的地形而吃了大亏。

    北方的胡人一直是个大麻烦,在帝国十分稀缺的马匹资源,在极北之地都是十分充沛的,胡人每次打仗能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直接骑着马就跑,帝国的骑兵数量并不多而且质量也不行,打追逐战的时候,往往都是帝国人吃亏。

    而且草原十分的大,除非那些个固定的城池以外,你甚至都有可能找不到他们的人在哪里,所以和胡人交战的过程中,帝国人一直都输多赢少。

    但好在在其他两路大军作战都是大胜,所以在后来的谈判桌上,帝国方面的代表都是十分有底气的,最后商议出来结果以后就是:极西、极北、极南之地的所有国家和部落都必须要臣服于帝国。

    所以在开始的时候,系统给的地图是加上了这些藩属国的,原本李氏帝国的版图也只有东西南北中这几个域加起来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