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是部伦理剧
繁体版

第22集 郑亹,忘记你儿时的罪过了吗

    几乎在灭掉纪国的同时,吕诸儿开始打起了卫国的主意。

    卫国这些年发生的事情,同样狗血淋头。

    随着两个儿子的日渐成长,身为母亲的宣姜自然而然地开始为儿子们谋划起人生来。她的长子卫寿性格温和仁义,素来不争不抢,对国君之位并无非分之想;而次子卫朔则好勇斗狠,野心勃勃,对国君之位一直虎视眈眈。这道选择题,并不困难。

    眼见儿子接近成年,宣姜在一次服侍卫晋睡下以后,在他耳边悄悄说道:“咱们的儿子朔忠孝两全,文武双全,如果他能成为世子,日后继承您的爵位,卫国在他的治理下肯定不会让您失望。”

    卫晋沉默了一会儿,然而问宣姜:“我立朔为世子没问题,可是伋该怎么办呢?”

    虽然已过多年,但实际上宣姜一直对卫伋充满愧疚之情,并且有一种不可言说的情愫挥之不去,她不想伤害到卫伋,但她更希望自己的儿子将来执掌卫国,于是只好说:“只要废黜他的世子之位就可以了,千万不要伤他性命。”

    卫晋一听这话,不高兴了,心想:你这么替他着想,是不是余情未了?难道还想等我死了以后,再续前缘?

    虽然宣姜早已是卫伋名义上的母亲,但卫晋心里始终放心不下,想当年他卫晋不也是跟庶母爱得死去活来吗?另一方面,他也怕卫伋对夺妻之恨耿耿于怀,有朝一日会向他寻仇。于是稍作考虑,便决定杀掉卫伋。

    当时,正好吕禄甫来信,邀姑爷到齐国去叙叙旧,顺便商议一下两国的合作问题。卫晋便推说自己太忙,要卫伋代自己去齐国走一趟,并暗中在边境线安排杀手:“见执白旄者斩之!”

    父有事,子服其劳,卫伋遵令而去。

    宣姜得知卫晋的安排,心中更是愧疚难当,忙叫长子卫寿去给卫伋通风报信,要他早作打算,出逃避难。

    卫伋站在河边,将要登舟,忽闻身后马蹄声疾驰而来,待定睛一看,来人原来是自己的弟弟卫寿。卫伋原地立定,等卫寿一起登船。

    卫寿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哥,你不能去齐国!”

    “你为什么这样说?”卫伋非常诧异。

    “你别问那么多,反正你不能去!”卫寿急红了脸。

    “这是父命,也是君命,我不能不去啊!”

    “就是父亲要杀你!”卫寿情急之下,只好道出了实情。

    卫寿听完卫伋的话,沉默半晌,惨然一笑,说道:“父命不能违,君命更不能违,违抗父命的儿子,悖逆君命的臣子,哪里还有他的容身之所呢?如果父亲真的要杀我,我就成全他的想法吧。靠岸后你就回去,齐国我不能不去!”

    卫寿明白了,也不再劝,感伤地说道:“如果哥哥你非去不可,咱们兄弟二人今天就一醉方休吧!”

    卫伋当然不会拒绝,如果说自己现在在卫国还有亲人的话,可能只剩下这位小兄弟了,此一别,大概就是生离死别,焉有不醉之理。

    兄弟二人在船上开怀畅饮,不谈离别,不谈生死,只谈兄弟之情!

    船终于靠岸了,卫寿摇摇晃晃站了起来,看着伏在桌上不省人事的卫伋,他笑了:“哥,就让我替咱爸我妈赎罪吧!”

    卫寿拿起白旄,登岸朝卫其国境线走去。

    杀手们远远看见执白旄者,一拥而上,乱刀砍向公子寿。

    只是眨眼之间,卫寿已经负伤倒地,死去时,他的脸上依然带着笑意。

    卫伋醒来时头还晕晕的,他扫了一眼船舱,不见弟弟身影,再一细看,连白旄也不见了,卫伋瞬间明了,疯了一样跑向国境线。

    卫伋赶到时,卫寿刚刚死去,尸体未冷,刀尖犹在滴血……

    卫伋泪水长流,走向杀手,冷冷地说道:“你们要杀的人是我。”

    须臾之间,地上又多了一具尸体。

    卫伋与卫寿舍生取义的故事流传千古,时人曾专门做诗来纪念他们:

    二子乘舟,泛泛其景。愿言思子,中心养养!

    二子乘舟,泛泛其逝。愿言思子,不瑕有害!

    卫伋与卫寿死后,卫朔顺利成为世子。公元前700年,卫宣公卫晋薨,朔成了卫国的新君,史称卫惠公。

    然而,宣姜和卫朔未曾料到的是,卫国有很多人都是公子伋的忠实拥趸,他们心知肚明二位公子惨死的内幕,坚决不肯辅佐卫朔,由此引发了卫国内乱。

    卫晋的弟弟左公子卫泄和右公子卫职趁卫朔出征之际发动政变,表示一定要为公子伋和公子寿洗刷冤屈。他们迎周庄王的女婿公子黔牟即位,然后通告全国——卫朔禽兽不如,构陷二兄,气死老爹!

    随即,重新为卫伋、卫寿发丧,并囚禁宣姜。

    卫泄认为宣姜是祸国妖姬,欲除之而后快,卫职连忙制止:“宣姜是有罪,但他是吕诸儿的妹妹,杀她的后果,我们卫国承担不起!”于是,只让宣姜出居别宫,好生款待,衣食无缺。

    卫朔出征无功,回师途中,惊闻国中发生巨变,左右二公子已立黔牟为君,慌忙逃奔齐国,找舅舅寻求政治避免。

    吕诸儿表示:大外甥你放心,待时机成熟,舅舅必兴兵助你复位。

    卫朔表示:舅舅您也放心,归国之日,珠宝美人,随您挑便是。

    二人心中皆喜。

    舅甥俩正聊得高兴,鲁国来使。原来,吕诸儿想借势做大,拉周王室做靠山,便向王室求婚。周庄王姬佗答应了,派鲁侯姬允主婚,将妹妹下嫁到齐国。姬允决定亲自到齐国走一趟,商议婚礼细节。

    听说姬允要来齐国,吕诸儿第一时间想到了自己的妹妹文姜,好久没有见过文姜了,不如让妹夫把她一同带过来吧……

    因为刚刚正在商议助卫朔复位之事,鲁使一走,大臣就问吕诸儿:主公,咱们什么时候伐卫?

    吕诸儿表示,我现在要做周天子的妹夫了,卫国新君黔牟是周天子的女婿,这个时候同室操戈不合适吧,以后再说!

    卫朔听闻,哭晕在厕所。

    吕诸儿虽然决定暂不伐卫,但他又担心宣姜的安全,左思右想,想出了个馊主意。他让堂弟公孙无知护送同样在齐国避难的卫国公子顽回国,然后私下叮嘱公孙无知,一定要让公子顽和宣姜做夫妻,这对宣姜,对我们齐国都有大好处!

    当时公子顽的妻子已亡,公孙无知来到卫国以后,便向卫国君臣以及宣姜转达了吕诸儿的意思。

    卫国君臣本来就愤恨宣姜占据中宫之位,但又不敢轻易得罪齐侯,如此一来,等于是齐侯主动提出为宣姜降级,大家一致觉得没问题。

    宣姜表示:我也没问题。

    公子顽:你们问我意见了吗?你们没问题,我有问题!宣姜是谁?我哥的未婚妻,我爸爸的事实夫妻,现在你们让我娶她为妻,这很不合礼,很不道德,很丧心病狂!想让我同意,除非你们打死我给我结冥婚!

    众人觉得顽的话很在理,但又不想得罪吕诸儿,最后一致决定——跟他喝酒。

    酩酊大醉的公子顽醒来以后,发现生米已经被宣姜煮成了熟饭,他怜惜自身清白,悲从中来,仰天痛哭:“爸爸,哥哥,我对不起你们啊!”然后,接连与宣姜生了三男二女。

    公元前689年,吕诸儿开始兑现诺言,他号召大家一起攻打卫国,送卫朔回国复辟,鲁、宋、蔡、陈四国积极响应,五国联军气势汹汹杀向卫国。

    黔牟忙派大夫宁跪去向姬佗求救,因为姬佗不仅是天子,理应主持公道,阻止大诸侯霸权凌弱,而且还是黔牟的老丈人,于亲于理都不应该袖手旁观。

    姬佗也很为难,不出手,说不过去,出手,自不量力,他想了想,决定甩锅给大臣们。

    朝堂上,姬佗问众人:谁能代表寡人率兵救卫?

    上卿虢公站出来说:“王室自从伐郑,已被祝聃一箭射没了兵威,至今未能洗刷耻辱,更何况现在要对上10倍于郑的五国联军呢?咱们孤军赴援,等于以卵击石,自取其辱罢了。王,三思而后行啊!”

    虢公话音刚落,下士子突站了出来,明确表示反对:“虢公您说的不对!五国联军是强,但他们兴不义之师,不占理啊!不义之师,只能逞一时之强,千古胜负,都在一个‘理’字。倘若任由吕诸儿那帮人胡作为非,倒行逆施,国家法度何在?大王的威严何在?以后谁还会把大王放在眼里?你们又有什么脸面自称王朝上卿?”

    一席话,说的虢公哑口无言,也说得姬佗血脉贲张。他本以为众臣会一致反对,自己正好就坡下驴,甩锅给他们,没想到竟然站出来个不怕死的,于是大手一拍桌子:“子突,说得好!领兵援卫,就你了!”

    子突带着姬佗给他的150乘兵车浩浩荡荡驰援卫国,对上了五国联军风卷残云般的1000乘兵车,大战一触即发!

    子突不是以少胜多的孙武,他甚至不太懂怎样带兵打仗,他带兵援卫的理由仅仅是“我要主持正义”,而姬佗让他带兵的理由也仅仅是“这哥们话说的太有气势了!”(周王壮其言。)这实在是一个悲伤的故事,子突本想在战场上慷慨陈词,以理服人,不战而屈人之兵,结果五国联军都是不讲道理的人,根本不给子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机会,上来就是一个冲杀,子突军伤亡惨重,子突也在手刃数人之后挥剑自刎。

    卫国守军眼见天子援军一个回合就被杀得七零八落,连主将都自杀了,瞬间斗志全无,弃械投降。五国联军蜂拥入城,卫泄、卫职和宁跪带着警卫团护送黔牟突围,途中遭遇鲁国军队,又被截杀一场,卫泄、卫职、黔牟全部被俘,只有宁跪一人冲杀出去,逃往秦国避难。

    姬同将战俘三公子送给卫朔,卫朔不敢领受,又交给了吕诸儿。吕诸儿大手一挥,下令将卫泄、卫职拖出去斩首。黔牟毕竟是周天子的女婿,与吕诸儿也有那么一点亲戚关系,得以幸免于难,被驱逐出境,避难于周。

    卫朔成功复辟,打开府库,好东西尽舅舅挑选。要说吕诸儿还真是对姬同这个外甥格外偏爱,他以鲁国擒三公子有功为名,将卫朔孝敬的珍奇异宝分了姬同一半,又让卫朔另出财物感谢宋、陈、蔡三国大力相助,众人各有所得,皆大欢喜。

    这一年是公元前688年,吕诸儿已经隐隐有了成为中原霸主之势,可惜仅仅过了4年,他的人生也走到了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