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赋嫡女攻略
繁体版

27.国公府谋逆,南境失守,百官争鸣。

    与林帝夫妻多年,林帝是什么样的人,她也再清楚不过,被人胁迫不得已而为之,这已经触犯到了林帝的逆鳞,要不是觊觎申王两家的势力,林帝早就想铲除申王两家。

    如今拿回东西两厂掌管职权,按林帝的性格定然不会轻易放过高殊跟王楦,一旦林帝将申王两家安插在宫中的钉子拔掉,林帝就会开始削弱申王两家的势力,这也是林帝为什么会把东西两厂总督位置交给贺憬南缘故。

    只是……?难道太子跟王家没有想到这一点才贸然行事?还是说太子跟王家背后还有人?

    可能说动太子跟王家这么做,且又对背后之人有益的除了林帝还有谁?

    难道林帝就这么容不下申家?还是说林帝查出了什么?当年王皇后再度有孕,生产之日,一失两命……

    ……

    林朝四周敌国虎视眈眈,几番试探林朝守卫军实力,穆家军分布在林朝东南西北四周边境驻守,为避免敌军调虎离山之计,不敢擅自调兵前往别处支援,只得如实上奏朝廷让朝廷派兵支援。

    按照朝廷旨意,虎威将军麾下二十万大军各分为四批分别由虎威将军张虎、威虎将军(国公夫人张虎之妻)、威武将军小鹰以及张嫣各带一队人马赶往东西南北四方边境与穆家军镇守。

    谁知,军队刚分散出发不久就听闻南境遇上南隅军队侵犯林朝南境,驻守南境的穆家军敌不寡众,南境即将要被南隅国攻破。

    张虎只能将分散出去的军队统一召回,由自己率领麾下二十万大军前往南境参与厮杀,不想中了敌人的圈套,二十万穆家军与朝廷遣派支援东西南北四个边境的二十万御林卫全军覆没。

    以至于麟城、雁城、鹰城三大城池失守,失去土地将近二十万平方公里。

    “小鹰!你恩将仇报,枉费老子拼尽性命也要将你从死人堆里抱出来。”

    沙场之上横尸遍野,张虎被敌军打断双腿钳制住被强行压制,跪在敌军跟前。

    张虎双目通红,发髻凌乱洒落,鲜血从破烂的盔甲里流出,一双布满血的双眼,死死的盯着眼前这个自己一手拉扯大,犹如自己亲子的男人,一时间,不知是恨是恼。

    小鹰骑在高马之上,一副王者之气俯视着张虎“张将军,兵不厌诈,这是您教我的。”

    “为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张虎到死都想不通小鹰为何会投敌叛国。

    “张将军念在你我父子一场,我便让你死个明白,你有没有想过?沙场厮杀的地方为何会出现一个孩童?”

    张虎不可置信的看着眼前的男人“这是一个局?”

    “是!一个布了将近二十年的局。”

    “哈哈哈……哈哈哈……”

    伴随着一声仰天长啸,张虎一副视死如归的神情,死死盯着眼前人,趁压制的人不注意挣脱了束缚,抓起抵在脖间的长刀划过脖颈动脉,血红染红银白的刃口,一滴滴鲜红的血珠,顺着刀尖滴落。

    张虎知晓自己再无生还的可能,哪怕侥幸逃出去,南境失守,二十万大军惨死是自己一意孤行。

    情势紧急之下,未曾上奏朝廷就强行将与自己分散的十五万御林卫召回支援南境所致,张家已经背负抗旨不遵一罪,自己从小养大的孩子还是别国细作。

    只要边境失守的消息一经传出,张家定要背上一个卖国叛贼的罪名,张家九族不会幸免,倘若自己侥幸生还,会更加促进张家九族的死亡。

    不如自己以死明鉴,给后世史书留下一个被蒙蔽的谜题,以便他日有人为张家翻案。

    纵使张家九族被灭,也不能背负一个叛贼逆贼的罪名,只有张家被正名,让真相大白于天下,才不枉张家上下枉死,不枉张家历代国公为林朝厮杀卖命。

    南隅失守,东西北穆家军各遣调五万军马前往支援,林帝命贺憬南率领十万御林卫赴边境迎战。

    御林卫与穆家军不同,穆家军听命于穆家,御林卫听命与林朝君王,领兵者只有得到林朝君王虎符方能率领军队。

    穆家军则是看人,只有穆家嫡系跟穆家家主私印方能调动。

    南境一事一出,朝廷上下局面更加动荡,张家九族以内全被东西两厂压制,分别关押在东西两场牢狱之中。

    但凡跟张家私底下往来密切的都受了牵连,穆家首当其冲。

    南境失守的消息一传至京中,林帝第一反应便是借此机会治柳云霆夫妇失职之罪,并趁机拿回穆家兵权。

    若不是高焱提醒,穆家兵权是始帝御赐,林朝历任皇帝不能以任何借口拿回穆家兵权,又加上贺憬南劝诫,穆家军痛失南境虽有失职之罪,但也是敌国细作里应外合才导致今日局面,驻守南境的二十万大军无一幸免。

    南境事一出之后,东西北三界边境敌国蠢蠢欲动,柳云霆夫妇顶着重重压在极力补救,在东西北预战之际,再次向朝廷上折子求支援之后,又在驻守东西北的二十万穆家军中抽出五万穆家军前往南境支援,避免敌军再次攻下其他城池。

    在这事关紧要之时若林帝借机拿回穆家兵权,便是给了别国入侵的绝佳机会。

    况且穆家军自林朝创立都是穆家单独管辖,并不服从于任何将领以及帝王,就算林帝以帝王之名,强行夺回穆家军权,也不能服众。

    此外,便是除了穆家人之外,无任何将领能够调动穆家军,如若逼急了,柳云霆携麾下六十万穆家军跟今都一万穆家军里应外合,再加上穆天暗中走动。

    穆家作为当年与始帝一同创下林朝基业的功臣,又是十大世家之首,有传国玉玺坐镇,又加上多年来私底下穆家与各大世家的私相往来累积人脉,只要穆家想要改朝换代,那就是触手可得的事。

    林帝犹豫再三才下旨让柳云霆夫妇戴罪立功。

    “罪臣穆天叩请圣上,让罪臣率领京都五千穆家军,前往东西南北四境支援。”

    “臣女柳宁安叩请圣上,让臣女随祖父率领京都五千穆家军,前往东西南北四境支援。”

    宫门外,穆天退下华服,一身素衣,发髻上一根毫无任何雕刻图案的木簪装饰,柳宁安不施任何粉黛,一袭白衣孺裙,麻布包裹发髻,不带任何饰品,与穆天跪拜请指前线支援。

    由于穆天在柳宁安订婚宴被林帝撤去太傅之职,又下旨让穆天在穆府安心养病之后,穆天就再没有进过朝堂。

    柳宁安是女子,女子不得干政,无旨自然也不能进朝堂。

    穆家后人虽有无旨可随意出入朝堂的先皇口谕,但穆天毕竟是“带罪”之身,为了不给人留把柄,也为了将林帝定死在砧板上,穆家跟柳宁安并未选择以权势要挟林帝,也并未居功自傲下林帝脸面,反而是选择又愚蠢又受辱法子。

    文武百官相继上朝,路过穆天与柳宁安时都微微行礼“道一声穆家主,安宁郡主。”

    一些胆小怕事,怕跟穆家走的近惹上是非的官员,路过穆家与柳宁安时都远远而行,在相距甚远的地方转身微微鞠上一礼。

    这些人虽然怕惹上是非,但也崇敬穆家为林朝百姓前线厮杀的精神。

    穆家功绩流传百年,林朝百姓无一不歌颂,哪怕穆家真有觊觎皇位之心,也绝不会拿林朝百姓性命当儿戏。

    柳宁安一女儿之身,在年前的那场雪灾之中尚且能做到如此,可见穆家家教之格局。

    宫门外的动静终究惊动了林帝,林帝将穆天跟柳宁安召进大殿之中。

    “穆老,你如今已是古稀之年,哪还有那个精力上阵杀敌,你忠君报国的心,朕知道,但朕也不能让你如此去前线冒险,我林朝有的是才能兼备之人,你且在京中好好颐养天年。”林帝坐在大殿的龙椅之上,对着穆家苦口婆心劝诫。

    随之又对着柳宁安道“安宁郡主心系边关,想出一份力的心,朕也知晓,但郡主始终是女儿身,京中娇养多年,实在不宜赶去那关外苦寒之地受苦,还是安心在京中呆着,等候我朝将士收复失地,凯旋归来。”

    林帝这一番话明面上是为了穆天跟柳宁安着想,实则是怕答应了穆天跟柳宁安的请求之后,穆天跟柳宁安到了边关,与柳云霆夫妇跟穆家军联合起兵谋反。

    林帝现在就是拿穆天夫妻跟柳宁安作为手中把柄,让柳云霆夫妇不敢轻易起兵谋反,若是将穆天跟柳宁安放回边关之后,穆天再私底下悄然将穆老夫人送往边境,他手里还有什么把柄可以让柳云霆夫妇顾虑的。

    穆家其他支系的人也大都不在京都,其家眷都在边境城内安家定居,一旦穆家起兵造反,他手里可一点能够拿捏穆天的把柄都没有。

    “圣上如此体恤穆家,穆老跟安宁郡主就不要让圣上为难了。”柳永康身穿玄色仙鹤补袍站出来为林帝说话。

    “太傅如今身居高位,如今边关战事吃紧,边境真是用人之际,太傅可有想过将自己膝下几位儿孙送至边境参军,为林朝效力?”穆天站在大殿中央最上方,铿锵有力的向柳永康问道。

    穆家军虽为穆家掌管,但也属于林朝军队,没经过林帝跟军部允许,私自调遣兵将可视为谋逆。

    谋逆的罪有几个人背得起?穆家纵使手握重兵,权势滔天,也背不起这么大的锅。

    史官的笔一落,谋逆的罪名一背,遗臭万年。

    皇太长孙有先帝遗旨,废太子没有被正名之前他也不敢轻易坐到那个位置上,否则就是得位不正,他永远是逆贼的儿子,名不正,言不顺。

    柳永康被穆天这一番话问住,一时答不上来。

    “如今时局动荡,由于战乱的缘故,边境将领不断减少,朝廷正在招兵买马往边境送人,食君俸禄,为君分忧,柳太傅身居高位理应作为表率。”

    百官之中站位居中的,一名身穿白鹇补袍粉色官袍的官员出列进言。

    此人便是王阿水之事原来的五品官顶罪之后,由穆家暗中提上来的五品官员大理正催浩。

    崔浩今年二十有八,幽城人士,重榜之后举家迁入京都。

    “况且太傅二房孙女还是太子良娣,太子是未来储君,因着柳家与太子的关系,太傅应当给朝廷上下做出表率。”崔浩再次向林帝进言。

    柳永康闻言跪下向林帝言道“老陈的几个儿孙无能,自小被老臣宠惯了,到了边境也只能拖边境各路战士的后腿,实在不宜前往边境丢人现眼,毁我林朝颜面。”

    柳永康虽然不满自家儿孙碌碌无为,但也不想让自家儿孙白白去送命,为保住儿孙性命只得一味的贬低自家儿郎。

    穆天冷笑一声“几十万边关将士有哪一个生来就有盖世武功的?哪个不是拿着命混出的经验,练出的本事?太傅若是舍不得儿孙去边境吃苦跟圣上明说便是,何须找如此拙劣的借口?圣上天子之尊,心系臣民百姓,还能为难你不成?”

    柳永康的一番话也引起了林帝的不满,因着柳如淑,柳宁安才跟太子解除婚约,太子一党势力才会被减弱。

    自己又这么抬举柳家,在这么关键的节骨眼上柳家却想置身事外,枉费自己一番有意抬举之心。

    再者,柳永康这一番操作不是在打自己的脸,让朝廷百官都知道自己识人不明。

    “圣上,臣有话说?”百官之中排列前排居中身穿玄色仙鹤补袍,皓首苍颜的文官,怀中抱着玉板向前一步出言。

    林帝撇了台下人一眼说道“王爱卿有何事禀奏?”

    王言安双手持玉板恭恭敬敬朝林帝鞠了一礼道“老臣觉着穆老所言甚是。”

    随即又朝柳永康道“太傅,您家的几个儿孙每次科考屡屡落榜,不妨另寻出路,将来若在战场之上杀敌立功,班师回朝之际定能谋的一官半职,即圆了太傅多年来柳家儿郎居于朝堂为国效力的梦,又能为朝廷上下做表率,岂不一举两得?”

    王言安是林帝先皇后王氏母族家主也是王皇后的父亲,太子林昭外祖父。

    此番进言也不是刻意针对柳永康,而是着实为柳家着想,柳家几个儿郎昏庸无能,整日只知饮酒作乐,要想靠考取功名简直是天方夜谭,不如另寻捷径,沙场厮杀博得功名尚可有一线之机。

    况且,太子跟柳如淑一事之后,朝中实力相当的大都不愿将自家女儿嫁入太子府,林帝又这般抬举柳家,若是柳家儿郎皆能入朝为林朝效力,柳如淑也可坐上太子妃之位。

    与其娶一个二品以下官员或是别国联姻的外国公主作为正室,不如抬举一个朝中大臣女郎做太子正室。

    王家固然瞧不起柳家这样的“小门小户”更瞧不上柳永康的为人,更看不起柳如淑用如此下作的手段上位,但眼下的状况也只能是如此。

    申允知晓王言安用意也向前一步,与王言安齐站向林帝进言“圣上,臣也有事禀奏。”

    申允作为申家家主,申皇后之父,耄耋之年依旧精神矍铄。

    林帝见王申两人相继出言,瞬间倍感脑瓜疼。

    王申两家所追随的皇子不同,政见也就不同,王允安的意图在场的人都知晓,林帝也不以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