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赋嫡女攻略
繁体版

31.大战一触即发,军卒葬沙场,百万英魂护国门。

    有些事情别人刻意隐瞒,自己了解大概就行,若是了解的太透彻对自己不好,万一这也是计划之中的一部分,对方不便说或者自己妄自揣测圣意,那……

    柳宁安跟大部队会和之后犹如之前一样跟几个监督官骑着马走在队伍最前方。

    由于自己伤势未愈,不宜穿戴厚重繁闷的盔甲,柳宁安长发高束,黑色皮质发冠装饰,一身装扮犹如平时的贺憬南,腰间宽大的黑色革带别着一排三角飞镖,黑色的束袖藏着一圈细小的箭弩,行军打仗之人,没了盔甲护身,自然要多备一些暗器防身。

    ……

    火烧粮草究竟是敌人所为,还是柳宁安自导自演,恐怕只有柳宁安自己知道了,不管是什么,柳家人都以及牵扯其中。

    不久后队伍随着官道进入了茂密的树林中。

    粮草被毁的消息被柳宁安大肆宣扬出去,一是想借机看看敌方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会不会掉以轻心,让边境将士借助这个档口,杀他们个措手不及,不过这中间也要避免驻守边境的将领不会因为此事士气大减,柳宁安将消息大肆宣扬出去前提前书信到了,东西南北四个边境最高领兵将领之中,该怎么做,这些人自有分寸。

    消息传出之后,柳宁安带着队伍前往东南西北四个边境的道路通畅,再无人捣乱,自己也有时间从队伍中抓出真真正正的内奸,“粮草已被毁”敌军也不会对毫无粮草支撑的军队大费周章。

    二是,粮草被毁,边境将士纵使再英勇,也抵御不了多久,边境破防是早晚的事,借此来让朝中一些别有用心的官员露出狐狸尾巴,林朝朝廷有的是勾搭敌国的奸臣,只是藏的太深,穆家追其根底也揪不出通敌卖国之人,既然要推皇太长孙继位,就得清君侧,为其扫除一切障碍。

    至于林帝,对于朝廷当中目前的状况,他怕自己当年事情败露,自然睁只眼闭只眼。

    三是,柳宁安用自己跟穆家做局,利用此事试探人心,看朝廷之中皇太长孙一党有多少人是真心追随。

    让不知情的人觉得粮草明明被毁,柳宁安还故作坚定说粮草还在,万一是柳宁安为了稳住军心故意为之,距离抵达边境的时日还早,以穆家的实力,想要借此机会补充被毁的粮草也不是没有可能。

    换言而之,粮草被毁,所有有关人员都是死罪,柳宁安刻意怎么说是为了多活一日,随行的监督官也怕自己因此丧命才选择跟柳宁安狼狈为奸,目的就是拖延时间,等抵达边境之后跟穆家军汇合,一举造反。

    两者之间横竖都是死罪,何不拼一拼。

    在生死关头之际,有多少人会因贪生怕死而反水。

    经过粮草一事之后,柳宁安加强了对军队的管理,出恭方便,生火做饭,取水饮用必须相互交替着三到五人而行,既避免了有人再打粮草主意,也彰显了柳宁安对这件事情之后的小心谨慎,更限制了队伍中的奸细对外透队伍真实露消息。

    柳宁安此番去往西境驻守,朝廷派遣四名监督官,分别监督东南西北边境战役。

    由于林帝忌惮穆家,方才故意让四名监督官一同随柳宁安抵达西境,避免柳宁安与其他穆家掌权人联合,图谋不轨,之后留下纳兰靖与继续与西境战役御史共同监督,其余三人带着东南北物资分别前往三处边境。

    东西南北边境御史属于边境战役监督官,是边境土生土长数一数二的世家大族,以东西南北为姓氏,每一任家主担任御史之职与穆家军共同驻守边关,两者之间相互扶持,彼此监督,每年上折子向朝廷禀报自己所管辖驻守之地的一草一木,一举一动,人员损失及添补。

    ……

    南境。

    贺憬南率兵抵达南境后趁其不备,根据信风阁探子提供消息,以及熟悉地理优势,很快夺回麟城雁城两座城池,收复林朝国土十五万平方公里。

    此战大捷传到今都之后,朝廷上下都松了口气。

    只有鹰城被南隅国攻破之后,由于地势易守难攻,被作为南隅国军队指挥驻扎之地,又有着重兵把守,难以攻破。

    鹰城是最靠近南隅国边境的,属于边境城池,若不是张虎队伍中有奸细出卖了作战计划跟线路,以及鹰城中有人给了南隅国攻城将领布防图,张虎队伍中奸细带着自己人跟外面的人里应外合,绝不会轻易被南隅国攻下。

    柳宁安与众人才赶到西境就遇上东隅、西隅、北隅三国同一天同一时辰同时攻打林朝东西北三处边境,贺憬南也借机再一次对鹰城发起进攻,林朝东南西北四个边境战事进入水深火热之中。

    经过一夜奋战,东西北边境成功守住城门,贺憬南率领大军却并未攻下鹰城,死伤惨重。

    书信来往之后,各方将领率领麾下将领进行下一步作战计划。

    西境靠边的风城城楼军事部署殿。

    柳宁安身为将领坐于主帅位上,主位两排左面坐着穆家将领,右面坐着西家掌事的一众人。

    大殿东西两侧摆放着沙盘。

    “据可靠消息,此番战役是东隅、西隅、南隅、北隅四国联手,南境失守是南隅国联手其他三国有备而来,四国先在我国边境敲响警钟,让东西南北四边境处于随时备战状态,无力调遣兵将去其他地方支援,再由南境奸细跟南隅国军队里应外合逐一击破。

    鹰城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在张家未抵达鹰城之前,鹰城之所以面临溃败也是因为鹰城之中有奸细的缘故。

    如若不然,敌军不可能轻而易举的攻破鹰城布署,将鹰城几次推上溃败边缘。”

    西境战役御史西风眠向柳宁安分析此番战役跟南境失守重要关键问题。

    “张家未抵达南境之前鹰城只是面临溃败边缘,并未攻破,也就是说明,南隅敌军只是知晓了鹰城布署,里头并未有人接应,鹰城中奸细或许只有一人,且身份隐秘,并不能带动死侍跟军队跟敌军里应外合,能知晓布防图的就只有驻守的高级穆家将领,跟战役御史监督官及身边最亲近的人,南境失守,麟城、雁城、鹰城中可有什么特殊之人?特别是鹰城?”柳宁安问道。

    西风眠摇摇头,随即又向柳宁安道“东西南北四国此番既是有备而来,定然不会轻易善罢甘休,自林朝建立以来,林朝跟边境四国大小战役不下百次,如此番场面倒是少之又少,我只怕就是一场大局。”

    柳宁安目不转睛盯着西风眠不语,眼下的柳宁安除了自己跟贴身侍奉的几名侍女她谁都信不过。

    西风眠此番话的意思她懂,穆家世代驻守林朝边境,自然知道边境四国屡屡在林朝边境冒犯,但很少有四国联手攻打林朝的事,东西南北四国存在利益关系,若是联手其中一方博得好处不如其他三方,或是兵力不如其他三方,一同攻下林朝之后,弱的一方恐怕会被其他三方吞没,其他三方必定会再起战乱,避免这些事发生。

    此番联手怕是已经协商好了益处,联手攻下林朝后如何公平分割林朝国土。

    且林朝东西南北四个边境都有跟着相对应的奸细,并互不干涉。

    林朝东境有东隅国奸细,西境有西隅国奸细,南境有南隅国奸细,北境有北隅国奸细。

    林朝疆土为四份,东隅国得林朝东边疆土,西隅国的林朝西边疆土,南隅国得林朝南边疆土,北隅国的林朝北便疆土。

    不管以后是否有变更,至少眼下利益是如此分成。

    见柳宁安发愣,西风眠再次开口说道“微臣知道郡主心中所想,不过郡主请放心,微臣觉不是。”

    柳宁安看着眼前,大不了自己多少的男子又愣了愣。

    柳宁安回京都之后并未跟边境的人失联,穆家驻守在边境的将领每年除了上奏朝廷边境的人员,损失及添补之外,还会以家书的形式向穆天细说边境的一切事宜,柳宁安是穆家唯一嫡系血脉,又是穆家下一任家主,边境的事,穆天从为对其隐瞒。

    故此,柳宁安也知道,每当敌国来犯,大部分边境战役御史监督官,都会带着家族子弟与穆家军拼命御敌,为国捐躯。

    故此,如今东西南北四个边境战役御史监督官年纪都很小,年长者都已为国捐了躯,只能从家族之中选取有能力者接任战役御史监督官之职。

    由于边境特殊原因,朝庭也默许了这一行为。

    柳宁安纵使对他们存有怀疑,经过这一番思想争论,对他们的怀疑也减少了许多。

    穆家跟东西南北边境四个大家族一样,世代的教育就是大义,舍小家为大家,在这样的环境熏陶像长大的人能差到哪里去。

    就算有个别人对朝廷心有不满,也不会为了自己一己之私,毁了家族百年来千万人用性命筑成的忠誉,穆家是这样,东西南北四边境四个家族也一样。

    柳宁安思虑片刻后朝麝月吩咐道“书信给东南北边境穆家军挂帅将领手中,让他们多留意军中因重大过错受过罚,或者是被处死,且队伍之中有其他手足的士卒,切记秘密进行勿要打草惊蛇。”

    柳宁安刻意不提边境战役监督的世家大族,是为了给四大家族留脸面,同时也在暗戳戳暗示西风眠,让西风眠以他的名义给东南北三大家族书信,跟柳宁安差不多的内容。

    柳宁安吩咐完自己侍女后,西风眠也朝身旁近身侍卫使了个眼神,西风眠近身侍卫接收到指令之后点了点头,也在一旁的案桌上写了起来。

    这些问题柳宁安能想到,东南北驻守的将领也能想到,但她没有收到有关这样的提示,或是有人刻意隐瞒不说,她就只能先告知其他人,防患于未然。

    也另向的告知对方自己并未得到这样的提示,从而侧面打探边境奸细,能够隐瞒四方边境书信往来及内容的自然是可疑之人,不管是这边接收的,还是别处传送的,只要有接手之人,就有迹可寻,或者是可以确实边境确有奸细的猜想。

    “东西北境只守不攻,待南境收复鹰城后再做打算,如今南境正是需要兵马的时候,各路将军可有再次调兵前往南境支援的意思?”柳宁安向众人询问道。

    下方左面最上方将领开口“林朝边境为预防敌国入侵,城墙不仅比其他城墙高,就连厚度都比以往的城墙要厚上六倍。

    且城墙分为外中内,外墙、中墙、内墙之间设有防御攻击关卡,城墙之上又设有各项远程攻击兵卫跟各项武器,除非有奸细里应外合,否则敌军无法从外攻破。

    南境失守后,驻守在西境的二十万穆家军已调遣五万人马至南境,如今城中驻守的十五万人马不可再轻易调动,若是西境如南境一般被奸人所出卖,城中兵马不足以御敌,怕是要步南境后尘。”

    柳宁安听完后点点头,随即又道:“与其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传令下去,再调五万兵马前往南境支援,助南境主帅快速收回鹰城。”

    柳宁安说完便拿出穆天家主私印示众。

    众人见穆家家主私印纷纷跪拜“参见主帅。”

    柳宁安再一次吩咐道:“书信到东北、两地,让他们也遣派五万兵马前往南京支援,如有违令者斩立决。”

    柳宁安自然知晓底下这些人不会听信自己,故此才搬出穆天这个后手,为了坐实自己所言,柳宁安又道“主帅年事已高,顾在京都安养,我年少不经事,代主帅前往西境驻守,一切指令,皆有我替主帅传达。”

    众人听完柳宁安一番翻话,心中纵使觉得此计不妥,也没有再开口,他们是瞧不上柳宁安一个从未上过战场的黄毛丫头对他们指手画脚,但若是柳宁安只是空担一个主帅之名,背后有穆天坐镇就另当别论,穆天久经沙场,他这么做自然给他的道理。

    而柳宁安之所以这么做也是借住穆天为自己藏匿锋芒,柳宁安自己的真本事,除了穆天,不可让任何人知晓,哪怕是柳云霆夫妇,至于皇太长孙,利益散尽,那微不足道的情又能维持多久?

    况且,自古帝王多疑心,若是自己枕边人这么足智多谋远超于自己,他也会有所忌惮的吧!

    过早的显露锋芒,只会给自己招来更多的麻烦,穆家柳宁安这一代无儿郎,林帝对穆家的忌惮跟监管才松了些许,柳宁安若是在锋芒毕露,只会加深林帝对穆家的忌惮,林帝是如此,皇太长孙又何尝不是。

    如若柳宁安资质平庸,穆家百年基业也就葬送在柳宁安这,皇太长孙继位之后在穆家跟前做小伏低个一二十年,待穆家其他掌权者再无掌权的能力,柳宁安又无力复穆家之前的光辉,所有有关穆家的一切实权就能全权落入皇太长算手中,柳宁安不过担一虚名。

    柳宁安与世长辞之后,再经历三代帝王,穆家将不复存在或是被其他世家大族所代替。

    但皇太长孙登位之前穆家各方势力都不曾减少,皇太长孙可以借助穆家实力登上那个高位。

    穆家扶持皇太长孙除了先的遗旨之外,也是为了林朝历代皇帝跟穆家的大业。

    皇太长孙是穆家一手扶持起来的,穆家有一定的话语权可以引导皇太长孙。

    再者,皇太长孙从小在穆家手底下培养长大,穆家给皇太长孙请的夫子也没少向皇太长孙灌输统一中原的观念,培养皇太长孙统一中原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