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鉴宝大亨
繁体版

第四百一十章山神庙寻宝

    楚烨不听。

    这庙初步判断是明末时期。

    当时的响马镇,是周遭有名的土匪窝点。

    土匪都是一帮践踏道德的家伙,信神更不可能,至少在当年还是渝州郡的嘉玲地界是这样。

    那庙就大有文章了。

    果然,仔细看神像,俨然是古代说书人中,关羽、张飞形象的合体,面红、青袍手持钢矛,还有那短促的胡子。

    站姿很正,隐约有一丢丢心算无痕,运筹帷幄的感觉,不是诸葛亮就是刘备。

    楚烨觉得是后者,毕竟刘关张三结义,是说书人最喜欢的讲的桥段,小时候他们县里还有说书的。

    “可惜技艺普通,加上是组合体,年代也近,在市场上没价格。”他叹气道。

    外头,转过身继续用望远镜观察张家宗祠的张妈妈,闻言背对着吐槽:“你还想把山神扛走?”

    “有点,不过还是算了,搬回去没人要我还得供奉。”楚烨回道。

    “认真点,来监视可是你提议的。”

    “让我家老乌去监视了。”楚烨视线从神像移到面前的供桌。

    桌上有五个橘子,从干瘪瘪的状态和上面的灰尘推断,至少一个月了。

    橘子后面是一个香炉,市面上很普通,一个十块钱的那种,里面香灰不足一半,再次印证香火不旺。

    香炉的左右还各有一个烛台,为铜制品,从样式、工艺上来看,是现代工业流水线制作的产品,当废铜卖差不多了。

    楚烨摇头叹气收回视线,仰头观察屋顶。

    因环境昏暗,视力再好也得打折扣,毕竟是在观察老物不是得细看。

    于是楚烨从麻袋里拿出手电筒。

    庙坍塌过半,剩下屋顶也摇摇欲坠,下方布满蜘蛛网的横梁是原木色。

    这很正常,但楚烨却把电筒光钉在左侧靠墙横梁支柱上。

    他看了好一会儿,顿时面露喜色,收回手电筒快速离开,把麻袋放在摩托车上,随后又赶回庙里。

    “干啥呢?”张妈妈抽空问道。

    楚烨不语,脚踩得地上坍塌的瓦砾咔咔响。

    张妈妈回头看了下,又继续观察目标物去。

    庙里,楚烨把手电筒咬在嘴里,抱着大腿粗的木柱子往上攀爬。

    爬树、木头之类的,不用提前世,就光十八岁以前,那经验都不是一般人能比,动作轻盈仿佛没有用力。

    可就算这样,庙还是发出嘎吱声。

    声音很明显标记危险,但楚烨不管,眨眼上了横梁,跟个猴子一样,抓着支柱物挪腾向目标的支撑木杆。

    很快,他来到目标物前,双脚跨在两根手腕粗的小梁上,拿下嘴里咬的手电筒,用底部轻敲木杆表面。

    铛铛!

    木杆发出清脆的声响。

    楚烨欣喜,接着拿着手电筒底部摩擦木杆表面,不一会儿,表皮原木色被磨掉,露出金光闪闪的材质。

    嘿嘿,发财了。

    楚烨狂喜,不用手电筒光辅助检查,于是关掉手电筒塞在裤头里,而后凭姣好的视力移动,挪到木杆另外一侧。

    木杆是屋顶的支撑物之一,长五十厘米左右,两指宽、高,为木头拼接而成,并不是整根都是让楚烨狂喜的材质。

    也正是如此,才能被人们用钉子,钉在其他支撑物上。

    庙很久没人修缮了。

    楚烨抓住木杆上头用力一拽就拉起来。

    咔!

    庙宇发出怪声,楚烨却无视,手往下移动一样手法握紧木杆另外一头。

    下方钉子比较牢固,第一次并没有拉起来。

    楚烨不气馁,用力拉着木杆同时喊道:“起!”

    还是不行。

    楚烨再次加大力度,总算拔起来。

    这时,整座庙宇一阵抖动,他要不是反应快,非得从四米多高地方摔下。

    还没等他回神,‘轰隆隆’的响声响起。

    外头张妈妈被惊动转身,见到是庙宇坍塌的部分继续崩散,漫天的尘土飞扬。

    “楚烨!”张妈妈惊喊。

    庙宇屋顶坍塌发出的响声,把喊声给掩盖了。

    张妈妈心急,他们夫妇跟老任合作不少次,算是好友,加上楚烨为了女儿才过来的,如果出事了,跟老任不好交代。

    她赶紧绕着庙宇外围移动,想从另外一侧去救人。

    万幸,事情没有那么糟糕。

    庙宇屋顶坍塌到神像右侧边缘就停下了。

    楚烨也在平安落地,从庙宇左侧门逃命,差点和绕过来的张妈妈撞在一起。

    “小鬼娃,想吓死谁啊!”张妈妈很是生气。

    楚烨没管,晃着手里的木杆,道:“乌金木,大概有十五厘米长,一指多宽,价值不下三万呢。”

    “什么玩意儿?”张妈妈没反应过来,毕竟屋顶倒塌的场面太让人揪心了。

    楚烨又重复了一次。

    “要钱不要命!”张妈妈数落。

    楚烨摇头不解释,把目光转向庙宇,道:“刚下来着急,裤头里插着的手电筒掉落了,等平稳点,我得进去一趟捡回来。”

    张妈妈当即吐槽,都捡到个价值三万的乌金木,还惦记十几块钱的手电筒。

    楚烨不爱听,解释道:“那手电筒我从站里隔壁邻居那儿收来的,七十年代嘉陵机械三厂收来的,市面上都不生产了,放到旧物市场,至少可以卖两百块。”

    哼!

    张妈妈还惦记着小童、女儿的安危,没空跟楚烨扯皮,转身远路绕回去。

    楚烨望着庙暗暗计算,觉得至少要两个小时进去才安全,就暂时按耐住,拿着木杆沿着张妈妈走过的路离开。

    两分钟后,他绕回嘉陵摩托车边上,立即从麻袋里拿出笔刀,把木头里藏着的乌金木剥离出来。

    整个过程耗费半小时。

    这还是他看出来凭借木头的手法,是清末嘉陵框架木工手法,换做一般人没个几天还真搞不定。

    前提还得是看出来木头里藏着宝贝。

    “比初期判断的好,价格至少还能多一万。”楚烨拿着乌金木迎着月光观察。

    这根所谓的乌金木,不是人们认知的非洲的大斑马木,而是在极高温高压碳化,而后又迅速冷冻下形成,类金属物。

    白话来说,是人工打造出来,除了高温高压以及低温,还有特殊的物料加持才行。

    知识厚度强如楚烨,也只知道工艺手法,至于配方是一点都不晓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