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董秘来了
繁体版

第三十一章 预算

    上年年底的时候,公司要求各部门减预算。

    简单想来想去自己部门实在也没有什么地方好减的。她只能把一整年的开销翻出来研究,看哪些是不必要的,或者可以缩减的。

    她留意到,其他上市公司有的只选择1家报刊媒体作为信息披露平台,而她一直沿用着上市披露的4家主流媒体。

    当时上市前,不止这几家媒体要来谈合作。其他大大小小的报刊媒体也要谈合作,实际上却隐含着敲诈的成分,声称手里掌握着公司的某些负面信息,如果合作就可以把这些报道压下来。

    不管他们所称的报道真实与否,即便只是表述为传闻,也可能会对公司造成不利影响,甚至阻碍上市进程。那时候公司顶着压力,明面上表达着愿意合作的意向,实际上在等着赶紧过会,过会之后就什么都不用怕了。

    但四家主流媒体是官方媒体,几乎没有哪家公司敢在上市时拒绝合作。

    于是乎,每年雷打不动的40万花出去了。

    简单问了几个董秘,有老牌上市公司的董秘说他们已经不属于热门,关注度很低,也不怕搞事情,也搞不出什么事情。有的说现在都在整顿,把一些有业务收入的项目和交易所脱离干系,整体的趋势是这样的,所以不用怕砍掉这几家媒体。

    于是简单心里就有底了。她也计划把4家减少到1家。具体保留哪一家,她也征求了几位董秘的意见。

    等到期的时候,简单让林凯在信息披露时不再点选那3家媒体,只按照最低要求的1家来作为信披媒体。

    很快,被砍掉的3家媒体联络人打简单电话询问原因。

    简单说明了公司要缩减开支。

    但几家媒体自然不是这样想的。在他们看来,上市公司还能差这点钱?

    可是哪家做实体的公司不是这样节省呢?这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优良传统美德。

    其中一家媒体连续打了几次电话后,提出继续合作,价钱可以减半。

    简单压根没想到这竟然还可以讨价还价,她一直以为这都是市场统一价。

    媒体人说,确实是有市场统一价,所以他们这个价格要保密,这也是看在他和简单是老乡的份上才给的最低折扣。

    简单想,一下子从4家减掉3家,确实看起来像是公司出了什么经济问题似的。还是先砍掉2家再说。

    简单又想,还有哪块可以砍砍价呢?券商平时是不收年费的。那就是律师费了。

    公司有两个律师团队,一个团队是负责对接日常经营管理的,由法务部接洽,也纳入法务部的预算;另一个团队则是负责证券条线的法律服务,是做IPO项目延续至今的团队,年费纳入董事会办公室的预算中。

    简单找到团队负责人说,公司上市已经那么些年了,上市的规则她和证代都已经很熟悉,大大小小能碰到的问题也都碰到过了,平时也没有什么非要找证券律师来咨询的事,证券律师无非就是见证下股东大会。

    证券律师急了,说了一堆律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简单提出要把律师费减半。她说某某上市公司的律师团队只有一个,证券上的律师并不单独聘请,见证股东大会的业务也直接让日常的律师来做,并不是非要找一家做过IPO的律所来服务。

    证券律师一听都可能要直接砍掉他们的服务,也就答应了下来,接下来只收一半的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