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行记
繁体版

第4章 菩提行

    偈言:

    “兀兀不修善,腾腾不造恶。

    寂寂断见闻,荡荡心无着。”

    这是六祖最后遗偈。心中空空荡荡,实无善法可修,亦无恶业可造,如实知见一切有为法的无为法性,无佛可成而成佛。

    众多行者经过修学获得成就,待惠能法师验证。

    惠能法师语大众:“将你们现前修学的境界,作出一首偈子来。”

    众人纷纷呈上偈言,惠能大师逐一点评,有放下我执成圣贤的,也有尚未看破仍需继续修行的。

    轮到明空,他呈上偈子:勤修弥陀精妙法,了悟此心本是空,念念自与法相应,无风何处觅波澜?

    惠能大师读一遍,道:“能放下对王权、世事的执着,你的初果已现,只是法也应该舍弃,法执亦是一种执着,再思惟一下,问问自己何处有一个法在?”

    明空闻言退下,知道自己又陷入了法执、空执的陷阱。

    希言排在明空之后,呈上偈子:“我从山中来,去往水中生,山中参禅去,水中念佛归。”

    惠能大师点头道:“善哉善哉,佛与自心皆是一不是二,希言居士,你当下已是神通具足、善巧具足、辩才具足的贤圣,可去十方世界弘法度众生了。”

    这一场法会结束,希言问瑞霭:“感恩瑞霭,如今破得我执,具足本性,下一步该去哪里修行?”

    瑞霭飞到他的身前,合起那小掌作揖道:“随喜赞叹。希言贤者你已了悟自心,放下我执而成就金刚那罗延身,正当去十方世界修行,此中有两处缘由。”

    “感恩开示,愿闻其详。”

    瑞霭正色道:“一是贤者破我执断烦恼,欲成菩提萨埵还需断他执、无分别心,极乐世界万缘具足、随心所变,行者均是善人,彼此无比较、区别,因此此节倒需要往十方世界修行。你看那娑婆世界不少贤圣皆是乘愿再来修行人,孔子有教无类,善者教,不善者亦全心教育,这便是无分别;妈祖救度海上众生,富者救,贫穷者也全力救助,这也是无分别。而世人行事多先谈条件、论资格,嫌贫爱富、谗上媚下,分别心如此,于此中断他执分别,才是真成就。”

    “二是我修行中人,当以弘法度众生为己任,只求自身解脱是小乘,怀菩提心普度众生、救世利他方是大乘正道,何为菩提心?乃是自觉、觉他,且看地藏菩萨久远劫来早已成佛,却仍现僧人之相,立下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誓言;观世音菩萨早已修成正果,却以菩萨身乘愿再来,大慈大悲闻声救苦。贤者当追随此二菩萨,去十方世界修菩提行,何为菩提行?乃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方便、愿、力、智十种。”

    希言合掌称:“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我愿随菩萨发心,度脱诸有情。”

    “好一个山中参禅去、水中念佛归!希言贤者,众多悟道偈中我印象最深的便是你这首。”白水贤者信步而来,他也放下我执而成就,“佛传八万四千法门,旨在方便教导众生,传到后来竟只顾分门别派,那持咒的不理坐禅的,参禅的又瞧不上念佛的,实与佛心背道而驰!荒谬啊荒谬!”

    希言合掌恭敬,道:“善法虽多,但殊途同归,只为求佛道,众生业力因缘不同,有人能坐禅,有人却坐不下;有人喜读经典,有人手持书本即头脑昏沉;念佛一事最易,却也有嫌聒噪无趣者,佛法但随顺众生,祈愿皆得解脱!但能成佛道,八万四千皆是不二法门!”

    白水叹道:“世人真修行者少,搞起旁门左道来功夫是真不少!为此,我正要去那娑婆走一遭,灭歪风邪气,传正法教育!”

    希言心生欢喜,赞道:“我从娑婆来,此界众生虽重欲,仍有善根兴教育,只因愚痴才被邪魔外道哄骗,不识正道身陷囹圄过那刀口舔蜜的日子,有白水贤者示现宣正法、劝迷途,娑婆众生有此缘,真是福德无量!”

    白水合掌礼敬道:“只是尽一个修行者的本分而已,不知希言贤者欲去何方世界?”

    希言道:“适才闻瑞霭言,诸界众生于苦海沉沦,求出之日遥不可期,我欲前往笪笼世界走一遭。”

    白水惊道:“随喜师兄发心!久闻笪笼众生生性野蛮、凶狠好斗,普世间无一本善法书籍,惟以武斗论高低,你这一去务必多多小心。”

    希言低眉颔首,合掌回敬。

    众生依业力在六道中生死流转(佛菩萨已了生死出轮回,但仍以各种身应化世间),六道乃是天、人、阿修罗、地狱、畜生、饿鬼,天道人道为善道,勤修善断恶、孝养父母、多行布施者得人身,在此基础上修行断欲得生天道,天人生活自由自在,长寿而无烦恼,但迷于世俗享受,天福受尽之日仍堕其余五道。若多造恶业,常行那损人利己、伤天害理之事便堕三恶道,贪是饿鬼因,嗔是地狱因,痴是畜生因。这阿修罗道却存在于其余五道之中,有天阿修罗、人阿修罗等,阿修罗男子嗔心极重,心怀傲慢以争斗为乐,女子则娇艳美丽,常障碍人修行。

    笪笼众生多是人阿修罗,因此战乱不断、时代常处动荡。笪笼人以游牧为居,部落之间烧杀抢掠,从无安居之愿。在二十年前,笪笼世界出现一青年名为末地,其武力霸道在笪笼无一人可敌,凶狠好斗的笪笼人自是不服,每日上门挑战者不计其数,但都纷纷败下阵来。

    直至有一天,末地说:“我已经厌倦了,你们还有多少人,一起上罢!”那一天,各大部落近十万人聚集而来,笪笼人好斗但自傲,不屑做那以多敌少、趁人之危之事,众人中角逐出十名武力出众者与之对决,其余人则都是闻声来围观这场乱世大战。

    末地表情淡漠,手依次指着挑战者道:“你、你、还有你,你们所有人一起上!”在笪笼,以手指人是最具侵略性、侮辱性的动作,曾有人于河边饮马,一人指着河水问:“这是哪一条河?”旁人尚未回答,对岸的人就已攻打过来,最终竟导致一场恶战。

    十名勇士怒不可遏,横眉倒竖,眼露凶光,四肢青筋暴起,互相对视一眼就要群起而攻之。末地面无丝毫惧意,忽然在身前拔出长剑来,寒光从人群中闪过,围观众人心中俱是一惊:经历无数挑战,但从未见他使过任何兵器,看样子今日一场恶战在所难免。谁知末地一手持剑,忽抬手在自己脸上割出一道口子,鲜血顿时迸出,他甩手将剑一掷,长剑入地直没至柄。

    “只要你们能在我身上留下一个这样的伤口,就算你们赢。”末地仰头,目光凛冽巡视眼前十名武士,那十人再也克制不住,以摧枯拉朽之势使出毕生绝学,只求一击毙命。

    “轰!”青山明媚依旧,绿草润泽如常,格斗场周围人却都纷纷张大嘴、一脸难以置信的表情。

    “结束了吗?”

    “可他脸上的血痕都没干。”

    “有人看清他的招数吗?”

    人群中议论纷纷。

    末地长身直立,回头侧视众人,脸上血迹兀自未干,缓缓道:“还有谁,不服?”

    这般先挫人锐气,后展尽锋芒,数万人终无一人敢吭声,尊称“末地大魔王”。

    末地魔王建立起笪笼世界第一个王国,号“九州”。九州王国都城丰日城位于无休河上游,沿河设州县,各州中建立武场,分管诸大部落。王国建立后,依然崇尚战争,主张部落间冲突各自武力解决。武场负责传授功法,选拔出众者入王国末日骑士队,对部落的管理则无条法道德,只依这两条规矩:一是背信弃义的叛徒为笪笼人厌恶,纵逃到天涯海角末日骑士队也会亲自出马绞杀,二是不可无故打杀十六岁以下的少年,除非是孩子先动手,其余的通通不管。因此,此世界的斗争丝毫不减、从无间歇。

    瑞霭给希言讲完上述故事,希言深怜悯此世间众生,忧愁合掌道:“此世间可有善法流通?”

    瑞霭思索道:“相传两千年前,笪笼有佛出世,名无上光明如来,此佛教化一方,佛灭度后一百年时人焚善书、坑僧道,佛灭度后五百年世间再无任何善法。”

    希言长叹一声,寻思娑婆世界曾有释迦牟尼佛出世,佛入灭后五百年为正法时期,一千年为像法时期,接下来一万年为末法时期,离佛越远则信仰善法者越少,修行证悟者更稀,而笪笼世界仅五百年便无善法,如何不令人惋惜?

    希言具足慈悲,道:“但愿我等能度此世界有缘众生。”

    希言离去日,与众居士道别,见明空道:“大唐盛世,诗歌如明珠尤为璀璨,在你之后出了一位著名诗人号太白,有一句颇具禅意的诗,今当远离以诗相赠,愿早日成正果。”

    明空合掌道:“洗耳恭听师兄教诲。”

    希言高唱道:“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唱罢飘然而去。

    明空心道:这白鹿,究竟放在哪里?思索良久倏地豁然开朗,放声大笑。

    冰心怔怔地看着希言离去的背影,缓过神来自与明空等修行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