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双全朱厚照
繁体版

第四十五章 豹房

    朱厚照在皇店开业的前几天上了“最后”一次朝,这次之后他就开始打算让刘瑾闪亮登场了,他也不打算经常上朝了,还要经常流连文官们认为的不“正经”场所。

    比如他就打算现在就装修一下豹房,然后搬过去在那边常住,而且豹房也在西苑,跟研究院不远,这方便他对研究院的进度掌控。

    其实他还打算再去找点会炼丹的道士,毕竟他们可是大明朝的“化学”先锋,许多东西都是在道士手上发明的,比如火药就是炼丹的时候意外发现的。

    当然不是什么样的道士都要的,肯定要优中选优,主要是找道士这方面文臣肯定会被刺激到。

    刘瑾还在弹劾的题本中找到了王守仁,并且告诉了朱厚照。

    他没有说别的,暗示了刘瑾让他把王守仁弄走,弄的越远越好。

    这次上朝就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户部尚书韩文提出了关于超发盐引的事情。

    当然这个事件引起了朝堂文臣极力的支持,周寿和张鹤龄根本无力反抗,在朝堂上只有寥寥数人帮着说话,还是人微言轻那种。

    不过朱厚照当庭按下了,表示要再议。

    张鹤龄和周寿轮番找朱厚照求情,但是朱厚照不可能答应,就是说朝臣现在都在反对,他还跟两位皇亲国戚说了,刚刚登基,朝臣都在反对,他根本就没有办法同意。

    张太后知道这件事也找来了朱厚照,但是朱厚照也是原话和她说,气的张太后也没有给他好脸色。

    朱厚照当时也是面色阴沉的走出了太后寝宫,走出宫门的时候他还回头看了看,心说张太后啊,你怎么就看不清呢,为什么要那么偏袒你的弟弟和亲族?

    张鹤龄和周寿无奈只能接受条件,要么将剩余的盐引正价银补齐,要么就没有了这一批盐引,他们俩舍不得这么多的盐引,只得恨恨地去交钱。

    通过这一次,他们俩家的财产直接都交出了一半。

    户部收到了不菲的银两,皇店也按照计划从中分走了一部分。

    然后朱厚照就开始不上朝了,不过政务还是照常处理,内阁文臣想见皇帝也随时能见到。

    京营在锦衣卫之后也清查完毕了,不过朱厚照看到英国公张懋和刘大夏递上来的题本时有些不敢置信,将近十五万人的十二团营,现在只能从中选出精锐六万五百七十四人。

    剩下的人不是老弱病残,就是吃空饷的。

    而且这京营虽然还剩下六万多人,但是这里面还有许多军官私役隐占,这六万人的战斗力也要打一个折扣。

    于是朱厚照让张懋先带着这些精锐操练,不过之前有人弹劾张懋,说他以旧穹爵,而无战阵谋画之效,还求朱厚照换个能人清查京营,反正题本里说的很难听,基本上就说他啥也不会了。

    不过朱厚照留中不发,现在他不知道谁能操练京营,只能先让张懋继续操练,等有了合适的人选再让张懋卸任吧。

    等过一阵子京营的老人们战斗力提升一部分,再考虑裁撤掉吃空饷和老弱病残吧,然后从边军调一部分人充入京营。

    至于裁撤下来的那些人,朱厚照得想个办法安置,毕竟都是底层军户,而且人数肯定不会少,虽然吃空饷的人多,但估计最后也是得有个几万人。

    这些人要是被利用了,或者找个山头当强盗去,才是得不偿失。

    刘大夏就不给他安排这种事务了,他现在就开始要清除文官的一部分影响。

    以文御武还是有很大的局限性的,文官也不是所有人都是王守仁那样的,战争还是交给会打仗的人来。

    ……

    豹房。

    其实豹房只是一个称呼,而且也不是弄一个宫殿专门养豹子,就在皇城的西苑太液池西南岸,临近西华门的地方,即后世的北海公园西面。

    这两个月朱厚照基本上都在豹房周围活动,他是看着豹房扩建的,在原有的宫殿上修缮了一部分,也新建了一些房间。

    现在的宫殿大大小小有二十多间,当然了动物们都不在宫殿附近,而且他还找了一只豹子,要不然豹房不就是空有其名了吗?

    朱厚照安稳的看着礼部送上来的选秀名单,上面有大概将近两千人,不知道这里面有多少是送礼来的,上面的秀女家庭基本上都是小门小户的嫡女,家庭官位最高的也不过是五六品的文臣武将。

    朱厚照琢磨着其实朱元璋这样限制外戚没啥用,选完皇后不还是得给他们的家庭赐爵位吗?那不也是进入了勋贵圈子内吗。

    就像是周家和张家,之前都不是贵族,张鹤龄的父亲张峦,也不过是个国子监生员,最后不也是给了侯爵吗,死了还追封一个公爵。

    而且现在据朱厚照的了解,宫中是从民间选择,但是文臣武将却开始联姻了,就比如李东阳娶了成国公的妹妹。

    这可不是一个好现象,文臣武将互相联姻,互相能支持,而皇帝从民间选择却没有什么助力,虽然朱元璋是控制了外戚干政的现象,可是臣权现在过大,没有能与之对抗的势力,那臣权就直接对上了皇权,抢夺皇权的空间。

    朱厚照的想法就是搞出外戚来,然后他们之间就会产生利益冲突,这样臣权就不会直接针对皇权,皇帝就可以居中调和。

    这样一来,以后朝堂就会有三方势力,文臣一方,宦官一方,外戚一方。

    朱厚照现在就打算打破朱元璋的规定。

    《皇明祖训》中虽然是说,凡天子及亲王、後、妃、宫人等,必须选择良家子女,以礼聘娶,不拘处所;勿受大臣进送,恐有奸计。

    他打算针对“勿受大臣进送”玩一个文字游戏。

    我没有受大臣进送,我是主动要求他们把女儿送进宫来的,这样不就绕开了皇明祖训吗?

    而且朝臣敢说自家的女儿不是良家女子吗?说了的话怕不是以后都嫁不出去了。

    朱厚照想到这就想笑,然后直接把名单递给了刘瑾。

    他说道:“让礼部再次选人,告诉他们再挑选良家女,不要只从民间选。”

    “是,皇爷。”

    刘瑾出了豹房,一路上琢磨皇爷是什么意思,不要只从民间选择,那就是让礼部也从各朝臣家挑选呗?

    刘瑾带着人出宫到了礼部,将名单还给了礼部左侍郎李杰,说道:“陛下不甚满意,还请礼部重新择选秀女进宫,不要只从民间选择。”

    李兴仔细地看了看名单,疑惑地说道:“刘公公,这名单有何问题?本官选择的都是良家女子啊,陛下这是何意?”

    “咱家只是传达圣上口谕,望李侍郎知晓,咱家还有要事,这就回宫了。”

    刘瑾不搭理李兴,出了礼部。

    李兴脑海中回想着,不要只从民间选择,这是何意?难道也要从勋贵和大臣中选择吗?

    可是《皇明祖训》中说了勿受大臣进送啊,不行,我得去找大宗伯问问,这可怎么办。

    李兴拿着名单急切切的找到了礼部尚书张升,说道:“大宗伯,陛下将秀女名单打了回来。”

    张升安抚着说道:“世贤啊,慌慌张张干什么,打回来就打回来呗,遇事要静心。”

    “大宗伯,静不了啊,陛下说……不要只从民间选择。”

    “什么?”

    张升听到也有点不理解,陛下这是要打破《皇明祖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