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双全朱厚照
繁体版

第八十九章 我改的就是定制!

    “朕倒是不认为有违太祖初衷,自太祖时期本就优待官员和士人。”

    刘健说道:“陛下,官员俸禄为定制,这是太祖所定。”

    朱厚照说道:“时移世易,世界上哪有一成不变的?况且现在官员俸禄略低,有些人就想着收受钱财,去年那个户部左侍郎,不就是为了几千两,把朝廷的盐引低价卖出去了?”

    刘健却是不同意,说道:“陛下,贪腐是个别官员的品德问题,陛下可命六科及都察院加强监督百官,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朱厚照却说道:“六科和都察院最近可是很忙啊,哪有时间监督百官呢?”

    刘健知道朱厚照说的是什么,最近许多人都在上书,请陛下按照皇明祖训来选择秀女。

    他说道:“陛下,天家无私事,况且怎么选择秀女,早已有定制。”

    朱厚照不想跟他们在秀女这件事上纠缠,转而说道:“既然首辅提到了六科和都察院,朕倒是想到了一件事,这是受到首辅的提醒,要不然朕还想不到呢。”

    朱厚照顿了一下说道:“首辅,上一次京察是哪一年?”

    刘健拱手说道:“启奏陛下,弘治十七年制定京察每六年开启一次,下一次京察应在正德四年。”

    京察,是明代首创的考察百官的制度,洪武初年的时候,明朝刚刚建立,当时执行的是三年一考,九年期满,三考之后,不合格才会罢黜。

    京察时间并无固定,是根据需要来举行,之后在明英宗朱祁镇时期,才把京察制度定为十年一次,但是弘治中期,朝廷有人对于京察的时间过长,经过了多年的提议,才改为六年一次。

    而京察其实是主要对五品一下京官考察,四品以上是自行对皇帝自陈政绩。

    “朕自登基之后,观朝廷上下,人浮于事,各个衙门之间推诿扯皮甚多,正好今年改元,朕有意改一改这风气。”

    刘健一时间脸色有点不好,说道:“陛下,京察自从弘治十七年由十年一次改为六年一次,孝宗皇帝陛下对此甚为同意,当时昭告天下已为定制,朝廷岂能朝令夕改,还望陛下慎思之。”

    朱厚照在心里冷笑一声,定制?又是定制!我改的就是定制!

    “首辅说的问题,朕已经考虑到了,不过朕意已定。”

    刘健皱起了眉,他知道今天出了宫,恐怕他会被人弹劾,说他妄起京察,意图排除异己,这不是没有可能的,可是圣意已定,虽然圣上年龄不大,但是却是个有主意的人。

    朱厚照坐在龙椅上面,手中拿着一块翡翠玉佩把玩着,这个是他从内承运库随便挑选的,水头很好,没有杂质,放到后世,怎么样也得卖个几十万。

    吏部尚书马文升说道:“陛下,京察一事还是按照弘治十七年的定制,这京察一开,恐怕两京官员会误了公事,且都察院和吏部事务繁忙,恐怕无多余精力开展京察一事。”

    朱厚照知道他们会提到这件事,遂说道:“这个也好办,朕已经考虑到了吏部和都察院事务繁忙的情况,毕竟还是朝廷公事为重,朕这个想法可能思虑不周,各位大臣听一下,也好做个补充。”

    马文升面上的表情凝固了,干巴巴地说道:“请陛下示下。”

    朱厚照笑眯眯地说道:“朕打算临时设置一个部门,从各部和翰林院等部门中抽调一些人,之后各部院,吏部考功司和都察院协理,临时负责京察一事,之后再将他们遣回原职,这样如何啊?”

    朱厚照本来是想直接成立一个部门,但是内阁和各部尚书肯定会对此事发表自己的看法,现在朝廷冗员这么多,增加部门不是增加了朝廷的开支吗?

    临时设置部门就不存在这些问题了,对于临时部门拿走的一部分权力,他们心中的抗拒不会那么大。

    不过马文升却是不同意,这京察一事本来就是他吏部主要负责的,京察还是考功司重要的一项权力,这要是被分走了,他睡觉都睡不安稳,既然无力反抗,那么还是把权力握在自己的手中吧。

    他说道:“陛下,京察本就是由吏部负责,其余部院之人对京察流程不熟悉,恐怕会耽误了京察,此事还是由吏部负责为好,就不用额外设置临时部门负责京察了。”

    朱厚照仿佛意料到了马文升的想法,毫不在意地说道:“既然吏部想负责京察,那就负责好了,由吏部主持本次京察,都察院协理,不过……这个部门还是要设置的,负责京察的拾遗补缺。”

    马文升说道:“陛下,按照以往惯例,拾遗补缺一事乃是由都察院负责。”

    言外之意就是,陛下你别临时设置部门来抢都察院的权力了。

    朱厚照摆了摆手说道:“朕说的拾遗补缺,跟都察院的不是一个,是为了核实吏部京察过程中是否有瞒报、漏报、虚报官员考核之事。”

    朱厚照已经说到这份上了,在场的众位大臣更加无法反对了,再反对恐怕就会被怀疑自己是不是有什么问题。

    “这个临时部门就叫做,两京临时制置监察院。”

    李东阳问道:“陛下,两京临时制置监察院由谁来主持?”

    “李卿有什么提议吗?各部尚书和内阁有什么提议可以说一说。”

    李东阳思索一番说道:“臣认为可以由内阁进行廷议,之后选出几人供陛下参详。”

    朱厚照摩挲了一下玉佩,说道:“可。”

    “正好内阁和各部尚书都在,现在议一下吧。”

    李东阳愣住了,他提出进行廷议,本意是拖延一下,之后再提几个自己熟悉的人。

    在御书房的众位大臣也很错愕,看来陛下要举行京察的心思很重啊。

    刘瑾召唤了几个小黄门,端着笔墨纸砚分发了下去,还有几人拿着纸笔在一旁记录。

    经过一番讨论之后,小型的廷议举行完毕,刘瑾拿着一份名单上来,放到了桌子上。

    朱厚照拿起来仔细看着上面的名字,划下去了几人,填上了焦芳的名字,重新递给刘瑾,示意他把名单拿下去。

    刘瑾看着皇爷写下焦芳的名字,心中也是一喜,脚步轻快地递到了刘健的手中。

    改了名字的名单在各位大臣手中转了一圈。

    看过名单的人,面色不一。

    李东阳面色不变,别人也看不出来他到底有什么想法。

    又经过了一番讨论,李东阳罕见的主动提议焦芳担任监察院主官。

    而其余的人自看完了陛下写上的名字,就知道别人没机会了,索性全部同意焦芳担任。

    自此,焦芳全票通过。

    朱厚照说道:“既然诸位大臣都同意了,那焦芳以吏部左侍郎兼任监察院右都御史,协理此次京察。”

    朱厚照自己写了一份圣旨,盖上了玉玺,让人拿着去六科备份。

    在场的诸位大臣见此事告一段落,纷纷准备告退,朱厚照却拦下了他们。

    “还有一事,前段日子,首辅还有几位尚书,都告了假,说自己身体不适,休息几天,朕都准了,但是呢这出现了些小问题,内阁的公务出现了处理不及时的问题,这几天朕考虑了一下,内阁的事务确实比较多,又很忙碌,而内阁的人又比较少,朕觉得内阁是时候该扩充一下了。”

    朱厚照盯着眼前的这些大臣,看看他们有什么反应。

    刘健听完朱厚照说的话,主动告罪道:“启奏陛下,老臣耽搁了内阁公务,还请陛下治罪。”

    朱厚照赶忙说道:“首辅,你这是什么意思,朕没有怪罪你的意思,朕就是觉得内阁事务繁多,而且你们的年岁都比较大了,如果你们要是出了什么意外,那不是国家的一大损失吗?”

    “增补阁臣也是为了你们着想。”

    谢迁跟着说道:“陛下,首辅每日为了公事,费尽了心思,耽误公事实属意外,还请陛下宽宥之。”

    朱厚照安抚着说道:“首辅,内阁为了朝廷,付出很多,朕深知,所以你就不要说什么治罪的话了。”

    “来人,快把他们扶起来。”

    朱厚照说道:“行了,今天就先到这吧,内阁准备一下增补阁员的廷议。”

    李东阳拱手问道:“陛下,内阁增补几位阁员,还请示下。”

    朱厚照心中早就有了想法,但还是思考了一会,说道:“暂时先增补四位吧,之后看情况再行增补。”

    “谨遵陛下旨意。”

    ……

    圣旨到了吏部,在衙门的官员都出来迎接了圣旨。

    焦芳跪在前面听完圣旨的时候,人都愣住了。

    他不仅是听到京察愣住了,他还被升为了右都御史,这个消息可是很令他震惊。

    右都御史可是正二品,虽然名义上不如左都御史,可是左都御史和右都御史都是都察院的堂官,可能有些事情是左都御史做主,但两个官职却都是正二品,没有品级之差。

    而自己现在是吏部左侍郎,官职只是正三品,这就相当于跨了一大步,已经挤进了顶层官员之列了。

    虽然这个部门是临时的,自己也是兼任。

    但是自己担任过了正二品职务,就算之后临时部门撤销,之后再提拔可就容易多了。

    焦芳欣喜地接过圣旨,喜笑颜开的跟刘瑾说道:“刘公公,可有闲暇?去我公房坐一坐。”

    “同去,同去,咱家先恭喜焦侍郎了,哦不,焦总宪!”

    焦芳笑呵呵地摆了摆手,说道:“刘公公太抬举我了,请,我那有上好的茶叶,刘公公润润嗓子。”

    刘瑾和焦芳对坐,茶盏中的茶水冒着热气,刘瑾端起来抿了一口。

    “焦总宪,你这茶滋味不错。”

    “刘公公太抬举我了,我这总宪是个临时的,到时候监察院撤销了,我这总宪也就当到头了。”

    刘瑾不以为意地说道:“焦总宪不要这样说,咱家却是认为这是个机会。”

    “哦?此话怎讲?”

    刘瑾没有接话,转而说道:“焦总宪可知,今日不仅是设置了这监察院,陛下还要增补阁员。”

    焦芳一时间没拿住茶盏,茶水撒了出来。

    匆匆擦过之后,焦芳疑惑地问道:“这……刘公公,陛下怎么突然想起增补阁员了?”

    “陛下说的是首辅请了假,而内阁的事务有繁多,有些耽搁了,所以想着增补阁员,分担内阁的压力。”

    焦芳此时心中也有了计较,面带希望地问道:“刘公公,你觉得我有机会吗?”

    刘瑾摇摇头说道:“这可不好说,内阁也没有以右都御史跻身内阁的,都是各部尚书和侍郎。”

    “这京察在即,估计等京察结束,内阁也已经增补完成了。”

    焦芳虽然有点遗憾,但是他知道自己临时升了官,暂时是跟内阁无缘了。

    刘瑾此时正色道:“焦总宪,这监察院陛下可是寄予厚望的,你要用心啊!喝了这碗茶,总宪跟咱家进宫谢恩吧。”

    焦芳一时间没有想到这层,他光想着升官了,唯独把这件事忘记了。

    他感激地说道:“多谢刘公公提点!”

    刘瑾倒是慢条斯理的喝完了茶,焦芳却是只润了润嘴唇,面色虽然平静,但是手上的小动作也是暴露了他内心的紧张。

    “刘公公,这监察院现在就我一人,其余的人去哪里抽调啊?”

    刘瑾说道:“这事咱家可不知道,不如一会你谢恩的时候问问陛下?”

    焦芳点了点头。

    不多时,焦芳跟着刘瑾进了宫,在豹房外等着传唤。

    “传焦芳觐见!”

    焦芳低着头疾步地进了豹房,跪了下来说道:“微臣焦芳拜见陛下,陛下简拔微臣,臣必不辜负陛下皇恩,用心做事,尽心竭力完成京察一事。”

    “平身吧,给焦总宪赐座。”

    焦芳坐在了凳子边,身子微微前倾,做出聆听的样子。

    朱厚照此时已经换了装扮,不是在御书房的那副衣服,换成了更加舒服的便装。

    “焦总宪,你现在是监察院的主官了,关于京察一事,你有什么想法吗?”

    “微臣不知,请陛下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