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时空的征战
繁体版

第31章 分田到户与郡县制

    水泥研发出来以后,夜君大笔一挥,一份份文件下发到各村镇,大力规划秦地的所有马路硬底化,所有水渠硬底化,所有河堤都是水泥砌筑。

    水泥厂面积持续扩张,人手一再增加。24小时工厂不停歇地三班倒作业,有些岗位甚至要加班加点才能完成生产任务。每日生产的水泥根本供不应求,货运马车排队在厂门口等着,生产出来的水泥连进入库存的机会都没有。

    一段时间后,秦地大变样,原本泥泞的马路变得平坦坚硬,水渠河堤都如钢铁般坚不可摧。

    夜君站在高处,俯瞰着这片土地,看着这片土地日新月异的变化,心中满是自豪。

    所有工厂,村,镇之间的道路全部逐步实现硬底化,河堤也在水泥的帮助下逐步加高,夜君曾经一直担心洪涝灾害,河堤会崩塌,现在一直提着的心终于放下来。逐步完善生活设施,改善人民的生活轨迹。

    路通财通,财通家旺,人民富足安康。

    如今秦地有村庄160多个,5个镇,平均每个镇下管辖50多个自然村,一共人口48多万。种植粮食的良田300万亩,每亩田平均每年能产1万斤粮食,菜地5万亩,牧草田30万亩,生产牧草供应鱼塘,养猪场,军马场等,鱼塘20万亩,土猪养殖场24座,每座养猪场年产9000头猪以上,军马场6座,每座军马场可以年产3000匹军马以上。“赤星”牌水泥厂一座,预计水泥年产量可以实现10万吨以上。“飞驰”牌车辆制造厂一座,平均每天能生产10辆车。

    夏收的粮食还有50万斤存放在系统空间仓库。上次在大乾城售卖的大米就是秦地生产的。

    秦地已经实现了食物自给自足,是时候实现分田到户了,这可有利于刺激民众积极性,精耕细种,提高效率,提高产量的大件事。

    为了进一步促进秦地的发展,夜君决定推行分田到户的方案。他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民们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在经过深思熟虑后,夜君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方案:将集体的田地分给每个家庭,让农民们自主经营。

    在村里的广场上,夜君向村民们详细介绍了分田到户的好处。他的话语朴实而有力:“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主人,我们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把田地当成自己的家,用心去经营。”村民们的眼中闪烁着兴奋和希望的光芒,他们已经厌倦了集体经营的僵化体制,渴望能够拥有自己的田地。

    夜君召集各村长、镇长,宣布分田到户的计划。

    大会上,夜君站在讲台上,目光快速扫过在座的每一位村长,镇长。他清了清嗓子,开始再次详细解释分田到户的方案。

    “我们的土地,是大家用血汗换来的,是他们用生命保护下来的。现在,我们有责任,让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家庭都能享受到丰收的喜悦。”夜君的话语充满力量,每一个字都像是铁锤般砸在每个人的心上。他深知,要将田地分到每个家庭,必须考虑周全。于是,他召集了村秦地的镇长村长过来,共同商讨如何公平合理地将田地分配给每个家庭。

    他们决定,按照家庭的人口数量来划分田地。每个家庭都能得到一块属于自己的田地,可以自由耕种,收获归自己所有。这样的制度极大地刺激了民众的积极性,大家都争相精耕细作,期盼着丰收的季节。

    他描述着分田到户的细节,如何划分土地,如何分配农具,如何保障每个家庭的权益。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对未来的期望和对人民的关怀。

    夜君站在高台之上,声音洪亮,宣布着分田到户的计划。台下的村长、镇长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不久,秦地的田野上热闹起来。农人们欢声笑语,在分得的土地上劳作着。每家每户的男女老少齐心协力,他们用“赤星”牌水泥修筑田埂,将一块块田地围起来。孩子们在田间奔跑嬉戏,仿佛在庆祝这个伟大的时刻。

    通过统计秦地,专业士兵有20000人,养殖场职工30000人,各工厂职工40000人,剩余39万人种田为生,每人分田2亩。剩余222万亩田,其中100万亩为秦郡所有,采取出租的形式分租给各村镇,每年收税3000斤一亩,分两次收取每次1500斤一亩,分别在夏收以及秋收之后。另外122万亩分摊给各村,作为村集体用地所有。各村可以出租给村民,也可组织村民集体种植然后分摊收入所得,村所得的收入除了用于集体日常开支,其余的需要用到公共建设,不得贪墨。分田到户的田地永不收税。

    通过这次对秦地的深入了解,夜君发现了现有的管理体制是非常不适合一个庞大机构的有效运转,体制必须改革。

    经过深思熟虑,秦地建城,采用郡县制管理。以关卡出口为中心建立秦县,占地秦地中间的南北方向100公里,北边划为咸阳县,占地南北方向200公里。南边划为南秦县,占地南北方向200公里。

    郡府衙门为独立管理机构,统管三县,行政机关设置在秦县。每县单独设置县府衙门。

    郡府设置3个主要职位,分别为:郡守,郡丞,郡尉,以及各种协助跑腿或者记录的小史。

    郡守:每月俸禄90石,主要负责政治和行政管理,监督与管理郡内的政治与行政事务。确保秦郡的法令得到执行,维护秦郡的权威与统一。负责征税、财政管理、公共秩序与安全维护。

    郡丞:每月俸禄70石,协助郡守日常行政工作以及征税、财政管理、公共秩序与安全维护等。

    郡尉:每月俸禄70石,协助郡守统管郡内所有军事、治安活动,负责招募训练士兵,郡内日常治安维护,战争时带兵出征守卫秦郡。

    每个县设立5个主要职位,分别为:县长、县丞、主簿、县尉、典史。

    县长:每月俸禄50石,县衙里最高的领导,负责一县的军政、民政、行政、财政、司法等所有事务统管,执行郡府下发的各项政令。

    县丞:每月俸禄30石,需要协助县长处理各种政务事项,包括制定政策、安排行政任务、处理行政文件等。管理财务,包括收集税款、开支统计、粮食储备、公共建设。

    县尉:每月俸禄30石,统管县里的所有士兵,协助县长负责一县的治安和抓捕盗贼的工作,负责士兵训练以及日常治安巡逻。

    主簿,每月俸禄25石,协助县长典领文书,办理事务,主管县里的文书和户籍等工作。

    典史,每月俸禄20石,协助县长审查案件执行律法。主要职责包括但不限于缉捕、监狱管理和整理律法案件文书等工作。

    夜君又将目光转向了秦地的军队,他明白,要保证郡县制的顺利推行,必须要有强大的军队作为后盾。于是,他开始着手整顿军队,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军事训练计划,旨在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和忠诚度。

    与此同时,夜君还宣布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秦地将举办公开科举考试,选拔人才管理秦郡。

    这个消息迅速传遍了整个秦地,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人们纷纷表示,这是秦地走向繁荣昌盛的重要一步。

    秦郡以及各县的主要官员一共18人由夜君根据平时表现的工作能力直接指派。其他小史之类的通过统一举办的科举考试筛选,成功录取的人收到任命书后即时上任。

    思考完善以后,夜君的文书在第二天就发往秦郡各地行政管理单位。

    指派的18主要官员,单独收到了一份任命书,第一时间骑马赶到夜君指定地点,主持县府,郡府的建设工作。

    夜君坐在书房中,窗外的秦地夜景如同一幅画卷。他心中明白,郡县制的推行,将会为这片土地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而这场变革,需要每一个秦地人的共同努力。

    他缓缓打开窗,深吸了一口清新的空气,目光投向远方的田野。那里,是他曾经立下誓言的地方,也是他为秦地未来的奋斗之地。

    他知道,郡县制的推行不会一帆风顺。但他坚信,只要心中有梦,只要秦地人民团结一心,没有什么困难能够阻挡他们前进的步伐。

    回想来到秦地这段时间的所有经历,心中思绪万千,久久不能平复。

    由于分田到户,郡县制的实行,在秦地的各个角落,建设的进度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咸阳县府,一队队工人正在紧张地修建着大堂、府衙、仓库等建筑。他们的身影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勤劳,汗水和泥土混合在一起,成为了这片土地上最美的风景。夜君心中感慨万分,他知道,这些建筑不仅仅是砖瓦和木头的堆砌,更是秦地未来的希望,负责建造的工人都是农闲的农民,田里的活干完了,出来工作一段时间,赚些工钱补贴家用,帮政府干活有饭吃还有不错的工钱收入。

    南秦县府,与咸阳县的繁忙景象不同,这里更显得宁静而有序。他们没有特别需要建设县府,直接将之前的办公场所改造一下,将南秦县府的牌匾挂上就开始营业办公。

    一段时间后各府衙门前的大街上,商铺陆续开业,居民们络绎不绝地前来购物。夜君看着这一切,心中满是欣慰。他知道,这些商铺和居民,正是郡县制带来的新生活方式的见证,经济开始流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