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清待展之
繁体版

第四十二章 温家。李氏。

    温家,在陶然城是首屈一指的富户,所做的生意广布三国,从钱庄米粮到布匹胭脂,再到酒楼客栈,可说是遍地开花。

    前些年温子清的祖父去世,因家族人丁并不兴旺,祖父唯一的兄长成了温家辈分最大的长辈。温长林平日里忙着打理生意,族长的身份就落到了温子清伯祖父身上。

    温家也算是世代经商,只是一直做些小本生意,到了温子清曾祖那一代才算逐渐兴旺。

    后来在温子清祖父的经营下,温家逐渐在陶然有了名声,但与当时的李家相比依旧是不值一提。

    二十三年前,李家在江南一带颇负盛名,与如今的温家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李蕙华的父亲李茂良同现在的温长林一样,是当时的江南商会会长。

    但不知何故,一夕之间李家几十口人,除了李蕙华,其余全没了踪迹,可谓生不见人死不见尸,如人间蒸发了一般。

    出人意料的是,没过多久,李家小女带着部分生意和人脉关系嫁进了温家,一时间流言四起,说什么的都有。

    有的说李家得罪了不得了的人,有的说就是李家小女联合温家害了李家满门,众说纷纭。是否离奇,合理与否,无人在意,只图个热闹。

    时年,李蕙华只有十六岁。李蕙华自小头脑就很灵活,对数字极为敏感,是个经商奇才。李茂良还在时,生意上有不少主意都是李蕙华出的。

    因为江南一带主要存在的就是商户,官府衙门每日要处理商户的问题多如牛毛。于是商户自发成立了江南商会,由江南财富排名前五的商户家主主理,商会会长每年重选一次。

    江南商会在江南一带是有绝对权利的,甚至可以直接影响各商户之间的合作,有了纠纷也是由商会出面调停。

    在李蕙华的帮助下,温家在江南商会的地位越来越高,十五年前温长林当上了商会会长,如今已是连任时间最长的会长。

    几十年如白驹过隙,世人仍不知当年李家消失真相为何。江南商户也只知温家,无人再提李家。

    然而,在外人看来是温家产业遍布天下,但实际上温家大半产业是靠着李蕙华在打理。且那些靠着李蕙华起来的产业生意也是在她自己名下,温长林几乎从不过问。

    温长林是个知足的人,他深知温家能又现在的繁盛景象,大多归功于李蕙华。他虽有些生意头脑,但终究过于迂腐谨慎,很多事情若不是李蕙华在后面撑着,温长林虽亏不了也断然成不了大事。所以温长林是感激李蕙华的,他也喜爱这个聪慧果决的女子。

    李蕙华自小在家中被如珠如宝的对待着,李茂良不算是个痴情的人,但是个看人极准的。家中有一妻三妾,难得的是四人相处和谐异常,李家整日都和乐融融的。

    李茂良有五个儿子,却只有李蕙华一个女儿,还是年纪最小的。不说母亲,就是三位姨娘和五位哥哥都对李蕙华是真心疼爱、爱护非常。

    也因如此,李蕙华虽擅长做生意,能看穿生意场的阴谋诡算,后宅之事上却是没什么心窍。且李蕙华素来心善,看她对待并非己出生的大公子和二小姐就知她是个宽厚的。

    大公子温广泽和二小姐温悦心,都是自降生就跟在李蕙华身边长大的。

    白姨娘起初戚戚哀哀想将孩子留在自己身边,还是温子清的祖父发了大火,说嫡母在哪有妾室养育孩子的道理。

    于是,在温子清七岁时,突然就多了个弟弟,当时也是觉得有趣的紧。

    同一个母亲养育长大,温子清同弟弟和二妹的关系算十分亲厚了。

    至于三小姐温玉烟是白姨娘硬留在身边的,因为自己生的两个孩子好像都跟李蕙华更亲,最后这个无论如何都不愿再交出去。

    那会老太爷身子已不算好,又是小女娃,态度并不算强硬。温长林见父亲态度和缓了也不忍见白姨娘伤心就允了。

    现在细细回想,白姨娘真真是个做戏功夫足的,能沉得住气又善于利用人心,生生哄骗了李蕙华二十多年。

    只是白氏到底要如何在这两年间拿到掌家权,又打算如何顺理成章接管李蕙华的产业,还让李家的管事掌柜心服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