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从修炼残本秘技开始
繁体版

第一百零六章 五年事

    由于宗人府没了右总事,府里的一应事务就乱了起来。

    到底是海总事有能耐,三下五除二就将右宗院的一些刺儿头除掉,将宗人府彻底掌握在手中。

    可是除此之外的其余杂务,就交由赵笙来干了。

    一开始不熟练,日子久了也就得心应手了。

    大体方向自己把控,细微之处交给下面的人。

    赵笙空闲下来,坐在大殿内悠哉喝茶,看着外面的人忙忙碌碌。

    “这才是生活嘛!”

    他抿了一口热茶,一脸舒适。

    事情走上正规,他也得以清闲下来,才有心思跟人闲聊。

    这不聊不知道,原来就在自己忙碌宗人府杂事时,外头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国舅张立铨率兵攻伐应州叛军,大获全胜。

    自称应王的叛逆带领寥寥几十人,转进苍茫山。

    张立铨本欲带兵追击,打算彻底剿灭余孽。

    但北境战事吃惊,何千岁带领部队节节败退。

    圣上下旨,令张立铨支援北境,与何千岁携手抗敌。

    应王得以有喘息之机,招兵买马,虎踞苍茫山。

    有了张立铨的支援,北境狼族终于被赶回九境外,其首领可汗甚至险些被擒。

    外面传闻,是何千岁为了抢功,坏了张国铨的谋划,让狼族可汗逃脱。

    张国铨大怒,向圣上参告何千岁。

    圣上下旨斥责何千岁,敕令回炎京告罪。

    北境百姓无不欢呼雀跃。

    许是为挽回颜面,又或是圣上特旨,竟让何千岁绕路前往江南平叛。

    听说那里起了一支叫做陇山军的叛军,都是由穷苦百姓揭竿而起。

    本以为此次剿匪平叛手到擒来,没想到陇山军势头长得太快,在何千岁刚到江南时,陇山军就已占据江南三州之地。

    不仅如此,陇山军内陆陆续续有许多江湖高手加入,战力大增。

    何千岁部队再次大败。

    为保全最后颜面,圣上终于将何千岁叫回炎京。

    当初出师时,斩宗师,平贼逆,率领三军。

    而今灰头土脸,好不颓败。

    炎京上下官员,许多额手相庆。

    赵笙听到后,也是拍手称快,并对那个所谓陇山军来了兴趣。

    他下金陵时,也曾去过陇山,未曾听过有陇山军。

    直到他打听到陇山军尊一个叫做李青丛的仙人……

    不关我事,我什么都不知道。

    赵笙不敢继续打听,老老实实做人。

    再要打听下去,只怕起源就得追溯到他这里来了。

    “当初只是好心救些人,没想到就燃起燎原大火。”

    赵笙嘟囔说道。

    他侧头望向窗外天际,风卷云涌,丝毫不停。

    关上门窗,拉起一个木板竖立,赵笙在上面铺了一张大纸,开始描绘起来。

    停笔,纸上画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大蛇。

    当然,赵笙会说他画的是大龙。

    至于别人承不承认,他不管。

    这条大龙的身躯都用虚化线条,唯有内里的经脉还有心脏处,点上实笔。

    这是他这几个月来研究两本九龙御极功的成果。

    若将皇室功法比作一条大龙,那九龙御极功就是组成它的九个部分。

    内里的经脉代表着沈廉交给他的九龙御极功之一,可助人真气运行无阻。

    于明悟皇室人级功法大有裨益,地级、天级秘技则稍微差点。

    而谷王妃交给他的九龙御极功,其所化像,便是龙之心脏。

    心主火、主神,可助长武夫威力,助人领悟天级功法!

    而这,正是赵笙所需要的!

    他从徐府老太爷手中得到的乾卦行是残本,修炼起来,多有歧义。

    故而徐老太爷练起来,就跟练魔功一样。

    而赵笙所谓的领悟乾卦行真意,在何诚明看来又是不三不四。

    归根结底,就是乾卦行太过博深,又是残本,练将起来,稍有不慎就会走错道。

    而乾卦行又是赵笙跻身后天九重藏神境的希冀,故而不能轻易放弃。

    幸亏他手上有九龙御极功的两本秘籍,耗些年月,总能将乾卦行补全。

    届时,他跻身藏神境有望!

    赵笙低头看着两本九龙御极功,还有一本乾卦行,不由叹了口气。

    慢慢来吧。

    赵笙旋即释然。

    幸亏,自己最多的就是时间。

    ……

    春来秋往,悠悠不知岁月。

    宫里几番寒暑,就已过了五年。

    而今,已是天元二十八年。

    天下纷纷扰扰,不少大事轮番登场。

    譬如北境狼族重整兵马,再次扣关。

    边疆连连告急,圣上再次任命任向璧为北境经略,刘兆虚为北境巡查御史,二人携手,再次北进抗敌。

    但因当年何千岁的“杰作”,北境九边就跟筛子一样,各处防不胜防。

    即便是当年成功抗击狼族的两人,此刻都捉襟见肘。

    甚至到了天寒时节,城中粮草缺乏,二人困守廖州,数次险些被破。

    城中饿殍无算,守卫死伤惨重。

    就在二人准备以身殉国时,一众铁骑从侧方奔来。

    最前方,有人单臂举大纛,猎猎作响。

    “吾乃世宗之子,今奉天灭虏!”

    只见那人身披厚重铁甲,面容英朗,颇有雄主之风。

    “宁王,是宁王啊!”

    廖州城中,有老兵认出来者,泪眼横流。

    当年的宁王坐镇北境,狼族莫不战战兢兢。

    今日宁王举兵前来,便重振廖州城士气。

    此战,宁王铁骑斩狼族八千,大获全胜。

    廖州开城,恭迎宁王。

    任刘二人心知大势已去,带着心腹走出城池。

    因为,宁王在朝廷眼中,是叛军!

    他来救廖州,就要收廖州。

    两人挡不住大势。

    自此,宁王举义旗,言当今圣上视听蒙蔽,佞幸祸乱朝纲,定要清君侧!

    此方,叛军陡起。

    另一方,更南边的江南。

    原本势如破竹的陇山军,欲直接攻陷金陵。

    金陵乃陪都,为大离两京之一,是朝廷之命脉。

    断不能落在叛贼手里。

    圣上派来国舅张立铨重整江南旧山河。

    天光二十七年冬,陇山军大败,溃不成军。

    张立铨欲斩草除根,却被苍茫山的叛军拦截。

    自此,两股叛军合流,逆贼赵应,再次举旗出山。

    史书记,苍茫之乱。

    赵笙却一如既往,待在宫中未出一步。

    且看他推开房门,一身精气神内敛如渊,恍若如山岳一般。

    只站在那里,就如世外高人。

    五年过去了,他也成功破境!

    赵笙,已是九重的藏神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