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回溯师
繁体版

第二章 捡漏不光是技术活,也是体力活!

    老BJ潘家园,国内最大的古玩交易市场,光是商户就有四千多家,从业人员上万,每年成交金额高达数十亿。

    不过,那些就不是黎安所关心的了。

    他只知道,在京城上学的这些年,时常能听到潘家园有人捡漏的传说。

    小的几万,多的几百上千万。

    因为这,他还跟同学一起来这里淘过一段时间,结果自然是钱花了不少,漏儿一个都没捡到,全是些现代工艺品。

    连个稍微有点年头的老物件儿都见不到。

    “但是这次,就不一样了!”

    有“时光回溯”的能力,不说百分之百不会打眼,但至少在年代上,别人没有办法作假,捡漏的话也易如反掌。

    想到这里,黎安找一个地摊,集中精力开始查看。

    一秒,二秒,三秒。

    过往时光被回溯出来,一个乡下中年人用紫砂打造“紫砂壶”的画面,浮现在了他的眼前——那个紫砂壶确实是真的,但它制造出来的时间,不超过一个月。

    “老板,这个紫砂壶怎么卖?”黎安询问。

    闻言,摆摊的老头立刻说:“小兄弟你问这个嘛?呦,你可真是有眼光,这是民国大师……”

    后面的话,黎安自动过滤了。

    一个月的物件,还民国,全称再加个“人”跟“共和”还差不多。

    接着,黎安又看向旁边的一个瓷碟。

    这一次不是乡下老手艺人了,而是一个专门的生产车间,成型、烘干、做旧一气呵成,时间更短,昨天才从外地送到潘家园,被面前这位摊主打包收走。

    是的,打包。

    赝品根本不是按个进货的,而是一进一大堆,按斤称。

    “咦,小兄弟你看中这个碟子了?我告诉你,这可是正儿八经的青花瓷碟,周杰伦的歌儿听说过没有?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摊主说着还唱起来了。

    让黎安相当无语。

    你不是等我,而是等着宰我吧?

    “这个玉烟杆儿,可是‘僧格林沁’用过的……”

    “这个笔可了不得,是……”

    “这块小黑板……”

    黎安本来以为,捡漏是个技术活儿,只要能识别真伪,就是手到擒来,但是真正做起来的时候,他才发现没那么简单——接连看了二十几个东西,要么就是赝品,要么就是年代虽然对,东西却不对,价格还高得离谱。

    根本没什么漏儿可捡。

    倒是摊主,喋喋不休一直介绍,那口才,黎安怀疑他就是上台说脱口秀,都能养家糊口。

    “换一家摊位再看看。”黎安在心里想。

    接着继续看,一个物品三秒,十个半分钟,一百个……实际上哪儿有那么快,加上走路跟思考的时间,一个多小时过去了,他也仅仅看了三家摊位罢了。

    而这三家摊位里,只有一个真正的老物件,还是摊主专门放在里面充门面的。

    要三万才卖。

    “继续,我就不信了,这么大一个市场,就没几个漏儿吗?”黎安不服气。

    这四处寻找的行为,也不引人注目,因为有太多人跟他一样,一个个摊位的寻找真品,甚至一些明显上了年纪的老大爷,都拿着个放大镜不断查看。

    但凡是自认为有点眼里的收藏家,没事儿的时候都会来这边捡漏儿。

    捡到了固然欢喜,捡不到也无所谓。

    当然,打眼了,买到自以为是真品的假货,那就不是无所谓了。

    可古玩的妙处,就在这里。

    有亏有赚,那才好玩。

    “第一次知道,原来捡漏儿不光是技术活儿,也是个体力活儿。”一天跑下去,累得是腰酸背痛腿抽筋,但好东西却一样儿没捡到。

    倒是有几个真货,比如青花瓷碎片什么的。

    可摊主也知道那是真的,卖价很高,买了收藏或许不亏,但却没什么赚头。

    黎安自然不可能买。

    也买不起。

    “我就不信了,偌大的一个市场,就没几件被埋没的真东西吗?”黎安心里想着,走向了下一个摊位。

    潘家园可不讲什么天黑收摊,相反,上班族下班之后,才是人流量最多的黄金时间。

    他们能卖到凌晨三四点。

    反倒是上午,人最少,很多摆夜摊的都不出摊。

    这一次来到的摊位,有两个青色瓷瓶特别显眼,似乎是一对儿,黎安先是集中精神看向其中一个,立刻,过往时光的影像浮现在了他眼前:一个老人,对照着另一个瓶子,用自己的精湛手艺仿制,历时足足三个月,终于将自己此时所看的这个瓶子打造了出来。

    那个老人不是别人,正是打造秦臻手上玉扳指的那位。

    应该是一个专门造假的手艺人。

    只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老人的儿子似乎很不争气,偷偷把他制造的“赝品”跟真品一起拿出去,低价卖给了一位二道贩子,然后几经辗转,到了面前这位摊主的手里。

    “又是个假的……不对,另一个瓷瓶?”黎安看向了旁边那个瓷瓶。

    立刻,过往时光的影像浮现出来:老农从大山里挖回一背篓上等的陶土,十文钱卖给了一个穿着丝绸唐装的中年人。

    中年人似乎是一个手艺人,他在一个转盘上将其捏成瓶状,烧制挂釉。

    一个色彩绚丽的青色瓷瓶,便被制造了出来。

    然后,瓷瓶被他以五百文的高价,卖给了一位达官贵人,作为陪葬品埋入了其父亲的墓穴之中。历经千年岁月,在晚清时期被一伙儿盗墓贼挖出来,卖给了一家当铺。

    最后几经辗转,落到造假老人手里。

    被儿子偷出去,跟赝品一起卖了掉。

    “按照‘回溯影像’的时间看,大约是晚唐,也就是五代残唐前面几十年的东西吧?可惜不是什么名人的用品。”黎安在心里想。

    但是,就算不是啥珍宝,也是个古董无疑。

    “老板,这两个瓷瓶怎么卖?”黎安指着瓷瓶询问摊主。

    这话一出口,摊主立刻眼睛一亮,笑眯眯地说:“小兄弟,这可不是瓷器,而是陶的,也不是瓶子,而叫‘壶’,五代十国的东西。”

    这番话,真真假假。

    真的地方是,那确实是陶,也确实是壶,但要说五代十国的话,只对了一半。

    其中可有一个是当代制造的赝品。

    “陶壶?好像不是什么好东西。”黎安假装被忽悠到,将信将疑地说:“另外,这真的是十国时期的老玩意儿吗?”

    闻言,摊主立刻说:“当然是,我花了好些钱才收过来的!”

    古玩行业,没有骗,只有打眼。

    哪怕明着说是真的,事后假了,摊主也能以自己“打眼了”做推脱,撇得一干二净。

    潘家园的规矩,也是钱货两清,概不认账。

    当然,个别专卖真品,假一赔十的大店例外,但那种店里的东西,价格就不怎么亲民了,寻常人就是“向天再借五百年”,也挣不到买一件东西的钱。

    “高价收的?那多少钱卖?”

    “五千。”摊主说。

    黎安转脸就走。

    他已经确定了,老板并不知道“陶壶”是真的,而是当做赝品在骗凯子。

    因此装作了不打算要的模样。

    确实也没法要,兜里就三千块,根本拿不下来。

    得讲价。

    见他要走,摊主急忙过去拉住了他,说道:“小兄弟别走啊!这是卖给别人的价钱,看你投缘,要不便宜一点,三千?”

    他看得出,黎安是真的看上了这对陶壶。

    可不能错过这笔生意。

    一下子砍两千,也说明这店主真的没当它是好东西。

    不过,这个价格,黎安就要得起了。

    “两千,卖我就要着,不卖拉倒。”黎安压价说。

    他以为得好一番讨价还价。

    却不料,老板爽快地答应了他:“行,交个朋友,收购价卖给你了。”

    毫无疑问,他还是太年轻了。

    换个老手过来,也许讨价还价都能给压到几百块。

    不过也无所谓,这可是晚唐的物件,当初售价都“五百文”,做工精良,不是寻常百姓用的东西,绝对有得赚。

    当然,能赚多少,他就不知道了。

    不懂行情。

    “多谢!”黎安真心说着,扫码付钱,然后提着两个瓶子前往了收购古玩的店铺——他可没兴趣带回家收藏,辛苦一天捡漏儿,为的是卖钱。

    就是不知道,这“陶壶”到底是个啥东西,值多少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