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鹄高
繁体版

第七十二章 举棋不定东州派

    有人和尚书令李严汇报了益州派奏请立鲁王为皇太子的动向。他此刻正在伏案寻思对策,司徒许靖在禁军护军吴懿和领军吴班的搀扶下和黄门侍郎董允来了。从他们的表情里,李严猜测他们已经知道益州派的动向的。

    “司徒大人,您身体有病,怎么也来了。”李严赶紧起身,来一同搀扶许靖。

    许靖位列三公,与李严平起平坐,但因身体欠佳,近来一直在府上养病,身体极其虚弱。他亲自来找李严,表明他也认为事态严重。

    “这是胁迫皇上,益州帮要造反了!”吴懿道。

    李严示意他噤声,请四人入内室,命书童关上门窗。李严请许靖坐主位,自己在旁,大家落座后,李严先道:“诸位,现在是什么时候,即便是有多大的委屈,也不可将自己的主张到处张扬。”

    “尚书大人您是不是太小心了!”吴懿大大咧咧地道。

    “李尚书说得对,咱们得小心一点。”许靖急喘着劝慰吴懿道。吴懿对许靖很尊重,安静下来,不再冲动。

    李严看了眼吴班,怪他怎么没有管好兄长吴懿。吴班解释道:“大人,我压了他一天,现在是压不住了,才让他来找您的。”

    许靖道:“吴懿将军顺便也将我带上了。李尚书,益州上了几十道奏表,行动一致,已经亮明了态度,打出了旗号,咱们还能装作没事人似的,等着他们将鲁王刘永扶上台吗?”

    “司徒大人,咱们东州从来处理事都是主动的,但在这件事上要慎之再慎,我感觉目下还不是时机,因为还没有看清楚对方,不好做回应。董大人和二位将军,你们也说说你们的想法吧。咱们一遭想想吧。”李严心中实际上还没有一个满意的对策,因而更想听听大家的想法。

    “大人,益州派的目的是报仇雪恨,将我们这些外来户都杀害或者赶出去,然后投降魏国,这是明摆着的。”董允的话一针见血。

    但是在李严看来很偏狭,益州和东州结怨已经很长时间了,益州派的目的不可能仅仅是为了报仇,他们一定有更大的目标。

    “对,董大人说得对。另外,他们与东吴也在暗通,一旦掌权,就里应外合消灭我们东州人和荆州人。所以,现在的当务之急是,我们也要上表,要求立梁王为皇太子。”吴懿道。

    武将的想法是简单的,李严想如果现在提出立梁王为太子,势必使国人对东州派产生偏执的想法,尤其是荆州派据此认为他们也要排挤阿斗,那将造成二派同盟的破裂。

    “我想我们东州既不能坐视益州派达成目的,也不能因此让荆州误解,甚至被指责为欲想后戚干政。”吴班因李严警告过他,因而不想重蹈后戚乱世的历史覆辙。

    李严点点头,道:“诸位,你们想过没有,仅以益州派的能力,能不能将鲁王推到太子位上去?”

    几个大臣一愣,是啊,他们因为太冲动,还没有想到这一节。

    “大人,你是说他们还有后台?”吴懿问。其他人点头,等着李严的回答。

    “您看,我病糊涂了。尚书大人说得对,仅凭他们自己的力量是做不成这件事的,一定有人在背后支持他们。李尚书,您知道是谁吗?”许靖道。

    “我正在分析是谁的时候,你们来了。”李严将蜀汉朝堂上有影响力的人一个个地做了分析,没有找到谁能为益州做靠山。

    实际上,能做得了他们靠山的除了他和诸葛亮意及许晴外,没有几个人,比如老臣赵云,目下受皇上器重的昭德将军简雍、镇北将军魏延和阴平郡太守廖化等人,但他们都不是益州的,也不应该和益州派有交集,不可能与他们合流共谋。

    李严将自己的分析和几位讲了,大家一时也找不出那个靠山了,都陷入思考中。

    武将吴懿脾气最急,道:“大人,他们有靠山又能怎么地,皇后和大人您就是我们的靠山啊,他们的靠山能和咱们比吗!”

    “是啊,李尚书,属下知道您是怕皇上对我们东州有不好的看法,怕形成党争,让朝堂混乱,但是如果我们不出手,皇上也不好办啊,益州派提出主张,朝堂上没有不同意见,皇上如何驳回他们的奏请?”许靖道。

    “但是,此事不应该是我们东州做的,而应该是荆州做才是正常的。我这样犹豫的原因就是一定要防止与荆州发生冲突,这是法正再三叮嘱我们的,这是我们东州的底线。”

    李严的话,让大家再次陷入深思。当年东州人为了在与刘备集团结盟中谋得地位,抛头颅洒热血,牺牲了许多杰出的人才,比如法正等人,为蜀汉立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才谋得如今在蜀汉的地位,站住了脚跟。

    许靖:“我们东州很不容易才在有今天的,一是得感谢皇上的知遇之恩,二是要感激诸葛丞相为首的荆州诸贤达,因此我们决不能背信弃义,不能与荆州发生冲突。李尚书想得很周全,我们暂时不要公开表态的好。”

    众人点头赞同。

    吴懿:“二位大人,那我和皇后怎么说?”

    “皇后会理解我们的用意的,你告诉她一定要隐忍不发,不论是谁来鼓动,都不要理会。”李严道。

    “明白了。”吴懿点头。

    李严又强调道:“今后一切行动都由严一人来决定和施行。严拟去找诸葛丞相,与他商议一下,看看他的态度。”

    众人点头。

    “属下有一个建议,尚书令您看成不成?”董允道。

    李严点头:“休昭(董允的字)请讲。”

    “既然我们不能另立门户,何不直接上表皇帝请求赦免刘禅,让其回来,恢复皇太子位呢?”

    “不行,董允啊,你就是太直了,若按你的方法,刘禅万一真的回来怎么办?”李严严肃地道。

    哦,众人这才明白尚书令的真实内心,原来他是想让形势向促使梁王刘理上位的方向推进,他不过想要的是安全稳妥,且不让益州和荆州看出来,他要的是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