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从未来开始
繁体版

7、送礼

    “罗施主,你是否想修行?”灵癫眼光灼灼的看着罗聚义,罗聚义被看的汗毛竖起,回应道:“脚踩飞剑,衣决飘飘,身形俊郎,风度翩翩,万众瞩目,气度不凡,哪个不想?而且修行之人超然物外,像今日我叔父这等小事,一句话便能摆平,哪里需要这么麻烦。”

    “那罗施主可愿拜我为师?修行之中,无外乎佛,道,儒,我佛门内外兼修,功法...........”

    “大师,大师,我这一脉还指望着我传宗接代呢。”罗聚义急忙打断了和尚的话。

    “凉州城外十五里,风门观,施主可凭此信登门拜师学艺。”灵癫和尚又是随手在空气中一抓,拿出一个信封,上面火漆盖着一枚印章,印章图案是一把灵剑的样式。

    罗聚勇:这和尚是这里来炫技的吗?大哥你该不是他的私生子吧?就这么想教你修行啊?

    罗聚义:你才是私生子;

    “只是不知,这修行难不难,我自幼散漫惯了,还是想要轻松一点的生活。”罗聚义讪讪的笑着。

    “有慧根者,一日千里,无慧根者修行百日难有尺寸之功,哦,佛门称之为慧根,道门叫灵蕴,儒家称其为明悟。”

    “那我如何才能得知,我的,慧...灵蕴,如何?”罗聚义笑眯眯的收下了信封,去不去不说,东西先收着,一张道门的入场券,总归值这顿饭钱了。估计灵癫知道他心里的想法,一准气的将金钵扣在他的脑袋上。

    “你加入门派,自然有人测你的天赋。”

    “唉,如果有机会,我自然要去试一试,只不过,眼下要先将叔父这一难关闯过,前途怕是凶险啊。”罗聚义感叹道;

    罗聚勇:只是送个信,有这么凶险?

    “好办,我这里有一套揭谛般若甲,可赠与你防身。”一个暗红色的漆盒,两尺宽,六尺长,突如其然的出现在灵癫手中。

    罗聚勇:听这名字就很霸气啊。

    罗聚义:这和尚真有钱,不,有货。

    “大师莫不是在逗我?”罗聚义迫不及待的打开盒子,一张宣纸之上画着一副铠甲的样子,铠甲画的栩栩如生,金色的锁片,黑色的滚边,白色的护心镜以及能遮挡住鼻梁的头盔;金属锁片上,刻着繁复的文字,形似佛门经文,黑色的滚边里有青色的暗纹流淌,白色的护心镜中仿佛坐着一尊佛陀。

    “你若不要,还我便是。”和尚嘴上虽然这么说,可手上并无动作,罗聚义仔细向着宣纸上铠甲的各种图案看去,只觉得各种图案犹如水波流转,活起来了一般,看的久了,不免头晕眼花,耳边甚至传来晨钟暮鼓的念佛之音。

    “既然送出来了,哪里有收回去的道理。”罗聚义缓过神来,笑嘻嘻的将宣纸放入漆盒中,收到背后。

    罗聚义:赚大了,这是个宝贝啊,这和尚出手很阔绰啊。

    罗聚勇:私生子。

    罗聚义:滚....

    “大师,我也会有凶险的,不知是否还有铠甲什么的送我啊?”罗聚勇满含期待的看着和尚。

    “没了。”灵癫面无表情。

    “没有铠甲相送的话,什么紫青宝剑,月光宝盒什么的,也是可以的。”

    “阿弥陀佛,施主,你所说的,贫僧从未听过。”

    罗聚勇:果然是私生子

    罗聚义:(¬_¬)

    “不过,子纲施主,我观你清气环绕,是少有的读书的材料,如你将来不愿入朝为官,可以修习儒家圣人之法,日后若有所成,教化世人,也是一番功德。”和尚补充道。

    “那修行了圣人功法,可以为官吗?”罗聚勇问。

    “修行之人,最忌讳沾染世俗因果,儒家修行之人也是如此,可以传道授业,却不能身处红尘。”

    “那我要是加入了道门,岂不是不能娶妻生子了?”罗聚义一听急了,心想,我可是很世俗的人,没了因果岂不是很无趣。

    “你可以与同为修行之人结为道侣,这样既能娶妻生子,又不会沾染凡尘了。”和尚解释道。

    还好,还好,看来选择修行这条路,日子还是有点奔头的。

    三人又闲聊到大唐的一些风土人情及日常,直到太阳西沉,三人才结束这次对话。

    ........

    “子纲,你觉得灵癫和尚的建议,我们是不是要采纳?”罗聚勇的屋子内,二人复盘着今天的事情。

    “我觉得没什么问题,虽然不知道为何他要如此帮我们,但是明显是对我们抱着善意的,要不然也不会直接帮我们拿到证据。”

    “我也是这么想的,不过,关于证据,我建议还是誊抄一份,刑部同知,通政司参议,两边各送一份。”罗聚义说着。

    “有备无患,总不是坏事。”罗聚勇也无异议;

    “云生,你说,现在咱们商量这个事,会不会又让那灵癫和尚听了去?”罗聚勇说。

    “你说这些修行的人,都是这么闲的吗?”罗聚义不由得看了看天花板;

    “或许只是关心我们。”

    “其实这个时候,我也想关心一下隔壁的小珊,只可惜没那手段。”

    罗聚勇无奈的撇了他一眼。

    ...............

    数日之后,卯时,县衙之中,知县林峰带着县丞、主簿等一干人早早在大堂外等候,不多时,刑部同知蔡其友带着几个随行的仆役,进入了县衙大堂

    “县太爷林大人,久仰久仰,哈哈哈。”蔡其友一进门便甚为友好的打着招呼;

    “蔡大人一路辛苦,林某多有怠慢,得罪,得罪。”

    二人一通寒暄之后,分宾主而坐,一干杂役搬上事件文案,几名仆从倒上香茶,二人很快便进入了主题;蔡其友将相关文案仔细反看了一阵之后,询问道:“林大人,这卷宗之上,疑点颇多啊,罗守财此人与曲史无冤无仇,为何要行凶杀人呢?”

    “罗守财之前为伍长,同曲史同在边防军中,或许是有私怨也说不定。”县令林峰解释道。

    “那这死者先受刀伤,最后死于弩箭,从职务上看,曲史身手明显强于罗守财,不可能曲史身中数刀,而罗守财毫发未损啊。”蔡其友又提出一个疑点,军中军官,将官以下,几乎都是按即战力划分职位高低的;

    “死者已招供,均是偷袭所致。蔡大人真是心细如发啊,如此明察秋毫,升任刑部郎中,指日可待啊。”林峰及时岔开话题

    “哈哈哈,林大人谬赞了,都是分内之事,做好了,为尚书大人分忧不是,至于升任一事,乃是恩典,不是我等能觊觎的。”蔡其友嘴上虽然如此说,但眼中明显流露出期待之色;

    “这可不是下官我信口开河,蔡大人是不知,去年考核,大人乃是甲等,时至今日还未升迁,只因没有好的位置,那礼部王郎中被罢黜,从刑部调了一个人去补缺,这缺下来的刑部郎中位置,不就正好是蔡大人的嘛。”林知县边说边移步到蔡其友桌子便是,将一沓文书放在文案之上,蔡其友略微抬起文书,扫了一眼下面遮住的银票,隐晦的分辨了一下上面的面额,脸上一瞬间堆满了笑容。

    “想不到林大人远在凉州,都能有此等京城中的消息,真乃神通广大。”这一番操作,蔡其友此刻心思已经不在这卷宗之上了。

    “下官还不是有了蔡大人这样的朋友,才能有这样的消息啊,以后蔡大人飞黄腾达,还能记得下官,下官就知足了。”林峰一语双关,我在朝中有人,我愿意和你交朋友。

    “我怎会有林大人这样的朋友。”蔡其友顿了一顿,“林大人乃是蔡某知己啊,哈哈哈。”

    二人同时哈哈大笑,气氛无比融洽,后事自不必多说。罗守财一案,便顺利审核完毕,只等刑部下发文书,便可问斩,至于其家人,蔡其友建议,既然只是私愤杀人,不涉及其他的话,就没必要将事情闹大,免得惹出民怨,不好收场。林峰也同意附和称是。

    .........................

    从葵阴山小散关出关,向东北而行,一路都是平坦开阔的草原,纷繁的溪水河流自西向东,缓缓流淌,错落有致的镶嵌在这片草原之上,滋养着万物;继续骑马飞驰三日之后,地势缓缓向下凹陷,一片碧绿的,一望无际的湖水静静的躺在大地之上,仿佛皇冠之上最璀璨的那颗宝石,宁静之中透露出睥睨凡俗的傲然之气,当地的牧民都叫它克鲁伦海,它代表着长生天赐予大地的希望与生命;

    越过克鲁伦海,再骑马疾驰十日,一片不知名的草原之上,便是大唐皇帝所率领的军队,三十万大军,连绵不绝,营帐首尾相连,看不到尽头。

    天色微亮,中军大帐之中,将近花甲的同光皇帝李瞻尧,堆着满脸的疲惫,靠在龙椅之上,借着烛光,翻看着奏章。

    “去看看皇孙起来没有,叫他一起来就来见朕。”李瞻尧对着身边的下人吩咐着。半晌,没有回应,李瞻尧抬起头,看着窝在角落里沉睡的大太监安公公,用力清了清嗓子。

    “陛下,奴婢该死,您有什么吩咐?”安公公从角落里清醒过来,打了个盹的他,气色明显比龙塌上与他年龄相仿的主子好很多,意识到皇帝陛下可能有安排,便立刻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

    “叫皇孙李瞩宁来见朕。”皇帝不耐烦的重复一遍。

    “陛下,您又熬了一宿了,您可要顾及身子,休息一会吧。”安公公一脸心疼的表情。

    他确实很心疼,大军一往无前,势如破竹,深入草原如此之深,可至今只歼灭了阿里哒和札木牙部的一半力量,克图汗部半个人影也未见到,而阿剌克部却在五天前,趁着大军立足未稳,主动出击,在中军之中一通截杀,差点结果了老皇帝的性命;虽然最后阿剌克部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可这对强大的大唐远征军来说,就是一个耻辱,而老皇帝也因此一病不起。

    草原之上地广人稀,人口有百万之众,这四大部族,就占了总人口的一半以上,约七十余万人,四大部族仗着自己兵强马壮,在与大唐边关通商之时,常以行商之名,做强盗之事,边境之民,不堪其扰;

    同光皇帝上位以后,整顿兵马,肃清吏治,安定朝纲完毕,便倾举国之力,对草原部族开始了征讨,前两次征讨,草原部族望风而降,献上降书,愿意称臣,大唐也不愿意多伤性命,于是纳降,给予赏赐;可是好景不长,四大部族的可汗出尔反尔,以唐人奸诈为由,又开始了劫掠之事;

    朝廷上下一致商议决定,如果没有一次让草原人铭心刻骨的战争,他们始终无法学习到如何与礼仪之邦相处,于是老皇帝御驾亲征,并给自己出征的部队定了目标:将这四大部族的总体人口控制到四十万以内。

    游牧民族,全民皆兵,为了大唐的后世子孙,这一战,势必要打出五十年的天下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