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煤老板:从1983开始
繁体版

第四十一章杀手锏(求月票,求追读,求收藏)

    朵然很有执行力,第二天就找专业的队伍开始拆房了,老板的要求,贵一点无所谓,但必须是专业的人干专业的活,安全大于天,朵然严格地执行了。

    在学校的隋英明,曹子毅,余文禾三人仿佛换了个人似的,突然醉心于学习了,而且还是那种玩命的学习,仿佛受了什么刺激似的。

    跟着他们的众人也好像收了心,也不再惹是生非,打架斗殴了,好像还听说一中对面拆房子,这些人就在那边看护,维持秩序,怕伤着路上行人。

    隋英明周五放大周回家,竟然钻进自己的房间就学习,好像比隋立媛还努力,搞得隋中群两口子面面相觑,这小子怎么了这是,在外面又闯祸了,隋中群还专门到曹子毅,余文禾两家打听情况,结果那俩小子也是专攻学习了,还到学校调查了一番,也没犯啥事呀,而且学校的老师还说,这几个孩子现在特努力,特爱学习,三家的家长也只能认为是自家孩子突然开窍了。

    只有心思细腻的隋立媛,隐约感觉到和自己情郎张浩宸脱不了关系,心说,还是我们家茄子本事大,都能把几个只知道打架的浪子劝回头。老爸都没他的本事大,嘻嘻。

    周六红都拖拉机厂厂长张援朝和厂总工程师池万仞驱车赶回车队,接受浩宸小老板的“接见”。

    张浩宸觉得,是时候拿出自己的杀手锏了,一是出于自己的喜爱,二是他真的想为国家的农业做点贡献,因为那一寸长的麦芽,始终是他心里的一根刺。

    当然,自己也可以从中挣钱,这不是几全几美的好事吗?

    还有就是,他觉得自己现在就是闷声发大财,煤窑上挣的钱,可不是少数,在卡上闲置着,还不如趁着大好的时代,尽量的把产业铺开,先让它们低调发展,坐等时机。

    也是,现在的煤矿产业可不是千禧年之后,一吨煤七八百,最高一千多的时期,现在人们还没有暴发户煤老板的意识。

    就像是,他突发奇想的三朵酒店,他的想法就是奔着,以后的连锁酒店去的。

    杀手锏说的是农机界的传奇,西疆--2联合收割机。

    这次张浩宸拿出的图纸是农机史上最成功的,最不可替代的一代“机皇”西疆-2小麦收割机,西疆-2的出世可以说是不可复制的成功,她一统小麦机市场长达二十年之久,直到今天仍站在历史舞台的正中央。

    她见证了“三夏”跨区机收“南征北战”的全过程,在实现小麦收获机械化中的作用无可替代。

    她自诞生之日起,就一直被模仿,而她的历史地位,却从未被超越。

    她是一款划时代的产品,是我国收获机械史上无可争议的王牌机型,同时也是我们从往事中搜寻被尘封的“三夏”记忆时,无法绕开的一个符号,一座道标。

    池万仞拿着图纸仔细的观看,有时还会计算几笔,用了好几个小时,他才意犹未尽的放下图纸。

    作为华国工业机械部的佼佼者,池万仞心中很明了,现在国内的五大联合收割机厂---燕京,四平,佳木斯,开封,西疆,各有千秋,技术源头也不尽相同。像燕京联合收割机厂的“燕京”机型,佳木斯联合收割机厂的,1065.1035,四平“东风”的1514.1512等,技术性能和产品稳定性都很不错,用户的反响也不错。

    但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施行后,每个农民分到的土地少则七八分,多则一亩多一点,原来大片的土地被碎片化了。

    上面所说这些机型弊端就出来了,第一是价格高,比如西疆联合收割机厂生产的,西疆--2.5,佳木斯联合收割机厂生产的丰收--3.0等,还有同德国克拉斯联合开发的水稻收割机,市场上要卖到20万元以上,在现今这个时代,就是天价。

    第二个问题就是,这些机型太大,从外国克隆回来时,根据国内的现状,机型尺寸已经是尽最大可能得缩小了,但是应对国内现在几分,一亩多点的地块,机型还是太大了,进地收割,不是稍邻居家的,就是收过去没法回头,而且还有好多田间地头的路太窄,这些机型根本无法通行。

    综上所述,导致几家收割机厂从70年代起发展十多年了,在国内农村一直普及不了,夏收的主力一直是劳苦大众本身。

    而张浩宸图纸上的设计及说明,明显就是奔着作业适用范围广,而且是“身板儿”轻巧灵活的收割机,最主要的是性价比高,根据他的计划市场价将压缩在8-10万之间,这一下就会让市场认可。

    而且本身就参加过“燕京”收割机设计的池万仞还很专业的发现,张浩宸新机型设计的主要技术特点就集中在,脱粒,清选,割台,底盘等几个方面,尤其是在脱粒装置上,他设计采用切流加轴流结合的双滚筒脱粒方式,在缩减了机身的同时,大大增加了机具的适用范围,确保在潮湿,高密度的情况下也能保持良好的稳定性。在清选装置上,他设计的是两层阶梯筛,这将会大大提升清选效果。

    能看出这小子的设计目标很明确,一定要具备强大的脱粒,清选能力,也就是要具备强大的作业适应性。

    池万仞从专业的角度出发,几次翻看图纸,不禁感叹张浩宸大胆的设计风格,如果打造出样机,实验成功的话,后面池万仞都不敢想了,这不是几千块钱的三轮,四轮,这是十万左右的机器,这要是成功推向向市场,挣钱都是次要的,这将是对国内三夏麦收场景一次颠覆性的改变。

    这事太大了,要是试验成功了,这款机器就不仅仅只是引领潮流了,她将会在全国农村,农业,农民当中以核辐射的速度,迅速扩散,因为这款“小快灵”的机器实在是太契合国内三农的现状了。

    如果成功了,这将会成为国内三农收获的命脉,这不喾于是国之重器。

    想法设计图纸都是这小子搞出来的,大方向和细节的得靠他,这次不能让这小子置身事外,要干,也得让他挂帅。

    池万仞不禁感慨,这小子才多大,难道这就是书上说的生而知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