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的快乐生活
繁体版

第十九章 世界线收束

    “李导演,我们公司旗下有一个新人演员,不知道您在下部片子种能不能给他一个机会。”吃到一半,利敏敬突然来了这么一句。

    “哈哈,我现在带你应还没上映利先生就把主意打到下一部上面了,没问题,到时候我会考虑的。”李逸笑了笑,没把话说死。

    “对了,这位演员叫什么名字?”李逸又补了一句。

    “韩志玄,今年刚刚出道,实不相瞒,我也是受人所托啊。”

    “哦?这么说这位还是谁家的继承人?”李逸问道。

    “这倒不是,不过他的确和一位公子有很深的交情。”

    “这位韩志玄是男演员没错吧”李逸听到公子二字,有些不确定的说。

    “没错”

    听到利敏敬这么说,李逸心里忽然涌现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然后他就看见利敏敬对他点了点头。

    “啧,看来交情是真的很深呐”。

    吃饭完,李逸看着两人离去的背影,又想到那位演员,身体不禁打了一个寒颤。

    李逸在聊天的时候得知,这位利敏敬虽然是希捷娱乐现在的负责人,但他本人在公司只持有少量股份,这倒是和艾瑞克的情况比较类似。

    真正拥有决定权的实际上是集团大佬的一个侄子,只是很少出来管事。

    双方今天的谈话也不过是试探一下彼此的态度。

    毕竟是跨国合作,即便两家公司真的一拍即合,想要达成合作起码也得半个多月的时间。且一旦双方在某方面的利益无法达成一致,那这个时间还要无限延后。

    珍珠港的首映是在五月二十五日,由于它长达三个小时的时长导致排片劣势实在太大,尽管是在全美3214家影院同时放映,票房成绩依旧不太好看。

    不过在两天后的阵亡日假期支持下,最终还是拿到了7510万美元的票房。同期票房仅次于97年上映的侏罗纪公园.失落的世界创造的9010万美元,排在第二位。

    在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就是珍珠港在北美上映前,侨居漂亮国的霓虹人因为担心这部电影会引发漂亮国内对他们的方对情绪,曾经多次向迪士尼提出抗议并进行了一场游行活动。

    遗憾的是,迪士尼鸟都没鸟他们。

    时间来到六月一日,就在珍珠港依旧稳居票房榜首的时候,调音师的小规模点映也悄悄开始了。

    按照艾瑞克和福克斯方面的计划,调音师的点映只在北美五个城市二十三家影院进行,而且时间并不确定,一旦发现情况不对立马停止。

    不过他们的担心显然是多余了,二十三家影院几乎场场爆满。

    并且由于现在电影院的观众主力是已经放假的学生,所以几乎每天都有被同学呼朋引伴的喊来看电影却买不到票的情况出现。

    几家已经达成协议的院线公司见到这种情况纷纷表示可以适当扩大点映规模,但在M2和福克斯的坚持下还是保持现状,并在一周之后结束了点映。

    随后,媒体开始发力,将调音师点映时的火爆场景和一些观众的评价做出报道,成功使其热度再次登上一个台阶。

    在调音师的点映结束后不久,M2公司又迎来了另外一个好消息,狮门公司的人上门了。

    贝特在李逸确定好电锯惊魂的最终版本后,就一直往来于北美和其它地区的对cut片比较友好的电影节,尽管很多都是名不见经传的存在,但依旧为这部电影带来了不小的知名度。

    之前也不是没有发行公司找过来,但很多都是抱着发行DVD版本随便捞一笔的意思,即便有想在影院发行的也因为实力一般被艾瑞克拒绝。

    现在狮门的人出现,倒是让一直忐忑不已的贝特松了口气。

    一直在07年以前,狮门都被称为最成功的独立制片公司和电视公司。而且在类似电锯惊魂这种小成本cut片的发行方面也非常成功。

    李逸记得原时空就是狮门的一位导演在某次电影节上看到温梓仁参展的电锯惊魂0.5之后,才决定投资这个剧本。现在倒是有点世界线收束的意味。

    尽管只是一部投资只有一百多万的小制作,但M2也算是最近在好莱坞风头正盛,所以狮门发行部门的主管还是亲自登门。

    不过这次李逸倒是没有参与,他现在在忙着准备调音师的首映,毕竟这可是他第一次正式出现在媒体面前。

    按照双方最终谈好的条件,狮门方面不仅拿到了电锯惊魂的发行,还一口气签下了这个系列未来三部续作的发行权。

    其实要不是M2已经在好莱坞打开了名气,狮门提出的就该是收购该系列的所有版权了。

    “华姐”

    机场,范小胖看见王金华和助手出来之后就迎了上去打招呼。

    “好久不见,你现在可是今非昔比了”王金华看着眼前这个熟悉的小姑娘,有些唏嘘。

    她是来参加电影首映式的,毕竟自家旗下的艺人在好莱坞的第一部片子,热度还这么高,这要是不来的话也算是彻底撕破脸皮了。

    不过华益的另外两位老板并没有一起过来,小王董是抹不开面子,而大王董则是因为在国内有事脱不开身。

    如果按照正常的情况发展,范小胖在确定出演调音师之后华益就应该开始造势的。

    哪怕最后真的票房扑街,也会花钱请媒体运用一些春秋笔法来掩盖。

    最简单的就是把票房数据转换成一下单位,假如调音师在北美只有一千万美元的票房,那媒体也可以说某某明星在好莱坞参演的电影大获成功,当地票房折合软妹币八千万。

    01年国内票房最高的也不过是拿了1.05亿的珍珠港,而本土影片最高的则是四千三百万的大腕。

    这么一对比成绩不就立马变得高大上了?而且国内现在对好莱坞还是非常向往的,一个消息就足以激起不小的波澜。

    而现在的情况是除了一些关注国际新闻的媒体偶尔会报道一下国人导演电影即将上映的消息之外,就基本没什么热度了。

    本来嘛,你不给钱,还没流量,别说替你吹牛批了,想骂都不知道你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