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06
繁体版

第72章汗流浃背

    作文大赛,上午考完,下午便开始了紧张的阅卷。

    大赛官网上公布说,这次大赛的评委人员有二十多名,公布名单的有三位,评论家白业,作家张知录,诗人洪竹。其余,就是“等专家”。

    当然,但作为大佬,自然不会开局就出场。他们要等到京城决赛时,才会参与评选。

    复赛的评委,更多的是邀请市区的教师来做。

    顾立没在网上查到名单,但听语文老师李生白说,这次坐镇市区的,有位知名作家叫何语,也是京城大学的语文特级教师。

    顾立说,乡镇的学生,都是炮灰的存在,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大赛的评选,分为基础分和附加分。

    只要内容切题,结构清晰,语言流畅,基础分都能拿到。

    若是这点基础都做不到……

    真正决定名次的是附加分。

    需要做到视野开阔,角度新颖,构思巧妙。

    这个对小镇做题家来说,就有些难度了。

    再者,对于这种全国性的比赛,市区的学校,都会对参赛的学生做专门的训练,譬如珞雪。

    相对来说,乡镇就等于是在“裸考”。

    结果可想而知。

    ……

    评审的工作在一个开放式的办公室内进行。

    试卷没有封名,但各个教室的试卷穿插摆放,并随机分发给每位老师。

    当然,没有哪种方式能完全杜绝作弊。

    每个老师负责一部分试卷,打完分后,交给第二位老师。每张试卷都要经过三位老师的评审,最后取三个老师的平均分,作为这张试卷的最后得分。

    叶辰作为众多老师中的一员,当被邀请参加评审的时候,荣幸无比,甚至学校还为此要了自己的照片挂到了官网上。

    等到了现场,发现与平时的阅卷没什么两样。一线的教师,在哪都是个“搬砖”的命。

    每张试卷只有一到三分钟的阅读时间,所以没第一时间抓住老师眼睛及阅读欲望的,大概率分数都不会高。

    就好比现在网文的黄金三章。

    做到了第一步,老师才有耐心往下去读。

    “听过节日中喧哗热闹的市声,嗅过角落里夹缝生存的花朵,抚摸过在发梢轻摇的风儿,一切都那么熟悉,却又可望而不可即。”

    这开头,还不错。

    后面竟是六大段的排比,这学生的词汇量很丰富啊。

    最后的点题明确。

    应该可以给高分了吧?

    叶辰虽然知道评判标准,但第一次给分,还是想保守点,给个90分。

    无意中瞄到试卷上的名字,曹彩云,来自山港中学。

    乡镇来的,还有这样的水平,就更了不得了。

    叶辰又加了3分,最终给了93分。

    下一篇。

    “每个人都有美丽的梦想,有的人的梦轻如鸿毛,有的人重如泰山,写作就是我的梦想,它并不遥远,就在我的。”

    这个……

    一言难尽,给个65分吧。

    不是说来参加比赛的都是学富五车的尖子吗,怎么还有这种连初中水平都达不到的人?

    下一篇。

    “我爱运动,爱画画,爱打电脑,但是我最爱写作。我喜爱写作,就像蚊子爱吸血一样,写作已经成了我的命根子。”

    叶辰感觉喉咙发甜,要不是强行忍住,定然会吐血三升。

    这是什么奇葩的开头,又是什么奇葩的比喻。

    这真的是高中的作文比赛吗?我是不是走错场地了?

    现在感觉第一篇文章分数给得低了。

    下一篇。

    ……

    下一篇。

    作文题目《爱的艺术》

    这个命题很大,曾经美籍德裔社会心理学家埃里希·弗罗姆用了一整本书来阐述,这个学生用一篇几百字的作文就能说得明白?

    还好开篇不似前面的那么辣眼睛。

    这个学生选的竟然是“青少年心理”这个命题,前面看了那么多,没有一个敢写。

    实在是不好写,写深了,不懂,写浅了,又太幼稚。

    若是按真实去写,写迷茫,写忧郁,写累……

    肯定是没有高分的,因为内容“不健康”。

    所以,这个命题基本上就是个坑。

    叶辰看了一分钟,这位学生写的很稳,而且,很专业。

    什么“踢猫效应”、“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萨提亚沟通五种模式”……

    叶辰看着看着,觉得有些吃力,但文章又似有种若有若无的吸引力,让他继续看下去。

    到了后面,又出现了——

    “三全育人,协调联动”、“一个理念、两个体系、三种活动”……

    这个,他有培训过,知道些。

    但他一个学生是从哪里懂这些的,还能运用得如此的熟练。

    看完整篇文章,叶辰有种汗流浃背的感觉。

    仿佛这不是在批改作文,而是在参加某位学者的心理学培训课,通篇全是干货。

    不由得连连感叹,是自己才疏学浅了。

    但是到了要打分时,又犹豫了。

    这文章,其中内容是不是都是对的?

    叶辰想起来就泪流满面,其中很多的名词他也听说过:

    一致性沟通、自我价值感、需求层次、心理干预……

    但要他去解释,却又有些为难,至于这位学生的运用是否正确,更是无从判断。

    还有些,譬如,心理学上讲“慢就是快”。

    他哪知道心理学上有没有讲过这句话。

    慢就是快,他也能解释得了,但谁知道心理学上怎么解释的?

    叶辰习惯性地去看学生的名字,顾立,又是山港中学的。

    这个学校还真是人才济济。

    ……

    叶辰又想到,自己并没有最终决策权,为什么要纠结?

    文章的分数统计后,将一些高分的挑选出来,最后评定名次,还需要作家何语再看一遍。

    于是,叶辰大胆地给出了自己心中的最高分99,少一分是为了保存自己作为老师的尊严。

    下一篇。为看这篇文章,已经超时了许久,后面的得看快一点。

    “你想知道我那天在自习课干了什么吗?”

    不想,给了60。

    “在生命的长河中,我们都尝过酸甜苦辣的滋味,生活就是如此……”

    有点啰嗦啊,给个72。

    ……

    不知为什么,后面的文章,叶辰有点看不下去了。

    总觉得太幼稚,太浅白,太空洞,太无病呻吟……

    一连看了十几篇都是如此。

    突然,叶辰想到,这些人都只是高中生啊,哪里有那么高深的东西?

    再次汗流浃背。

    他这是被那位顾立同学的文章影响心情了。

    烦躁啊。

    之前的文章要不要重新打分?

    第一次被邀请当评委,竟然就弄出这么大的纰漏,泪流满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