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神经
繁体版

第七章 历史

    “你想知道林家坳外面是什么吗?”

    “我,不知。”

    “这天地,太大了,大到穷其一生都看不尽。”

    “四舅公。”

    “林家坳外面是怀玉山,怀玉山外是长运城,一个长运城比十个林家坳还要大,长运城外是永信府,长运城不过是永信府下的一个小城,永信府外是江南道,与江南道一般的还有江北道,和城道,清原道,大道十三条,条条通盛京。而我大庆国,虽然强大,地域广袤,但也不过是这个世界的一隅罢了。”

    自有记忆起,就没有出过林家坳的我实在难以从四舅公的言语中想象到这个世界到底有多么大,我就是井底的一只青蛙,林家坳就是我头顶的天。

    “这些以后你自会了解,现在,我要教你的就是你以后走出去的依托。”

    “当然,若是你想在这林家坳中度过一生,我也不能阻挠你。”

    “我。。。我想出去看看,我不想一辈子待在这里。”

    这一瞬间,我想了很多,想到四舅公描述的外面广阔的世界,想到这里人之前的看不起和现在的羡慕嫌弃的眼神。

    “既然如此,你以后每日比贤武早来一个时辰,我和你讲讲大庆。”

    “大庆。”

    “国从夏商起,凤鸣西岐兴;坠落殷商处,紫气自东来;蛮夷乱礼邦,王侯斩蛇义;仙人风骨清,生死掌人间;棋落罗布处,天下合于秦;土德覆黑水,沃壤生天国;黑山紫薇升,自此庆日隆。”

    四舅公喝了一口酒,而后喷在桌子上,拿着手指慢慢悠悠写出这段文字。

    “此俚语不知何时传出来的,但能写出这段话的必不是凡人。”

    “自有历史记载起,第一个有国家形制,名为夏,夏起于洪荒,史书记载有三任夏皇,不过奇怪的是三任夏皇后人都不知道其名。”

    “而后是岐,岐建国西方位,所以一般称西岐,据说西岐首任皇出身时天地自带异象,时人听见凤鸣于后院,不过西岐并没有存在太久,在取代夏后,仅存500余年,而后西岐皇也不知所踪。”

    “相比于存在1500年的夏以及后面的皇朝,西岐算是存在最短的皇朝了。有人说,西岐存在的意义就是,西岐确立了国家这个称谓。”

    “而后凤落于殷墟,《西岐史》称:‘456年,上寻**于殷,有凤悲鸣。’,而后世人都认为是西岐皇死于殷墟,西岐皇朝组织人力在殷墟苦苦寻找,但仍然没有任何踪迹。因压迫太狠,殷墟出现了义军,反抗西岐皇朝的反抗,但是义军力量薄弱,很快就被扑灭,斩首于殷墟。”

    “西岐490年,一个名为‘商鬼’的组织出现,‘商’是五点到七点的星辰,预示着黎明即将到来,‘鬼’字意思是义军的残魂,商鬼索命,索的是西岐的命。”

    “商鬼最终推翻了西岐皇朝,不过创始人商鬼不知所踪,据说是他的弟子继承,而后建国,国号为‘商’,这名弟子自称东皇,或称商皇。”

    “自此,第一段历史到此就结束了,‘国从夏商起,凤鸣西岐兴;坠落殷商处,紫气自东来’,短短二十字,描述了三个皇朝的国运,四千多年历史,妙妙妙。”四舅公又端起桌上的酒杯,自顾自喝了口,眼神微眯,很是享受。

    “舅公,那三个皇朝帝皇都不知所踪吗?”

    四舅公看了我一眼,“不可说,不可说。”

    “‘蛮夷乱礼邦,王侯斩蛇义’,殷商1200年起,国势渐落,蛮夷欺华,那可真是黑暗动荡的500年啊,面对汹涌而来的北方蛮人铁骑,商军无可战之兵,对于以战养战的蛮人来说,商人就是他们的军粮,史书记载称为‘两脚羊’,蛮人一到寒冬,就入关抢掠,商朝疲于应付,只能看着子民被烧杀抢掠。”

    “西南夷人见此,欲脱离西南疫瘴之地,大肆进攻商朝西南地,夷人虽不吃人,但是夷人尚蛊,好在商人身上种蛊,以活人养蛊,蛊虫吸干人身上最后的养分,人也只剩下一具皮囊,夷人将皮囊制成鼓,号人皮鼓,人皮鼓又分百皮,千皮,万皮,当时夷人几乎人手一个万皮人皮鼓。”

    “往往有人不堪受辱,选择自杀,不过那只不过会让自己身体成为蛊虫最低级的养料罢了。”

    “如此这般,过了五百年,商人十不存一。”

    “舅公,没有人反抗吗。”

    “反抗?有啊,五百年间,大大小小的反抗数不胜数,不过缺乏统一组织的反抗终究是蚍蜉撼树,不过是黑河旁,大山下多几个人头京观,河水中、驰道旁多些枯骨罢了。”

    “人头京观,是什么?”

    “蛮人把商人俘虏,把头割下,堆叠在黑河旁,十万人叠一个京观,从远处望去,看不到尽头。野史记载,当时黑河臭气熏天,黑河内没有活着的鱼,没有野兽敢靠近黑河喝水。”

    “不过时间是世上最神奇的东西,我曾经去过黑河畔,如今那里只剩下空荡荡的平原,平原上长满野花,随着山风摇曳,仿若大河上的波浪。那景象,见过的人永生难忘。”

    四舅公又喝了口酒,眼睛微眯。

    “扯远了,王侯斩蛇义说的是商朝末期,因商朝昏庸无能,反抗不了蛮夷的入侵,渐渐出现了大大小小的王侯,他们不向商朝称臣,也不称帝,只是自称王侯,当时商朝大大小小有一百多个王侯,当时有十二王、六侯之称。起初只是据地面积最大的称王,结果后来越无章法,十二王六侯就只是一个统称了。”

    “斩蛇义说的就是当时最大,也是最早起义的义乱王,于亭乡斩蛇起义,自称王侯就是此人说的‘商朝是什么东西,也配我当他的狗,我陈二狗何德何能,也配当这些人的皇?’,自此之后,六百余年间无人敢称帝。”

    “殷商1744年,义乱王广发邀请,意图联合十二王六侯,在青月原举行联盟,但无一人响应,但义乱王王军抵达青月原后,一头白泽落在义乱王面前,甘愿为义乱王坐骑。而后十二王六侯纷纷前来,这也是青月原最荣光的时刻,十二王六侯在此饮下血水,歃血为盟,只要蛮夷不出商地,联盟就一直存在,这次联盟也被称为青月盟会。”

    “此后,以义乱王为首的十二王六侯一直致力于抗击蛮夷,十二王六侯最后打的只剩下八王四候。”

    “乱世必有妖孽,就在十二王六侯和蛮夷打的火热时,民间出现了一个名为太清门的仙门,起初没有人在意,以为只是一个小门小派。直到殷商1799年,青月盟会将蛮夷打出了大商地界。青月盟会自身也元气大伤。”

    “太清门暗中控制了三王三候的地界,和青月盟会形成对峙局面,征战多年的青月盟会肯定不是默默积蓄力量的太清门的对手,最终在殷商1905年,青月盟覆灭,义乱王死于亭乡,真是从何处来,自何处归。”

    “太清门由此由明转暗,建立太清王朝,控制着这个国家。”

    “太清只存在了四千多年,不过这四千年间,太清门不干预世事,民众得以休养生息,人口恢复到了蛮夷前的水平。”

    “初代太清帝皇出身太清门,甘于受太清门控制,不过后面太清的帝皇对太清门则没有那么大的感情,他们越来越不想受太清门控制,奈何举世供养的太清门实在太强大,难以反抗,几任帝皇只能默默积蓄力量。”

    “太清3600年,太清皇朝倒数第二任帝皇被太清门仙人斩首,太清皇朝太子继位,太清4212年,太清皇朝逆伐太清门,历时18年,覆灭太清门,当日,太清仙门从太清王朝上空爆炸坠落,世间再无压在太清皇朝上的仙门。”

    “原本世人都以为太清皇朝会迎来盛世,可就在这关键时刻,太清皇朝忽然分崩离析,最后一任太清皇被暗杀于皇座上,鲜血将皇座染红,自此成为太清皇座上抹不去的红斑。”

    “统一四千年的太清皇朝,又迎来战乱时刻。所以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太清仙门和太清皇朝的遗产被瓜分,这个时候出现了另一个阶层,世家。这些本就依附于太清仙门和太清皇朝的跗骨之蛆迎来了他们的时代,他们热衷于追寻仙门和皇朝的遗藏,不管民间生死,这也是太清仙门最后的阳谋。”

    “世家也愿意做太清仙门的棋子,为埋葬太清皇朝盖上一抔土。”

    “不过终究还是有明白的人,组建国家,对抗世家,最后留下来的只剩下三个国家,赵、楚、秦,最终秦国统一,覆灭了赵国和楚国,至于世家,都被秦埋葬在鬼门山,那里据说现在还能听见阴兵在夜晚嘶吼,鬼门山也是大庆境内阴气最重的地方。”

    “四舅公。”

    我正听得入迷,一句熟悉的声音把我叫醒,贤武已经在门口站着。

    四舅公不急不缓喝了口酒。

    “进来吧,在门口站着干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