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齐
繁体版

第五章 回忆皇城往事,乐平刘宗良缘

    乱了一天,林氏也不知女儿睡没,起身正要去寻,却发现女儿正挨着自己,坐在一个小竹凳上,小脑袋一点一点的,打着瞌睡,那模样颇有夫君的影子,顿时心里又甜又涩。她轻轻地揉了揉阿淮的头,道,“淮儿怎地在此?去屋内帐子里呆着,这外面蚊子毒得很,专叮小姑娘。”

    李淮听到母亲的说话声,清醒了几分,期盼道,“娘也一起?”。她心里嘀咕道,女儿坐在此地快两个时辰了,母亲才发现!看来母亲的心挂在父亲身上,也去山间了。阿淮看着母亲瘦瘦的身体,仿佛弱得很,回想起母亲在书房里奋笔疾书的模样,又觉得没什么是母亲办不到的。

    天已经黑了,蚊子开始活跃了起来。杨妈妈收起了编好的竹筐,道,“夫人,天黑了,回屋吧。老爷定会平安归来的。”

    见老小都来劝自己,林氏不再固执,揉了揉额头,起身牵着阿淮,往屋里去。

    “娘,今晚我要和你,一起。”。见母亲要回屋,阿淮央求道。

    进了屋,杨妈妈麻利地点了盏油灯,屋内亮起了朦朦胧胧的光,林氏看到女儿那期盼的眼神,也不忍心拒绝,便答应了下来。见夫人要在姑娘屋里过夜,杨妈妈又去端来两人洗漱用水,母女二人洗漱完毕,在帐子里闲聊了起来。阿淮说了几个自己学说话的糗事,逗得愁容满面的林氏也有了些许笑意。

    这几日阿淮心中对平儿的疑问越来越深,想要问,却又怕母亲伤心。林氏见女儿几次欲言又止,道,“有何事想问娘?”

    阿淮道,“母亲,我想知道,但怕你伤心。如果你伤心,我,不问。”

    林氏听到女儿这么说,心里一片感动,搂着阿淮亲了两口,道,“阿淮真是娘的小欢喜。娘不伤心,是何事?”

    “娘,平儿是?”。李淮鼓起勇气问道。

    林氏闻言一愣,想到公爹天天念叨着平儿,定是阿淮听到了,才有此疑惑。她轻声叹道,“淮儿,以后不准叫平儿,大不敬,平儿可是你的祖母,乐平公主。”

    “阿淮的祖母?那她现在在哪儿?”。阿淮好奇道。

    “你祖母她....战死了...”。林氏哽咽着。

    李淮听到哭泣声,挪了挪身体,偎依在林氏边上,小声道,“娘...别哭,阿淮不想知道了。”

    感受到女儿的依赖和困惑,林氏抹了抹眼道,“娘吓到阿淮了。阿淮不怕啊。这在咱们家并不是什么机密之事。”。

    阿淮本想着祖父天天想出去寻平儿,以为平儿还在世,又听祖母是公主,一时间和亲、面首等词涌入脑海。听到是战死的,脑子顿时清醒了过来,暗骂自己脑补过度。李淮与着祖母从未见过面,没有濡慕之情,但对那些征战沙场,保卫家园的战士,却是敬的。

    被勾起往事,林氏陷入回忆之中,喃喃道,“你祖母不仅是大齐最尊贵的公主,还是个英勇善战的女将军。”

    月色朦胧,伴着暗淡灯光,阿淮好奇地看着林氏。一段关于乐平公主与县令刘宗的往事,在林氏的诉说中,慢慢揭开....

    “你祖母是大齐长公主,生母灵妃早逝,幸得陛下眷顾,在宫中博得一席之地。她天生神力,喜武不喜文,陛下便找来了最好的武师教导她。”

    “公主善于射箭,且耍得一手好鞭,她嫉恶如仇,遇到不平之事总是仗义相助,不少纨绔子弟都遭过她的毒打。因公主有陛下撑腰,那些混人奈何不得她,虽是女子,威名丝毫不逊于其他皇子。据说当时京城的公子哥都怕她。”

    “那公主,怎么和祖父在一起?”。李淮来此多日,无人提起过祖上的达官显贵,显然自家祖父是山野人士一类。心想,公主身份如此尊贵,祖父又不是高门贵族出身,在这个时代,这两个人想要在一起,实在太困难了。

    林氏解释道,“爹是贤人刘放的义子,当年陛下召见贤人入朝,贤人拒之以病,只回了一封信。爹奉贤人之命,进京送信。初入京城,便被那些纨绔盯上了,万般刁难。幸尔公主相助,得以解脱。”

    “贤人刘放?”。这贤人送信是假,送人是真吧?送信用得着义子去?而且皇帝派人过去,不想入朝,直接回信不就可以了?不过祖父祖母相遇真是浪漫,阿淮想着,又听见母亲说道。

    “贤人乃是世外高人,虽是白身,但门下之徒皆是文韬武略。你祖父出生没多久,被弃在院前,幸得贤人收留,认为义子。”

    “贤人是阿淮曾祖?”。阿淮歪着脑袋问道。

    “嗯。”。对于阿淮的认亲,林氏满意地点了点头。

    “后来呢?”。李淮又问。

    “爹入京以后,进皇城觐见。陛下看完贤人的信,出言考他,他不卑不亢,对答如流。当下便被封为新余县令。新余乃是皇都所辖,可见陛下是满意至极。”

    “祖父在京城做官,和祖母必是要相遇的。”。阿淮自言自语道。

    林氏点了点头道,“爹就任后,公主便时常在新余整治恶霸。当时爹被人称道的,并不是治民之才,而是断案之能,你祖父祖母在新余还破过几起大案。然而,新余乃是王城之地,辖下王公贵族众多,焉知是福非祸。后来因为一个案件牵扯甚广,得罪了临淄王,听说还牵扯到皇室。\b朝中多人上书请求陛下惩治爹,那日你祖母在殿外跪了一夜。第二日,陛下便下了圣旨,调任你祖父到大甲。”

    看来皇帝也知道这不是祖父的错,只是迫于王族压力,刚好又有公主求情,便外放了。虽也是县令,却是降职了,这皇都县令和大甲县令,那是天上地下的差别,这古代的官场不是一般的可怕。

    “咦,那祖父要离开皇都了?”。阿淮疑惑。

    林氏仿佛看穿阿淮的疑问般,回道,“皇城那些事,都逃不出陛下的眼睛。陛下早就看出公主心有所属,只是他对爹并不满意。那日之后,公主便闭门不出,直到风波渐平。一日,公主进宫求见陛下,\b听说公主拿着灵妃与陛下的定情信物去的。陛下见了,哀伤不已。第二日便下令,赐扶风郡为长公主领,同时赐婚公主与大甲县令刘宗。”

    阿淮听完颇为震惊,看来这皇帝对灵妃是真心实意,对女儿也是爱护的。公主领有一个郡,而祖父只是小县令,还是贫困地区的白身小县令,可不得被拿捏死死的。

    “公主不用和亲?”。以前看小说,公主多是政治联姻的牺牲品,看来还是和王朝有关。阿淮心里想着,便问道。

    “和亲?”。林氏想不到女儿会有此问,奇怪地看了阿淮一眼。自家女儿怎么知道什么是和亲,可能是家里有人提到过?她有些疑惑。

    “娘,你讲的小故事里,文宜公主不是去大漠和亲了么?”。原来林氏经常给女儿讲睡前故事,里面有一些提到过和亲。

    以前给女儿讲故事时,林氏一直以为她没听懂,今日听到女儿提起,她颇为惊诧。

    “陛下在时,励精图治,选贤与能。大齐兵强马壮,国泰民安。那些外族争相前来献宝,哪需要公主委屈外嫁。”。林氏自豪道。

    这皇帝在国民心中威信真高,林氏俨然是一个迷妹了。只是这样彪悍的一个王朝,后来怎么发生战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