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名人圈
繁体版

第22章 冒充了一次大客户

    当马魏都把签订好的协议放在江枫的面前时,他知道自己成功了。

    “你把这份协议保存好,等《编辑部的故事》播出以后,去找找百龙矿泉壶的老板要钱,不要一次要完让对方三天结一次账。”

    “小师父,我们能够从对方那里弄出来多少钱?”

    “这个问题现在我也不好说,估计最少应该是几十个海马歌舞厅吧!”

    马魏都一听差一点就坐在地上,他赶紧把协议要交给江枫。

    “我不管收藏这东西,你自己放好久行了,记住事情没有结果之前,对任何人都不要再提起了。”

    马魏都万分激动的走了,他心里面在悄悄地期待着,大发横财的那一天快一点到来。

    江枫的自助餐饭店也是生意兴隆,回到京城以后,接送欧阳玉的工作也重新开始了。

    这一天恰好是欧阳玉的休息,江枫柳荫街的五进四合院也收拾好了,只要买些家具、电器就可以入住了。

    “你要买电视机、冰箱,还是买其他的的家电?”

    坐在桑塔纳轿车上的欧阳玉问江枫。

    “只要是家里面需要的家电我都买。”

    “哦,是这样啊?我知道一个地方的价格,比其它地方的都便宜,要不现在就去那里看看?”

    “货比三家,你真是会过日子。”

    “我一个月上班也就那点死工资,当然不能够与你这样的暴发户相提并论了。”

    “好了,好了,你这张嘴啊!实在是太厉害了,我说不过你,就按照你说的办,这下总可以了吧?”

    “我知道没有骗你,你在路边停一下车,我马上就可以证明给你看。”

    欧阳玉指着路边的一个售报亭给江枫下了命令。

    前后几分钟的时间,欧阳玉就回来了,江枫看见她的手里面多了一份《京城晚报》。

    “你看看,这是什么?买电器,到国美。这里还有具体的价格?”

    欧阳玉一上车就把报纸展开,手指着报纸的中缝广告让江枫看。

    吸引江枫目光的不是上面的价格,而是“国美电器店”这两个字。

    一脚油门,江枫和欧阳玉两个人,就按照地址找到了前门的珠市口东大街420号。

    看着眼前这个100平方米左右的小店铺,江枫心里面十分好奇,黄光宇究竟与这个地方有没有关系呢?

    其实,这个挂着“国美电器店”招牌的店铺,原来是一家国营服装厂的门市部,名叫“国美服装店”。

    江枫猜测的非常准确,这里确实是和黄光宇有关系的。

    1986年,黄光宇跟着哥哥黄俊钦,投入数万元在这里卖服装,后来发现卖服装不行就改卖进口电器。

    1987年1月1日,“国美电器店”的招牌就正式挂出来了。

    90年代初,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百姓结婚时的“老三件”手表、自行车、缝纫机,逐渐变成了“新三件”彩电、冰箱、洗衣机。

    因此,家电产品在这个年代,就出现了有货不愁卖的奇特情形。

    国美电器跑到报纸上去做广告,当然不是出于什么策划,真正的原因是被“逼”出来的。

    90年代时的商业机构大多还是国有单位,有一级、二级批发站,他们有自己的渠道和网络,无论是实力还是门路,都不是个体户能够相比的。

    走投无路之下,国美电器拿出了从古至今,生意场上屡试不爽的法宝:价格战。

    以每次800元的低价,国美电器包下了《京城晚报》的中缝,开始用这个办法来为自己招揽顾客。

    走进国美电器店的江枫,和欧阳玉来这里的心思不一样。

    欧阳玉是来这里替江枫挑选家电产品来了,而江枫自己则是想来这里看一看黄光宇这个人在不在。

    看见欧阳玉和服务员在那里讨价还价,江枫直接就寄出了一招大杀器。

    “我是大客户,把你们的老板叫过来,让他亲自来跟我谈,否则,我们就去其他地方看看?”

    看着江枫手里面的大哥大,服务员就信以为真了,急忙去通知他们的老板了。

    等了不大一会儿,江枫就看见从外面走进来了一个人。

    “你好,你好,我就是这里的老板黄俊钦,来、来、来,我请里面坐下说。”

    在服务员介绍了江枫的身份以后,黄俊钦就急忙把江枫、欧阳玉引进了他的办公室。

    黄俊钦不知道江枫自报大客户的目的,他在与江枫谈起价格时,想不到江枫竟然问到了进口家电的进货渠道。

    进货渠道是任何一个商家的秘密,当然不可能向顾客说出来,就算是再大的客户也不行,因为这是他们的底牌。

    其实,为了寻找价廉物美的“好商品”,他们和许多家电零售商们一样,从番禺易发商业街拿货。

    江枫在《名人传记》黄光宇篇中,间接地印证了这件事情的本来面目。

    易发商业街地处番禺中心地段,有一个园林广场和2条800多米长的大马路,沿路的街面上全部都是2层楼店铺,共有276间。

    1987年之前,易发商业街里的电器店铺寥寥无几只有少数几家。

    可是,1991年的时候就发展到了191户,仅仅是税费在当年就收取了620万元,也就是说,“易发”因电器出名,是在1987年之后的事。

    回头再对照一下,在京城里敢打价格战的国美电器,他的底牌究竟是什么就一目了然了。

    江枫没有与黄俊钦过多的说什么废话,他最后以来路不明为借口,就与欧阳玉一起离开了。

    江枫当然清楚黄氏兄弟接下来的发展历程。

    广告加低价确实是吸引来了大量顾客,电器店的生意演出火得不行,后来又陆续开了多家门店,“国豪”、“亚华”、“恒基”,店名不一而足。

    1992年,所有的几家店铺统一命名为“国美电器”,就此形成了连锁经营模式的雏形。

    1993年,因为经营理念的不同,黄家两兄弟分家了,黄光宇分得了“国美”这块牌子和几十万元现金。

    从此以后,黄光宇开始一心一意建造他的家电零售王国,并以惊人的速度在全国各地开设了数百家国美电器。

    丢失了江枫这个大客户,黄俊钦心里面是难以释怀,等到黄光宇从南方回来后,他还特意提到了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