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修炼屠龙术,老朱求登基
繁体版

第五章 元末的土地格局

    朱允熥说起来轻描淡写,但听在他人心中,不亚于惊天霹雳。

    蓝玉听着朱允熥所说,后退几步,就想告辞离去。蓝玉对自己的定位很清晰,便是朱标手下的一个打手罢了。听这些弯弯绕,有害无益。

    虽然朱允熥并非皇帝,也非太子,甚至也不是太孙,但毕竟是老朱家的人。有些话朱允熥可以说,顶多过后被老朱暴揍一顿,而若是他蓝玉听着,可能就是掉脑袋的祸患。

    人地矛盾?

    朱允炆听着朱允熥的话,有些懵懂。朱允炆从小生活在深宫之中,了解土地,但并不了解耕地,毕竟,甚至都没有下地干过农活。

    朱元璋可并非从深宫中成长起来的皇帝,青年的时期,朱元璋经历过饥荒年代。家人相继离世,和耕地息息相关,听着朱允熥的话,虽然也没有能够全部了解,但也似乎明白了是一个重要的事情。

    “什么是人地矛盾呢?”

    朱允熥停顿了一下,转头看向蓝玉,问道。

    蓝玉自然无法回答,朱允熥也没有想着蓝玉能够回答,紧接着又问道:

    “舅姥爷,你因何随祖父起事?”

    因何起兵?蓝玉一愣,眼神中流露着痛苦:

    “没粮食,吃不饱饭。”

    朱允熥听着蓝玉的回答,摇了摇头,很明显,对这个回答并不满意:

    “为什么没有粮食吃?”

    蓝玉眉头紧皱,支支吾吾,脑海里面突然想到了儒生们曾说过的两句话:

    “因为自然灾害,因为元贼横征暴敛!”

    “只是如此?”

    “正是如此!”蓝玉紧皱眉头,不知道朱允熥想要表达什么。

    不仅蓝玉如此,便是在窗外的朱元璋和朱允炆,也都一脸莫名其妙,不理解朱允熥在说些什么。

    朱允熥叹了一口气。自然灾害和官吏贪婪,其实并不仅仅发生在王朝末年,在王朝的初期,也屡见不鲜。

    同样的,在王朝初年,自然灾害也是多发,但总能够得到一定程度上的解决。

    这些事情,当然也是王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但归根结底,却不在于表面上的这些,而是有更深层的原因。

    这便是潜藏在历史事件之中的,社会基本矛盾。

    朱允熥拿起了一个琉璃片,在屋子地面上画了一个大大的圆。紧接着将这个大圆圈切分成了一大一小两块儿,大的一块约占总面积的九成,小的一块儿约占总面积的一成。

    朱允熥指了指格子:

    “这便是土地。”

    紧接着朱允熥又取来了几头大蒜,将两头大蒜放在最大的格子上,将十头大蒜放在了小格子上,又取来几十头大蒜,放在圈外。

    朱允熥指了指大蒜道:

    “这便是人口。”

    蓝玉看着朱允熥所做所为,点了点头,这倒和行军打仗之前,进行推演,相差不大。

    “元贼末期,便是如此。”

    朱允熥指着地面上最大的格子和大蒜,又道:

    “少部分人口,占有着全国大部分的土地。”

    朱允熥又指了指那十头大蒜:

    “这部分人,占有着全国剩余的土地。”

    朱允熥又指了指剩余的几十头大蒜,长叹了一口气:

    “而绝大多数的人,却根本就没有属于自己的土地。”

    “表面上看,舅姥爷您当年吃不起饭,是因为天灾和人祸。”

    “但归根结底,却是因为不合理的土地格局!”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屋外,朱允炆听着朱允熥所说,口中喃喃道:

    “此乃亡国之兆也,老师也是如此说的。”

    朱允炆一边说,一边偷眼查看朱元璋的表情。

    只见朱元璋脸色阴沉,斜了朱允炆一眼。朱允炆所说的老师,便那些所谓的儒学大家了。

    关于“元末土地格局”,朱元璋也大致明白。准确的说,朱允熥所描绘的现象,比如“富者连田千亩,贫者无立锥之地”早就在《汉书》中有过记载。

    很多人认为,这是导致很多国家灭亡的原因。

    朱元璋看着朱允熥,心中惊讶,能说到这样,就不错了。

    毕竟朱允熥这个孩子,没有接受过良好的皇帝教育。可所说所想,却有些博古通今,见微知著的味道。

    所思所想,颇有见底,若是用心培养,天资或许还在朱标之上。

    朱元璋转头看着一旁的朱允炆,越看越气。倒也不是气朱允炆,更多的是气朱允炆的母亲吕后,和朱允炆的父亲朱标。

    这两个混账,把咱的好大孙雪藏多年,今日才让咱发现、挖掘出来!

    朱允炆被看的有些发毛,忙说:

    “这件事情,老师们也多次给我讲授……”

    朱元璋眼皮一翻:

    “呵,你也知道是先生教的,可你这皇弟,有先生讲述吗?”

    屋内,蓝玉听着朱允熥所说,眉头紧皱:

    “这和我吃不饱饭有什么关系?”

    朱允熥笑了笑,没有说话,而是指了指面前的涂鸦,和涂鸦里的大蒜们,道:

    “假如今年风调雨顺,没有自然灾害,也没来扒皮的老爷。”

    “我们先从生产这个层次,来考虑土地格局的影响。”

    朱允熥先指了指占有最多土地的大蒜:

    “首先,他们肯定是不种地的。”

    朱允熥又指了指占有少量土地的大蒜:

    “其次,他们会种自己家的地。”

    朱允熥又指了指没有土地的大蒜,又指了指有最多土地的大蒜:

    “最后,他们要给这些人种地。”

    蓝玉点了点头,这确实是元末的景象。

    朱元璋听着朱允熥所说,心中也是有所触动。和朱允熥所说一样。

    朱元璋的父母,便是占人数最多的,没有土地的大蒜。朱元璋的父母,祖父母,没有自己的土地,给地主种地谋生。

    就连幼年时候的朱元璋,也是要给地主放牛的。

    如果说,没有那场大灾荒,有可能朱元璋现在,已经继承了他父亲的出头,在给地主种粮食。

    朱允炆看着朱元璋的目光逐渐深沉,有些不解,但隐约感觉到朱元璋似乎回忆起了从前的时光,也不敢问询,只能看着屋子里面的朱允熥发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