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家父李世民
繁体版

第十五章 六经我注

    众臣闻此言,齐皆称贺。

    文臣遂此编写传报,通告天下各府县官员。

    唐皇待殿上安静,他又言,“朕有心传旨意大赦天下,不知承乾有何意见?”

    李承乾身着太子朝服,稳重至极。

    他说道,“儿以为,应传赦天下罪人,命刑部清查绞斩罪人,放赦回家。令其拜辞父母兄弟,托产与亲戚子侄,明年今日再赴曹场,仍领应得之罪。”

    “若此,方能现实我天朝国威,圣上仁德,百姓安居。”

    “儿还以为,应恤孤宽慰边。儿查宫中老幼彩女不下三千人,父皇应降旨令其配军。”

    “方此,内外俱善矣。”

    李承乾言罢,殿内大儒皆赞,称太子有上古贤王之遗风。

    唐皇扶须开口,他问道,“福儿你怎么看?”

    含元殿内文武齐齐望向李福。

    李福手持牙笏,出列道,“儿臣以为,大赦天下乃宽赦天下所有人,而非宽赦犯法罪人。”

    “皇兄之言,聚焦于须弥。”

    “若世间只有罪大恶极之人,此乃德政。”

    “可若世间但凡还残存一位普通之人,即罪大恶极。”

    “绞斩之人放赦归家,岂有归来受刑之理?”

    “世间安有引颈待戮之辈?”

    “儿臣以为,若要大赦天下,应重审重案要案,若有冤枉拨乱反正,若无错漏斩立决。”

    “如此方能让我大唐江山澄清寰宇,百姓安居,万民乐业为大德也。”

    “至于宫中老幼彩女,儿臣以为,若真要其出宫还乡,当就近安置。”

    “罪臣妻女亦无需配军慰边,宫中彩女何错之有,遭此苦难。”

    “陟罚臧否,标准统一,有迹可循。这方为人间之盛世。”

    “若有罪不罚,有功不赏,全凭一己之好恶,恐将国祚不长。”

    李福言毕。

    含元殿内一片寂静。

    文武群臣亦未料到赵王观点与太子如此对立。

    又有官员想到了昨日圣上有心传位于赵王之事。

    深感赵王难以控制,不若太子承乾从小培养,已有圣君之相。

    其执笏出列道,“臣赞同太子之策。”

    一众文官皆道,“臣等赞同太子之策。”

    唐皇金口开,“依福儿所言,清查重审重案要案,有错改之,无措斩立决。宫中彩女若想出宫,自由报名,就近安置,若有家人,促家人团聚,若无家人,宫中府库拨送嫁妆。”

    文武百官齐颂陛下贤德,直至退朝。

    李福出宫行走至长安城中,刚回十三王宅,封赏便到。

    大监王德宣圣旨,言李福救龙有功,封长安城内修真坊为宅邸,又有七千金为赏赐。

    李福谢父皇隆恩。

    王德口称恭喜,离去之时方才提醒,“殿下切要注意兄弟友善,勿要惹祸上身。”

    李福回道,“谢大监提醒,李福醒得。李福只是想当个闲散王爷,哪怕出家为僧,都无染指九五之意。”

    王德含笑告辞。

    李福令侍女太监将七千金收入库中。

    他出十三王宅,奔修真坊而去。

    路途之上,长安城中甚是祥和。

    商贩叫卖,来往者如梭。

    人间幸福,莫不如此。

    修真坊中,有一座王府伫立,左右远近还是原先之坊民。

    李福出示凭证,王府即开大门将李福迎接进去。

    他看着木质雕梁,喃喃自语道,“若是有些绿植衬托才好。”

    他话音刚落,即见空地之上,生长翠绿。

    府中留用下人,皆以为赵王是神异之人,恭敬之色更浓。

    唯李福不以为意。

    安置一番,入住王府。

    天色将晚,李福将歇。

    忽听人禀报有一老僧登门拜访。

    李福不用细想,便知是谁人而来。

    他亲自出府迎接。

    只见那身着靛色长袍之僧侣双手合十,行佛门之礼。

    李福回礼问道,“不知观世音菩萨莅临我处,有何指教?”

    门口老僧,身形一顿,复才自然,“殿下真若深不可测。老衲还未说话,便已经知老衲跟脚。”

    李福道,“神交已久,岂能不知。”

    “大士在我大唐长安布局良久,处处可见身影。小子不瞎不聋,如何看不见,听不着呢?”

    老僧说道,“殿下年纪尚轻。岂不知有时没看见比看见了好,没听着比听着了好?”

    “大士请进,上坐。”李福将老僧迎进来说道,“哦?菩萨的意思是我就应如那十殿阎罗一般,当个睁眼瞎,应声虫好了?”

    老僧说道,“有何不好?殿下此番如此,纵有功绩,百年之后又有谁记得呢?”

    “菩萨的意思是?”

    “我佛如来,势在必得。皈依我佛,方得正果。螳臂当车,是不智也。”

    李福问道,“皈依即可得正果?”

    “然。”老僧答道。

    李福之前便有堵不如疏,混入其中六经我注之想法。

    他顺之说道,“那菩萨既然已经驾临我府,不若便帮我剃发出家罢。”

    菩萨道,“善。”

    即为赵王李福剃度。

    大唐之人皆以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妄动。

    李福却无比思想桎梏,发丝寸断只觉凉爽。

    菩萨道,“殿下已然皈依我佛,莫要再阻我佛门于东土传教。”

    李福说道,“那是自然,吾当推波助澜。”

    老僧告辞。

    府内之人,瞥李福之亮闪光头,皆不敢直视。

    竖日上朝,亦是万众瞩目。

    唐皇询问。

    李福如实作答,“昨日观音菩萨访儿臣新府,为儿臣剃度。”

    唐皇说道,“朕在阴曹地府之时,曾经应允众将士举办水陆大会。”

    “今见福儿光头,即刻榜行天下,着令各处官员推选有道高僧,于长安做会吧。”

    太史丞傅奕出列,“陛下!不可!”

    “此西域之法,无君无臣无父无子,以三途六道之说,蒙骗愚蠢之人。”

    “宣口诵梵言,便可免既往之罪,得将来之福。”

    “生老病死,本是人间自然常态。”

    “刑德威福,亦是人主之权柄。”

    “若兴佛而之,则凡俗之辈,皆云由佛,不知人主矣!”

    “三皇、五帝,未闻佛法!”

    “君名臣忠,国祚方长!”

    “至汉明帝始立胡神,然惟西域桑门,自传其教,实乃夷犯中国,不足为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