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行记
繁体版

第一章 引子

    贞观八年三月初七,初春时节寒气陡峭,阴雨连绵,整个长安府犹如笼罩在一片薄纱之中。

    大明宫御书房内,当朝天子李世民浓眉紧锁,来回踱步,显得甚是焦躁。

    袁天罡安坐于塌闭目养神,一只脚也不脱鞋,就那么踩在御塌上,姿态闲适,嗅着御书房内若有若无的龙涎香气摇头晃脑,与愁眉不展的当朝天子形成鲜明对比。

    另有一人倚窗而立,刺骨的寒风扑面而来,一席青衫显得甚是单薄,他却恍如不知,一手附后,拳指不断交叠,其势若兰,姿态甚美,另一手曲指在窗沿上敲敲打打,脸上一片迷茫之色,自顾自的昂首望天怔怔出神。

    李世民突然目光一亮,好像想到了什么,快步走到那人身后,张嘴欲言,又似是觉得不妥,喉咙里发出额额的怪声,接着一声长叹,垂首走到袁天罡身旁重重坐下。

    若不是提前驱走了宫中侍卫与陪侍的宫女,只怕任谁来都会惊掉下巴,屋内这二人仿似对当朝天子视而不见,一个脚踩御塌摇头晃脑,一个倚窗独立背对君王,以此刻二人行径,治个大不敬之罪,不诛连九族都算陛下皇恩浩荡了。

    李世民却像是本应如此,几次对着摇头晃脑的袁天罡欲言又止,又不知怎样开口,憋了好半响,才终于开口说道:“袁卿,当真别无他法了么?”

    袁天罡待天子相询,这才张开双目,依然是一副悠然自得的模样:“回陛下,确实别无他法,臣与淳风二人,缺一不可”。

    窗边怔怔出神的男子听到二人对话,突然重重一拍窗沿,之前脸上的迷茫之色顿改,像是做了什么重要的决定,走到袁天罡面前,肃然说道:“就是如此,别无他法,缺一不可”。

    袁天罡听闻此言,先是满脸惊讶,然后面色逐渐郑重:“淳风可知其中厉害?”。

    那男子闻言洒然道:“人力有时而穷,我与袁公一样,竭力也只能推至一千三百年”。

    袁天罡正色道:“这一千三百年,淳风推出来也是三人?”。

    李淳风面容肃穆:“袁公大才,淳风反复推演,确是三人”。

    唐王李世民面有重忧,对着李淳风开口道:“一千三百年才三人,淳风先生你...”

    那青衫男子并不答话,只是面色平静伫立在当朝天子与袁天罡面前。

    袁天罡凝视青衫男子良久,忽然起身,收起之前与天子对话时的浮滑不羁,肃穆面容,拍整衣衫,这才对着青衫男子郑重抱拳:“李淳风啊李淳风,老袁到这一刻是真正服了你了,非是我不愿替你,只是老袁自知非是坚忍不拔之人,只怕坏了大事”。

    李淳风连忙还礼道:“袁公何出此言,淳风所学不及袁公良多,唯有这看不得不平之事的倔强性子而已,你我二人此生肝胆相照,余话就不必多说了...”。

    袁天罡闻言仰天哈哈大笑:“好一个倔强性子!好一个看不得不平之事的李淳风!!”。

    二人自顾自的对话,好像是做了一个天大的决定,却仿佛可以不理会身旁当朝天子的意见,李世民见二人如此,终于忍不住眼含热泪,对着二人拱手抱拳:“袁公,淳风先生,李世民为天下百姓谢过二位大义!”,说着居然深深鞠下躬去。

    袁天罡与李淳风二人也不避嫌,坦然而立受了这天下至高的帝王一拜,然后对视一眼,并肩朝着李世民也是一躬到地。

    贞观八年三月初九,李淳风奉旨赴蜀修缮蜀地名山道藏。

    三月十二,袁天罡奉圣谕赴蜀,任蜀郡火并县县令。

    同年四月十五日子时,火并县血月当空,袁天罡布大阵于山巅,对月引项自刎,血月消退,县吏仵作奉旨录为无疾而终。

    李淳风携大明宫司星、钦天二监一百三十二人、蜀地道藏先生二百五十六人,共计三百八十八人奉唐王圣旨督造袁天罡墓,墓成于同年重阳节,除李淳风外无一人得还。

    高宗咸亨元年,距袁天罡辞世三十六年后,李淳风于火并县以西百余里处种下槐苗一株,三日后服鸠毒而逝,立下遗言,火化遗体,不立墓葬。

    三年后,唐高宗李治携太宗世民遗旨,带贴身侍卫九人,微服秘密出宫,来到蜀郡袁天罡墓前,更换龙袍蟒带,正帝王冠,向西行叩拜大礼,取李世民亲笔所书遗墨焚化在墓前。

    一张老旧的檀皮描金纸上书:“谁道国士从无双,李淳风,袁天罡!”

    天边隐约传来阵阵闷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