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小屋
繁体版

第三章 好肉坏肉

    妈妈正在厨房做饭。小女儿早早的放学回来了,开心的甩掉鞋,把书包呼的扔到沙发上,而后跑进厨房里。

    “呜哇!好香啊,”小女儿围了过来,深吸了一口气,“妈妈你这是在炒什么呀?”

    “妈妈是在煎油啦,”铁锅里是切成块的白嫩嫩的肥肉,在煎制之下变得香喷喷的,不过更重要的是它底下透明的油,“猪油牛油,都要比植物油炒菜香,妈妈小时候,还喜欢用猪油拌饭。”

    “难怪你现在这么胖!”小女儿做了一个鬼脸。

    油锅滋滋作响,时不时有油滴飞出来;小女儿想看里面的情况,但被烫的连连后退。

    “哈哈哈说错话了吧。”妈妈看她那样,笑的乐不可支。

    不过她还是抱起了小女儿,远远的看着。

    “好香!”小女儿扑腾了两下小手,把香气引到自己面前来。不过煎油的油水本身味道并不浓,闻多了还能感觉到一点异常的味道--不是什么坏味道--真正好吃的,是那些提炼过的油渣,撒上一点盐,又香又好吃,一口咬上去嘎嘣脆。

    可是小女儿却皱起眉头,疑惑不解的问妈妈:“妈妈,为什么这里面都是肥肉啊。”

    小女儿继承了爸妈的体质,小小年纪就比较丰满,平时在小区或是在学校都有人小小的说过这个事情,所以她一直比较抗拒吃肥肉,尤其是这种纯肥肉。

    就是因为吃多了肥肉才胖的。这样的想法确实有道理,爸妈因为怕她贪吃也就默许了。反正不吃肥肉,那就多吃几块瘦肉就好了。

    不过小女儿还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价值观:瘦肉要比肥肉好,是更高级的,可以长肌肉的肉。

    所以小女儿最喜欢吃牛肉,因为买牛肉一般不会买肥肉。

    一看到这一锅满满当当的肥肉,小女儿的小眉头就跟小手一样全部纠结到了一起。

    闻着好香啊,好想吃啊,可全部都是肥肉,怎么吃啊?

    “妈妈,为什么要用这种坏肉不用好肉啊?”小女儿委委屈屈,嘴巴气的嘟起来。

    妈妈这次却没有迁就她,而是特别严肃的说:“妮妮,不能说这种话。”

    “不能说什么话?”小女儿愣了一下,但没听明白妈妈在讲什么。

    “不能说,好肉和坏肉。”妈妈语气强硬的说道:“没有好肉和坏肉,只有你喜不喜欢的肉,合不合适的肉。”

    以前小女儿小,说这种话他们也当着玩,不是很在意。但现在长大一些了,他们就得纠正一些错误的观念了。

    没有好的,和坏的。

    这是他们早就想说的。

    这种优劣之分是最原始最天真最朴素同时也是错漏百出的想法。

    事物有优劣?不,是在一个细分细分再细分到极致的单一标准之下,事物才能比较优劣。

    最典型的,莫过于文凭制度。高文凭就可以证明这个人比别人厉害,可以得到更多的工作机会,就可以赚到更多的钱,得到更好的生活。

    凭什么?文凭是考出来的,应试只是一个片面的评判标准,用这种方法筛选出来的不是社会意义上人才,而是更狭义的应试人才。他们或许有比较好的记忆能力,有比较好的模仿能力,能够在应试中拿到高分,但在这些能力以外还有各种各样的能力,它们或许不会用到应试上,但却会应用在各行各业,各种工作之中。

    比如往往被无视的道德,坚定的意志。于是我们看到一些很有成绩的人,动不动就妥协,动不动就被侵蚀,动不动就渎职。

    你当然可以说,这些高校出来的学生普遍能力都比其他学校好。没问题,就像欧美人说中国人弱所以中国人身体素质不好一样。

    怀有这种朴素的想法,如果自己真的适合应试还好,一旦不是,那就跟明知道自己一个单词都不会也眼巴巴的要去考四级一样。

    你只会得到理所当然的,活该的失败。

    不要被单一的评价标准限制住,这是妈妈想让小女儿知道的。

    她现在还小,但等她长大之后,脱离教育体系这个故步自封价值单一的体系之后,她就会知道,社会看的不是你聪不聪明,而是看你能不能成事。

    能成事,你连普通话都说不标准都没关系。

    可惜小女儿太小了,也无法对现实有实感。

    所以妈妈只能说,世界上没有好肉和坏肉,只有在合适的时候用的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