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回溯2017
繁体版

时光回溯 (三十八)

    二0一八年一月十二日

    道法自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不一样的天性,不一样的想法,不一样的活法,不一样的自己需走的道路。

    自然,是每一样事物的本质。

    古代圣贤不怎么谈利,而常谈吉、福。吉、福看重长期的积累,秉持德、善。

    有为的基础恰恰是无为,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顺,顺着形势去做,应天时、地利而为。

    天地有大美,有若无,实若虚的境界,远观赏心悦目。

    李白的《蜀道难》,想象夸张,与神话传说融为一体,写景抒情,创造出博大浩渺的艺术境界,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清代吴应贞《荷花图》,旨在追求花、叶含水带露的润泽、鲜灵、生动,清逸、秀爽的笔墨画出了"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品质。\ufeff

    \ufeff图中没有刻意描绘水,而是通过惬意于荷花丛中的鱼儿,将一池清水巧妙暗示出。通过鱼儿若聚若离、或远或近的交错游动,巧妙扩展画面的深远空间。\ufeff

    \ufeff图中所绘荷花绰然俏丽,花、叶敷色妍丽而不浓腻,工致的晕染表现出花、叶含水带露的鲜活与生动,清逸、秀爽之气飘荡于笔墨之间。

    一月十三日

    兵家知识:兵家分为兵权谋家、兵形势家、兵阴阳家、兵技巧家。

    古代兵家著作,《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吴子》、《六韬》、《三略》、《尉缭子》。

    《孙子兵法》在世界军事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孙子兵法》是现存最早的兵书,历来备受推崇。凡十三篇,按专题论说,逻辑严谨,语言简练,文风质朴,生动具体,如写军队行动:"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音韵铿锵,气势不凡,故刘勰称"孙武兵经,辞如珠玉"。(《文心雕龙》)

    《孙子兵法》虽是兵法,本质上强调的是不战。所主张的"智、信、仁、勇、严"则成为军人的"武德"。

    追求“不战”的和平理念,与“善战”的谋略,在他⾝上得到了辩证统⼀。兵法是假设战争不可避免的状况下来讨论战略、战术问题,这是《孙⼦兵法》写作的根本前提。

    《吴子》一书虽仅五千字左右,但内容十分丰富,是继《孙子》之后又一部体系完备、思想精深,具有重大理论价值的古代兵学论著。

    《吴子》主要论述战争观问题,既反对持众好战,也反对重修德而废弛武备。认为只有内修文德,外治武备才能使国家强盛。

    (像个孩童一样,各方面都想了解一点)

    其他学派知识:

    阴阳家,提倡阴阳五行学说,融合老聃学说形成道教。

    纵横家,在战国时期,谓之独特的谋士群体,以从事政治外交活动为主的一派,可称为中国五千年中最早的外交政治家。

    农家,《神农》、《野老》、《宰氏》等著作无一部完整留下,散见诸子著述中。

    小说家,先秦与两汉杂汇民间故事的学派,记录民间街谈巷语。古代小说家所著之书已多不存。

    杂家,博采各家学说见长。中国哲学在春秋战国后渐少原创,故自汉代后,九流十家几乎已算杂家。

    一月十五日

    内圣外王,出自《庄子·天下》。儒家对此解释为:道德修养达到极致,即为“内圣”。经济事功达到极致,即为“外王”。庄子思想对此的解释为:内圣即“适己性”,外王即“与物化”,更适宜大众修为。

    (此段为后续补充)

    君子,最早出现于《周易》,现指文化、品味、修养水准都很高的人。

    修养,归返、并伸展上天赋予的本性(存天理),以达到"仁"的最高境界。

    陆王心学,最早可推溯至孟子,强调生命的过程,属主观唯心主义。

    道家以老、庄为主要代表,强调整体论、机体论的世界观,重视人的自由、崇尚自然、主张清静无为,有辩证法的因素、无神论的倾向(观庄子思想里有有神论的基调)。

    道家也称道德家。

    禅宗的诸多方面受到《庄子》的启发。

    (那时的随笔,更多的时候是看书时,随手想要记录下的笔墨文字,现在也是边录写,边学习,许多内容都已忘了,但文脉的方向是一致的)

    备注:此篇整理于二0二二年七月l第一本随笔。